“现实书写—朱维理艺术回顾展”嘉宾合影
2018年4月14日,“现实书写—朱维理艺术回顾展”在浙江美术馆开幕。七十而随心所欲的朱维理带着他40件标志作品、60件随心而作的“现实书写”作品亮相浙江美术馆。这是继北京、深圳后的巡展第三站,由中国广告博物馆、浙江美术馆主办,杭州艺旗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承办。
开幕式上,浙江美术馆主持副馆长应金飞表示:“近年来,他结合现代广告理念,融汇对传统书法的理解,力推汉字观念设计,在设计领域独树一帜。他的作品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积累。以传统工具表现当下态度的艺术呈现。朱维理的作品都是他追随心声,感悟直觉的现实产物。我们看到,他将篆书、汉隶、楷书、行书元素有机的融入了艺术创作之中,用传统而现代的方式反映了当下的社会人文生态,包含了现实主义的批判精神。朱先生的作品富有中华文化的深刻烙印,同时又呈现了从传统文化中生发的创新意识,既是对现代语言的新式解读,也是对当代社会的传统注解。 将自己的感悟以多种文字组合的形式构建出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杭间教授则强调了朱维理先生的艺术传承,“朱老师继承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传统,他的现实书写的作品让我想起张光宇、张振宇、张汀三位先生的创作,这些创作无一例外的都有相同的特点,就是利用中国传统的符号、运用中国传统汉字的书写,但又是亦字亦画,对事实进行针砭,进行讽刺。”
朱维理先生致感谢辞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杭间致辞
浙江工业大学教授项建中致辞
杭州艺旗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副总裁马长久致辞
开幕式由浙江美术馆主持副馆长应金飞主持
朱维理先生的作品“既不是设计,也不是书法,既不是当代艺术,也不是传统绘画,却与最流行的‘混搭’风潮相映成趣,时尚又别具韵味,古朴又具现实意义,令人见之则喜、爱不释手。”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朱维理将习得的现代设计理论与血脉中的传统中国文化素养相结合,创造出了一系列以中国文字为基础却不拘泥于书法形式限制的作品。他还特意通过雅昌艺术网向青年们提出建议:“真实,不虚假;思考,有想法;敢做,有奇招。”
“意在形先”是朱维理先生的设计宗旨,设计时他往往先从“选对传播对象,选准设计语言”的理念入手。按照这一理念,他不仅设计出了五十年国庆的标志,还设计出了“首都机场”、“中华慈善大会”等经典作品。当被问到是否“意在形先”的设计思路会潜移默化影响他的“现实书写”时,他表示:“设计者首先就是思想者,设计需要思想支撑。”
据朱维理先生透露,自己的创作主要分为两个时间段,展览也分为两部分:“第一个部分主要是为国家、为机关进行的标识设计,第二部分是退休之后听从内心意愿的创作。这两部分似乎不搭界,但内在有关联:从母语出发,从传统文明的开掘出发,是一致的。”他还特地强调了四十年前来浙江美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向王凤仪教授学习的经历,在这里,他打开了西方美术和现代设计的视窗,这也是其将杭州作为巡展第三站的原因之一。
“现实书写—朱维理艺术回顾展”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策展人、北京画院副院长吴洪亮先生认为:“现实书写”是介于传统与当代之间的一种艺术形式。朱维理先生自少年时就接受严格的金石书法和绘画的训练。良好的教育环境使他对秦汉简牍、画像砖、铜器的兴趣日深,积累了丰富的知识。改革开放以来,他又收藏旧商号印版,质朴的木刻印刷与精美的宋体刻写让他更加倾心于传统文字的探究。这份对于文字的情感延伸到了“现实书写”中,在传统的纹样中聚焦鲜活的现实热点,意象融合焕发勃勃生机。他是中国广告设计界中较会运用传统文化精髓的设计师;而在书写中,又是颇具“摇滚”色彩的艺术家。
“现实书写—朱维理艺术回顾展”展览现场
“现实书写”书写的是当代缩影,透过这些作品可以看到朱维理一直以来创作的镜头都聚焦在当代社会中切实可见的现象与热点问题,他也以自己的作品为媒介时时发声,向公众与社会传达自己的态度。
本次巡展特意在纸本静态作品的基础上新增了“动态版”,这也是为了适应当下传播方式的改变。如今,人人在发声的同时,也被各种泛滥的无效信息所淹没。“现实书写”不甘于此,而是努力在信息碎片化的时代开辟出一个连接艺术与公众、纸媒和数字媒体的混搭空间,让汉字“有表情、有温度”。
部分展品
拜金
保护伞
被
不清明
官商
老黄历 升级版
我家表叔数不清
秀
溢美有毒,苛责无价
关键字: 内容标签:浙江美术馆,现实书写,朱维理浙江美术馆 现实书写 朱维理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