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高世名:作为一种“人学”的艺术/教育如何展开?_跨媒体艺术学院-跨媒体艺术节-近未来:可能生活-高世名--想象-生活-科幻

编辑:邹萍 来源:雅昌发布
 
本文为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在2020跨媒体艺术节国际研讨会的开幕致辞,经授权全文发布。中国美术学院

本文为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在2020跨媒体艺术节国际研讨会的开幕致辞,经授权全文发布。

jpZOzlQYSUfbtPI38v9SRGeBmiDo96W3eX1gSVLp.jpg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

朋友们,我们现在所处的华茂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艺术教育博物馆。在这座博物馆的创办者的理解中,艺术和教育都有同一个目的,就是创造。他们希望探讨的是驱动一切人类创造的那种名之为“艺术”的实践,如何成为推动人的自我发展的能量,后者就是“教育”。

谈到未来,大家首先想到的是科幻。十年前,在跨媒体艺术学院创立之初,我曾经跟同事们商定——跨媒体艺术应该建立两支飞翔的翅膀,一为游戏,一为科幻。十年过去了,在当今中国,科幻正越来越热。这场迟到的“科幻热”很能够反映我们今天的社会意识。大家对那个遥远的、不可能的“未来”狂热而执迷,其中折射出的恰恰是日常生活的苍白乏味,无所作为。“天地已如此,江流不暂停”。就让我们把心灵投向那遥不可及的未来吧。未来遥不可及,也无需抵达,它如同一个黑洞,吞掉我们改变现实的热情和勇气。我们沉溺于未来的乌托邦、异托邦或者“恶托邦”,那个遥远未来对今天流沙般的现实生活并不会构成任何的反作用。

8WT0TzTSYJogCfvGRnorLWe1oqvppGoiFXCYENJR.jpg

2020跨媒体艺术节国际学术研讨会现场

于是,“近未来”,一个并不遥远的未来,就愈发突显出它的现实感和伦理价值。我昨天说过——这个不远的未来,是最值得我们付出努力、也是我们最能够为之斗争的未来。因此,这也是一个真正具有开放性的、可塑性的愿景。这个“近未来”是即将到来的、正在到来的,是反命运的。

那么,朝着“近未来”生长,我们可以期待怎样的生活?

《银翼杀手2049》中设置了一个近未来。2049年,一个冷酷纷乱的世界,人与复制人在奴役和反抗、杀戮和暴力中共处,这是未来生活的一种可能。而年初热播的网剧《Upload》中的近未来,却是一个似乎与当下并无二致的世界。人可以将自己的记忆和意识上传到虚拟世界,在那里“永生”,但虚拟世界的生活却依赖真实世界中人为它支付的费用。这是未来生活的另一种版本。

XwKimRjZVQSpCNlyo7OAF7vvg2PhoaJxT1j4Wqfr.jpg

 首次亮相公开亮相的许江《墨葵》

在《银翼杀手2049》和《Upload》中,包含着二十一世纪初人们想象未来的不同路线。一种是将我们置于某个赛博朋克式的场景中,从未来的预设中推演可能生活;另一种则试图挽留我们现在的生活,想象沿着现有轨迹,会发展出一个怎样的未来。

然而,这两条路线最终归流一处:科技的发展并没有动摇社会结构,反而强化了阶层差距,人类社会等级森严,大公司、大客体用无形的手操控一切。然而,为什么这些对未来生活的想象总是殊途同归?这究竟是一种对未来忧患的共识,还是一种思维的窄化和想象的定势?无论是思维窄化还是忧患共识,似乎都隐伏着一种危险——“宿命感”或是“末世论”的未来想象。

