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传统的道具复制传统文化并被娱乐化了,这种复制的过程充满了戏曲性,也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前些时候,中国人民大学一名大学生身穿明代汉服在圆明园举办了加冠仪式,北大、清华等数所高校的10多名学生前来“捧场”。现在,武汉版的仿古成人仪式也登场了,足见仿古成人仪式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形成一种复古的潮流,
指望组织一场穿着仿古服装的成人加冠仪式,来挖掘并保留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来增进青少年成人意识,来强化其社会责任感和权益认识,显而易见是过于浅薄、过于娱乐了。
从人民大学的国学班,到苏州城里长衫私塾,到哗众取宠的“国学短信”,再到武汉仿古加冠仪式,每一次复兴传统文化的声音响起,都有长衫马褂这类古人生活的“道具”相伴。而对于那些参加仿古成人仪式的青少年既对穿这些仿古服装的形成缺乏必要的了解,也对这些仿古礼节的由来缺乏必要的把握,只是在别人的引导下,简单地重复。事后却忘记得光光的,这样的活动除了造势之外,对于青少年健康成长不会产生任何的积极影响,只会在他们的印象中留下恢复传统文化原来是就穿上长衫马褂、行行古礼就能实现的浅薄记忆和印象。
对于参加仿古成人仪式的青少年来说,他们正处于长知识、增阅历的阶段,如何用传统文化来提高他们的文化知识和文化修养,把他们塑造成新一代既注重传统又注重现代的人才。让他们参加一次仿古成为仪式就能唤起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追求与热爱,显然是过于天真与乐观了。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中,不仅要他们了解传统文化真谛,而且还要静下心来加强研究,把握传统里所蕴藏的深厚的文化脉络,只有这样才会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兴趣,进而使传统文化真正得到传承与弘扬。
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几千年积淀下来宝贵的文化遗产,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循序渐进的学习。这种学习的过程并不是一味地恢复它过时的外形,而是要吸收宜人长智长识的文化内涵。如今,社会上不断上演的成人加冠仪式,完全忽视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血肉联系.刻意用传统道具复制传统文化,这种带有娱乐性的仿古成人仪式不仅不会在青少年思想上树立起传承传统文化的观念,反而会在下一代人心灵深处播下浅薄的种子
作者:景志强
关键字: 内容标签:传统文化,道具,危害,复制,传统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