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坚持不拜师
在花甲之年,舒乙才开始画画,没有师从任何画派,没有学过技法,他以自己的方法画画。他笑言:“我开始画画其实缘于我妻子。10多年前,妻子退休后开始在老年大学学画,我常在一边指手画脚,有时干脆代为捉刀。这样就开始画画了,且越画越上瘾。”据悉,此次他还专程为草堂个展创作了《公孙大娘舞剑图》,准备赠送给草堂。
舒乙自言自己的画作无法归类,既非山水,也非写意,更非工笔,是从生活中来的艺术想象。“书香门第的家庭对我的影响太大了。母亲胡絜青师从齐白石、于非闇两位国画大师,而父亲老舍又与傅抱石、徐悲鸿等名家是朋友,家庭的熏陶让我对文学和绘画有着非凡的天赋。”
自己绝对杰出不惧家庭压力
在介绍舒乙时,很多时候都少不了说“这是老舍先生的儿子”。舒乙对此有些无奈,不过也能看开:“作为谁的儿子并不重要,一个人靠吃父辈的饭,是不可能在社会上站住脚的。以前当老舍先生的儿子有种压力,但同时也是一种很好的动力,常提醒自己再努力一些。”
“现在家庭的压力对我而言已经不是问题了,因为我的成就真的很大啊!”他自信满满地说,自己绝对杰出,家庭的压力自然就没有了。“说读书,在苏联念书时,我的学习成绩连续5年都是全校第一;说工作,中国现代文学馆是我一手策划的,它是中国最有个性的博物馆。虽然无法超越父亲,但也问心无愧了。”
他归纳自己作画心得——就像鲁迅先生创作阿Q形象一样。先是“静观默察”,之后“烂熟于心”,然后“凝神竭想”,最后“一挥而就”。
据悉,舒乙从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的位置上退下来后,没有失落,相反很会享受生活。他说:“我平时就4件事——第一写作,第二画画,第三是参加社会活动,第四是锻炼身体。”尽管年过古稀,舒乙与夫人每周都游泳一次,风雨无阻。
《百家讲坛》是从我这开始的
作为著名的作家、文学评论家,舒乙对当代中国文化圈很关心,他认为,中国文学的主流现状很不错,有一大批认真写作的作家存在。对于成都本土作家阿来,舒乙更是赞不绝口,认为他是上升空间很大的作家。
“你们不知道吧,《百家讲坛》还是从我们现代文学馆起步的。”谈及家喻户晓的《百家讲坛》,舒乙挥挥手自豪地透露说,上世纪80年代,他率先在现代文学馆内邀请名家进行公益讲座,从最开始只有1个观众观看,到2000年后的门庭若市,讲座已经成为一种品牌。“2000年左右,《百家讲坛》就开始在文学馆讲座现场架起3个机位,录制讲座内容。回去一番剪辑后,就直接在央视播出。”他说,后来由于收费原因,《百家讲坛》另起炉灶,自己邀请名家到台里录制节目。“阎崇年、刘心武等名家都是《百家讲坛》的编导从我们的讲座里发现的。”
关键字: 内容标签:从我,百家讲坛,舒乙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