很多年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詹明信写了一本讨论科幻小说的书,叫《未来考古学》。所有的科幻作品从根本上说都是通过未来对现在所进行的一场逆向的考古,正如十九世纪欧洲人想象的未来贵族生活是在月球上骑着自行车悠闲地漫游。这种考古学透射出的现在和未来都是不开放的,“它并不能使未来具有生命力,哪怕是在想象中”,这证明了马尔库塞所谓的“乌托邦想象的枯萎”。

urn5wzW8eGD0ujTCIX3KVhGT7a57JcAEsufUWgMr.jpg

管怀宾 《海平线》

那么,我们所期待的那种开放的近未来,那反命运的未来生活的花朵,如何成为可能?这正是诸种“未来想象”——作为一种症状、一种意底牢结和情意结——给我们提出的问题和挑战。

在古希腊人的经验中,哲学、教育和艺术都是作为一种“自我的技术”,统一于古老的神谕“epimelei heautou(关心你自己)”。根据福柯的考查,这是比德尔菲神谕“认识你自己”(gnothi seauton)更加根本的谕示。这里的“关心”(Epimelei)既是指“事奉”,又是指“训练”,同时也意味着“沉思”,指向福柯所谓的“精神性”——即“主体为了达致真理而用来塑造自己的探究、实践与体验”。

在21世纪最初的这二十年,技术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落差,而人的发展更是瞠乎其后。今天,我们必须重新发明一种人学。这就需要我们重新回归艺术和教育的本源——“关心自己”,并且重启一种“自我的技术”。

ZLHMC76ivSCaCFfjpoUSd3raWhnWuTpqUIiZsFRd.jpg

高世强 《 山水宣言:云山六章》

当下艺术和教育的根本责任,就是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人的保存与人的发展。为此,学院和教育者们需要构建一个多元化的思辨空间,重新思考艺术和教育、创造与传播、生产和消费、社会与自我之间的复杂关系,共同追问:面对“技术-信息-资本-权力”网络所建立起的总体性全球治理,我们如何重塑艺术的创造与教育?面对这种全球治理所带来的新的生命政治,作为一种“人学”的艺术/教育如何展开?

最近四十年以来的诸种新技术建构起人类的各种假肢,这种越来越庞大的假肢系统正在废除我们的感受力,割裂我们的身心。未来人类的根本困境是感性贫困、身心分离。在此,艺术或可有所作为。因为艺术的智性通向的,正是一种上手的技艺所开启的知识,一种感同身受的知识(embodied knowledge),一种诗性制作的知识(poietic+heuretic),一种身心发动的知识。

GMTuomrrICFbunSS4ICqFdWO62MGL4wdM5CRGoGt.jpg

2020跨媒体艺术节开幕现场(11月1日) 寄生 Parasitism

朋友们,最近这几年我不断重申——艺术和教育目的,是人的保存与人的发展。它们指向同一件事:一种直指人心的感受力实践,一种自我创造的精神生产,一种以人之社会性建构改变生活、改造世界的点滴工程。艺术的讯息在人群中传递,在群与我的团结中相互学习、交互展开,在高度整合化、自动化的社会中开辟出歧见和想象;在“讯息-景观-资本”的多重现实中为我们的感受力拓展出一片新的田野,为我们的创造力开辟出一个新的空间。

最后,我想再次强调,中国美院所倡导的艺术/教育,并不是“艺术界的艺术”和“学科的教育”,而是与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息息相关的更根本的东西;为了人的保存与人的发展,它必须是一种贯穿群我、打通身心的新的知行之学。

yDNgWVH0tMTfBlnuXKxu7NsUchvJqBkOCinV9fLL.jpg

近未来:可能生活

第六届跨媒体艺术节

国际学术研讨会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中国美院,跨媒体艺术学院,跨媒体艺术节,近未来:可能生活,高世名,,想象,生活,科幻中国美院 跨媒体艺术学院 跨媒体艺术节 近未来:可能生活 高世名 想象 生活 科幻
下一篇:月度(2020年10月)画廊影响力榜单_展览-画廊-画廊影响力榜单--艺术家-维度-空间||上一篇:孙华卫,“水墨雕塑”心相外化的呈现_孙华卫--展览-艺术家-作品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