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琳
疫情让我们直面死亡,有时候李琳琳会去想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自己存在的意义又在哪里?
同时她也在思考自己的创作是否能够拥有更大的价值。
就像有些艺术家,通过他们的创作能够养活一个村子的人,她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创作能够养活很多的人,在她看来这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
第八届“明天雕塑奖”获奖作品《游戏的终结》
作为艺术家,李琳琳对生活中一些细微的东西很感兴趣,对很多材料的质感,很多细小的生命比如:蘑菇,也喜欢有情节的事物,一种舞台化的,就好像导演一出戏一样。
她更希望创作的作品是一种多元化的风格,在一件作品里讲几个不同的故事,几个故事发生在不同的时空里,看似无关但又有联系。
“我喜欢远离现实,远离社会来讲述自己的事情,比如神话,梦境,灵异之类的,但又不想在神话里走得太远,还与现实有点关系。”
2020年,李琳琳获得了第八届“明天雕塑奖”的年度奖,2019年她刚获得SAP艺术奖,获奖对于她究竟意味着什么?而对于创作她又有哪些想说的?
第八届“明天雕塑奖”获奖作品《游戏的终结》
艺术网:首先谈谈《游戏的终结》这件获奖作品?
李琳琳:《游戏的终结》这件作品之前曾在首届“安仁双年展”中展出。主要表达的是当下人们对生活的不安,作品层次很丰富,有抽象的部分,也有很强的叙事性在里面。这件作品是由很多的“痛”连接的,当我们失去了童年,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常常伴有一种孤独感。比如作品中的这个蛋糕形状的八音盒并没有治愈我,它的美好和甜美反而让我更加失落。
艺术网:此次参展您有怎样的收获?
李琳琳:在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布展的那几天,我看到其中获奖的一个小组熬了好几夜,可能是轮流的通宵,整晚守在展厅里,一直坚守坚持鼓捣自己的作品…那种投入的执着的劲儿… 离开幕前的凌晨,我在这边远远听到好几声大叫,我也分辨不出来是惨叫还是尖叫!后来得知他们的电路出问题了,我能理解那种崩溃和紧张…作品体量虽然不是很庞大,但让我感到很震惊,也使我不得不陷入深深的思考:我们在做什么?… 可能这就是一种坚定的信念和内心深处的信仰。
《重建系列-歌咏兮》
艺术网:除了此次明天雕塑奖之外,您还获得了去年的SAP艺术奖,获奖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
李琳琳:获奖挺意外的,作品《重建系列-歌咏兮》先在银川当代美术馆进行了展出,也是专门为银川美术馆的展览创作的。
创作过程
艺术网:能否谈谈这件作品的创作?
李琳琳:2018年年底,看了一本书《切尔诺贝利的悲鸣》,对我的触动很大。另外一方面,也是希望自己能够拼进全力去做一件与空间结合的作品,看看自己能够做到什么程度,有限的时间,各种材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这也是我第一次用这种方式来创作,自己心里也不是很有底气,评委老师们能够肯定,对我来说是一种认可,也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心。
《重建系列-歌咏兮》局部
艺术网:这件作品您想要传达的是什么?
李琳琳:《重建系列-歌咏兮》想表达的是一种私人化的情感和记忆的整合,基于过去的经验,对于艺术和自我经历经验认知的重建与解构。人们走入展厅,穿过象群、白桦树、帐篷和沙漠,看到人们正用翻新的废弃物搭建新的家园,灵感来源于白俄罗斯的书《切尔诺贝利的悲鸣》,人类文明的挣扎与重组,生者与死者的对话,灵魂与物质的重建。
艺术网:您的作品比较有故事性?
李琳琳:走进作品的时候就像是在翻看一本画册或者是在读一首诗歌,里面有抽象的元素也有叙事的元素,还有个人的情感,也有一些感动自己的词,比如《巴顿将军》中的“一切的荣耀都会逝去。”
2020年新作《野蛮生长》
2020年新作《未知》
我在创作的时候,工作室非常的安静,自己就会想的比较多。
艺术网:还有您的创作材料,非常的丰富,基本上都是以现成品为主,关于材料您是如何看待的?
李琳琳:材料的选择都是我比较熟悉的,比如说树还有路灯,都与我的生活有关,走在马路上,突然会觉得有些场景非常的打动自己,就会印在自己的记忆里面,创作的时候就会将之放在作品里面,比如像缝布,就是因为我在生孩子的时候,挺痛苦的,就将这种感觉表达出来。
《十日谈》
艺术网:蘑菇在您的创作中是一个反复出现形象,为什么会对蘑菇这样青睐?
