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李学勤:辉煌的中华早期文明

编辑:秋痕 来源:光明日报
 

我讲的这个“辉煌的中华早期文明”,实际上是非常大的题目。大家都知道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深邃的文化,这是全世界所公认的。中国的文明有5000年之久,要来阐述这样的文明,即使只是它的早期阶段,这也是一个很大的任务。所以我想在这里要用我自己所能了解的一些知识,给大家介绍:中国早期文明为什么是辉煌的,它的光辉在于什么地方?

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说:一个方面是中国早期文明的长度,所谓长度是指中国的早期文明是怎么样的久远,它又怎么样在历史长河里绵延传承下来;第二方面是中国早期文明的广度,是指这一文明的分布传播,以及对周围世界的影响作用;最后,我们再看看中国早期文明的高度,就是它在发展过程当中达到了怎样的高峰。我想通过这几点,来说明中国古代文明是真正辉煌的。

中国早期文明的长度

中国文明的特点是从未间断

中国早期文明的长度,或者叫中国文明起源的久远。关于这个问题,为了使大家能有一个量上的认识,最好先从世界上古代文明的比较谈起。

人们常常说有四大古代文明,这个提法过去在我念书的时候,在中小学课本里都有。所谓四大古代文明就是古代埃及、古代美索布达米亚也就是两河流域、古代印度和古代中国,这是所谓旧大陆上的四个古代文明。大家可能会问为什么没有提到希腊、罗马,这是由于这四大文明都是独立起源的最早的文明。古代文明实际上很多,可是并不都是独立起源的。比如与我们最近的日本,同样也有悠久的文明历史,而且有突出的特色。可是,甚至在日本历史上的特殊时期,日本学者也没有说日本文明是完全独立发展的,因为日本文明是在中国文明以及其他有关方面的影响之下发展起来的。古代希腊、罗马的文明也是在近东一些文明的影响之下发展起来的。因此,说到旧大陆上独立发展起来的文明,主要就是刚才提到的四大古代文明。

大家都知道,这四大古代文明里面,我们中国的文明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从它起源一直绵延下来了。在这一点上,和其余的三大文明不一样,它们都没能做到像我们这样连续传承到现在。

波斯人进入埃及之后,古代埃及的文明实际上已经逐渐衰落,特别是到了希腊化时期,埃及的古代文明基本上就衰亡了,古代埃及的文字后来也没有人能够认识。欧洲中世纪时代,埃及古代的古文字由于刻在石刻上,人们都能看见,但是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异教的符号,并不认为是古代文字的遗存。直到1923年古代埃及文字得到解读之后,人们才逐渐将埃及文明挖掘出来重新了解和认识。古代美索布达米亚文明更是如此,因为楔形文字同样早就没有人能认识了,也是经过解读才能理解那里有那么古老复杂的历史。古代印度文明也是如此,当时还不是后来的印度人,是公元前三千年左右在印度兴起的文明,后来印欧民族进入印度,那个文明就消失了。

只有我们中国的文明,带着它光辉的历史流传下来,经过了许许多多朝代,说不尽的风风雨雨,一直传承到现在。今天我们所有的中国人,仍然是这个文明传统的负载者,它还将影响着我们,我们还要对它进行研究。如果我们不了解、不研究中国古代的文明,我们对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就无法深入理解。

借今天这个机会,我们把古代埃及的年表和中国古代的年表大致对比一下,大家就能有一个印象。

前一段我们实施了一个科研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于2000年结题,当时出版了工作报告的简本,里面有一个《夏商周年表》。这个年表只能说是我们这一批工作者,在一段时间内所能达到的最好的成果。这个成果现在逐渐被国内采用,国外也有人开始采用。古代埃及年表也是一样,有关研究及研究的发展所用的时间比我们要长得多,有了国际上较为公认的结果。下面我用的古代埃及年表是根据1994年牛津大学一位教授写的《古代埃及史》,具有权威性,2001年还经过台湾一位埃及学者的校正。这个年表和我们的年表一样,越古老的年代就越不那么准确,这点可以理解,但是大家可以对大致的情况进行对比。

大家知道,古代埃及一般分为前王朝时代、古王国时代、中王国时代、新王国时代,然后进入了波斯占领和希腊化时期,按埃及古书记载,其间有从第一王朝到第三十一王朝。我们的历史,根据《史记》,第一篇是《五帝本纪》,即五帝时期。大家传说的炎黄二帝,黄帝就是五帝时期的开始;然后是《夏本纪》,夏代;《殷本纪》,商代;《周本纪》,周代……这是我们的历史。

我们看一看,牛津大学教授的那个年表,它从前王朝时代开始,也就是第一和第二王朝,按现在的估计,大概是公元前3150到2700年。古王国时期,也就是第三王朝到第六王朝,是公元前2700到2200年。然后有第一中间期,是第七王朝到第十王朝,公元前2200到2040年。接着是中王国时代,第十一王朝到第十二王朝,大概是公元前2133到1785年,其后有一个第二中间期,第十三王朝到第十七王朝,是从公元前1785到1552年。接下来是新王国时代,第十八王朝到第二十王朝,从公元前1552到1069年,然后有一个第三中间期,是第二十一王朝,从公元前1069到945年。总结起来分成三大段,古王国:公元前2700到2040年,中王国:公元前2133到1552年,新王国:公元前1552到945年。如果大家现在手头有一张“夏商周断代工程”年表的话,你会有一个惊人的发现,就是我们的几个大朝代跟古埃及这几个时期的划分差不多,这一点是很有趣的,可能大家没有注意到。

传说中的炎帝、黄帝,按古书的记载推算,大约就是公元前3000年左右。接着是夏朝,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我们从考古学、天文学等各方面给出了一个估计数字,是从公元前2070年开始;夏的灭亡、商的开始,我们估计是公元前1600年;商的结束,也就是周武王伐纣的年代,我们把考古学、天文学、文献、古文字等各方面的资料集中起来,选择了一个最好的年份———公元前1046年。现在来对比一下,大家就会发现两者的共同性,埃及的古王国时期大概是在公元前2700到2040年,如果算上前王朝时期就是公元前3150到2040年,而我们的五帝时期大约是公元前3000到2070年,这很接近了。特别是埃及第一中间期的最后,和夏只差30年。再看中王国时期和夏代对比,中王国时代加第二中间期是公元前2133到1552年,我们是公元前2070到1600年,这个数字只差约50年。然后是新王国时代,公元前1552到1069年,如果加上第三中间期是到公元前945年,而我们的数字是从公元前1600到1046年,数字还是相当接近的。当然这个没有什么特殊意义,我们不是宣传历史定命论,也不是前苏联《世界通史》中的“同时代法”,只是给大家看,古代人类的文明,在不同的地方有各自独立的起源和进程,可是它们的发展还是有某种共同性的。我们的五帝时代大约相当于古代埃及的古王国时期,夏代与中王国时期、商代与新王国时期大体相当。这一点只供大家参考,我不做过多的引申。

作者:李学勤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中华,辉煌,李学勤,文明
下一篇:对话戏剧导演张广天:格瓦拉为自己而死||上一篇:杨耕身:中学教材能否“开门编写”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