李琳琳:吃火锅我特别喜欢金针菇,觉得非常的可爱,2013年我还在上大学,设计课上要提取元素,就用蘑菇做了作品,第一次完全意义上创作的作品是《十日谈》,作品用30套中学里的旧桌椅改装而成,在每个课桌里制做独立景观,30个课桌构成的30个梦境.每个梦境自成一体,整体上又相互关联.
这个作品借用《十日谈》的多故事结构,探讨了青春期这一话题。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青春,在这样一个人生中最多变和敏感的时期,我们都书写了一个关于自己的青春往事。
记得中学时期的自己是一个内向的女孩,常常喜欢把自己关在一个小房间里,在一个只属于自己的小空间里做自己喜欢的事。这种记忆成为我创作这套作品的动力,因为“它们”是一个一个封闭的“小我”,与社会的体制格格不入,甚至是对立的。从正面看的“教室”永远都是那样整洁规范有秩序,而转到背面的“教室”则是一个个拒绝与体制社会沟通的“自我世界”。在这个作品中我试图还原我们这一代人的青春,同时也在剖析一个多重性格的自己。
《蘑菇商店》
然后又做了《蘑菇商店》,蘑菇商店是以纯商业的形式展示艺术作品的一种尝试。作品参考零售商店的布置形式,作品的销售价格也是比较“亲民的”,这样更方便观众参与到这种以销售为展览方式的创作中来,蘑菇商店的核心是艺术家的“重生”系列作品,这个系列是以蘑菇为主题的一套作品,蘑菇象征着一种阴暗的生命能量,带有一种神秘的力量,蘑菇与动物骨骼的组合方式,灵感来自于冬虫夏草这种奇异的植物,它是一种生命形式转化为另外一种生命形式,是生命的延续和升华,在艺术家的作品中,动物死去后的生命能量重生为蘑菇这种新的生命形式,生与死两个主题都得到了重新展现。同时重生也可以指人类文化和思想的进化,旧的思想和意识形态以一种全新的形式获得新生。所以在作品中也有许多代表文化记忆的日常物品与蘑菇的组合。总之,蘑菇是一种有灵性的生命,我想用它来探讨生命力量的永恒延续。
《记忆的永恒》展览现场照
《旧世界》作品尺寸:1.8m高 x 1.8m长 x 0 (1)
《旧世界》作品尺寸:1.8m高 x 1.8m长 x 0.8m宽作品材质:木头、动物骨骼-2017
《流浪者》2017
《新生》Rebirth-多层木板、螺丝钉-2019
《野人花园》07号-3mx2.1mx2.6m高(共八件木箱)-综合材料-2016
《野人花园》观看方式-3mx2.1mx2.6m高(共八件木箱)-综合材料-2016
《不同寻常的存在》
《遗忘之境》
艺术网:还有您的主题,很多时候与生命有关、与人有关也与死亡有关,能否谈谈这方面?
李琳琳:将生活中人们避讳或者恐惧的事情呈现出来,这是我想做的。其实这也是一种创作的方法,痛的话就要将它推到极致,这是我追求的方向,一次可能做不到,但随着创作的积累,不断的去修正。
艺术网:创作对于您来说意味着什么?
李琳琳:创作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
《稳定构成》
《2018.9.15.8:30,李琳琳,北京》
《梦之旅·童话·殿堂·小树林·孤独者的音乐·野人》
装置作品《伊甸园》-1.2X1.2X2.4-综合材料-2015
艺术网:当前您在思考的问题是什么?
疫情让我们直面死亡,有时候会去想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我自己的意义又在哪里?同时也在思考自己的创作是否能够拥有更大的价值。
李琳琳:我的作品需要很多人的参与,比如《重建系列-歌咏兮》的创作,刚开始有十几个工人,后来又雇用了十几个人,每天早上五点多开始,一直做到晚上一两点,从这个角度来说的作品本身已经不重要了,创作的过程反而是最重要的。
在这些工人身上我看到了很多,尤其是他们的生活对我的影响很大,如果我的创作能够帮助到他们的话,这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就像有些艺术家,通过他的创作能够养活一个村子的人,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创作能够养活很多的人。
关键字: 内容标签:五粮液,四川美术学院,明天雕塑奖,李琳琳,雕塑,,蘑菇,艺术网五粮液 四川美术学院 明天雕塑奖 李琳琳 雕塑 蘑菇 艺术网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