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第一波观众已进宫!来自苏轼大展的第一现场与最全攻略_故宫-故宫书画大展-文华殿-紫禁城600年-苏东坡-苏轼-作品-题跋-赤壁

编辑:刘倩 来源:雅昌
 
一场秋雨,让整个京城充满凉意。故宫文华殿外,细雨伴花香,让观众得以在“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的意

一场秋雨,让整个京城充满凉意。

故宫文华殿外,细雨伴花香,让观众得以在“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的意境中邂逅千古风流人物——苏轼。

cuChHzrMuYiyNkxzDLs9oPe4aeMurJXfeAvD8PMX.JPG

3H5a156s6NV8dgPz135R7IvqfOGJ7XagJMrnXn3I.JPG

秋雨中的苏轼展览现场

(本文现场图片由艺术网拍摄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诗人、书法家、美食家、哲学家…现代人为苏轼贴上了很多标签,苏轼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轶事。对不太了解宋代文化史的人来说,他更像是一颗文曲星横空出世,凭着天赋异禀,而在中国文化中熠熠生辉。

近来一直备受瞩目的故宫博物院苏轼主题书画特展,已经在文华殿布展完成,静待9月1日起观众的参观。展览将展出至10月30日,9月1日起,故宫官网预约购票即可前往文华殿观展,无需另外单独购票。

9月的第一天早上9:00整,第一波观众已入宫。当然,如果你看完展览还意犹未尽,文华殿内也设有书店,本次展览的图录以及《紫禁城》杂志都可现场购买。

crEeERhOeXMDDQdcK0md8sCOMd0GcT9roFGJTtRk.png

bJOihVsViHD3Txu6S1LSjTI4UtRnReeUpgy5Nm1Y.JPG

现场展出 清拓东坡像

htgA9ZJZhtxhMsYifauUJhExQLeJzp8E9DCUpfKo.JPG

现场展出 德化窑白釉人物像

其相貌与衣着特征与传世苏轼像有相近之处

苏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他不但在诗文、书画等方面具有深厚的造诣,同时因其高雅的生活品味与豁达的人生态度,而散发独特的人格魅力。苏轼的艺术与思想乃至生活情趣都对后世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他本人也成为备受景仰的文人典范。

故宫博物院收藏有苏轼的传世书法佳作,还藏有部分重要的苏轼师友作品,以及大量受到苏轼影响和能够反映其艺术思想的相关艺术珍品。藏品的时代跨度从北宋至近现代,类别涵盖书画、碑帖、器物、古籍善本等,在藏品的整体数量、质量和丰富性上都具有一定优势。此次故宫博物院举办以文物为载体,以展现苏轼艺术造诣与其人格风范的展览,尚属首次。

km54LudNYH2fIrFXlt7wSe4U0ToR00cjA08Cz7Y3.JPG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的展品以故宫博物院藏品为主,还得到了天津博物馆的大力支持,共展出78件套文物精品。展品以具有代表性的高质量文物为主,并兼顾了文物种类的多样性,在保证学术性的前提下突出了展览的观赏性。

mDzTrNnNLNc8rPctCUfhKuLwc5dUcEZsa2OVudvk.png

7OJOhlNtT4cKfeicVkKk3rEXf0f4HeYilTmAnHY9.png

CIk82KfGl7yDeCkNTeTr2e7rIqfzRPm8Lww6fCzi.png

hV3mxS6Jv0GKURE0YUia0O1Ky7FVTQEqHAXhwV0M.png

展览最终展出作品目录

目录由博物院官方提供 艺术网制图

文华殿自两年前作为“书画殿”开放以来,一直着重推出明清绘画,此次上溯北宋,并以苏轼为主题,以文物、古代书画为载体,实为一次重要展览。展厅氛围也采用柔和灯光,与文人气质书画相映成辉。同一般展览不同,此次展览背景颜色稍暗,而台面颜色提亮,色与色的反差间,展览重点凸出,使观众便于快速捕捉信息。

XTHKbxNgmYEa8xnlx2gxOjxzExt4oGHVFAZnmG7F.JPG

故宫博物院原院长郑欣淼为此次展览作贺词

本次苏轼主题特展希望通过空间和色彩的引导,使观众能够沉浸其中,与古人展开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前殿的新建景观通过投影苏轼最广为流传和脍炙人口的诗词,配以符合诗词意境的院藏宋画,展现苏轼的重要人生阶段,留给观众与苏轼对话的遐想。景观采用半透纱幔与框架进行围合,以“灰空间”的手法构建温文雅致的空间意象。

后殿喷绘场景的灵感来源于院藏马和之名作《后赤壁赋图》,该设计通过将小舟与仙鹤形象做成微动画,更加生动地向观众展现苏子与客“复游于赤壁之下”,“有孤鹤横江东来”的场景。画作本身的静和一鹤一舟的动相互衬托,灵动有趣,发人深思,意境深远。

展柜内的手卷台与背板均选用了色彩古朴、质地柔和的布料,在契合书画文物气质的同时,又通过强对比的反色设计,使观众轻松捕捉到重要的展览信息,不至于让各处的色彩糜于一处主次不分。

展览包括四个单元:

b8GuTb4IprxY8kd2phnVD8sZwcwFhAXHCtjMAsOv.JPG

O9bKLG2OCQb1XUOrDDyKHHS8rgKcKpBLRRORVNMv.JPG

NADr5vZqPUmJghXf1uK4QjzWqsMbZ4clA52cAgcJ.JPG

7sdwzHaKjP5JqbsLccdHZ2bMbewmuv5hqPwosbB6.JPG

“千古风流人物——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展览现场

第一单元“胜事传说夸友朋”通过苏轼及其师友的作品,展现苏轼的交游圈与他所身处的时代。

第二单元“苏子作诗如见画”通过苏轼和后世书法家所书写的苏轼诗文作品,以及后世画家根据苏轼诗文作品所创作的绘画作品,展现苏轼的文学造诣。

第三单元“我书意造本无法”通过苏轼师法的前人作品、苏轼本人的书法创作以及后世临仿苏书的作品,展现苏轼的书法艺术及其影响。

第四单元“人间有味是清欢”通过表现苏轼生平逸事的书画作品,以及苏轼抒发性灵的小品文,展现苏轼的生活情趣与人生态度。四个部分从不同角度展现苏轼的精神世界,为大家勾勒出一个生动而立体的苏轼形象。

重点展品高清图及专家解读:

n0QYAnULg7hpo4ADch5I2CAHl1UHbQvIcS4G67ia.JPG

sksi3TXsFo8quL9qeioDZLCsrFarCDyElqoB1mHR.JPG

北宋 苏轼 《治平帖》展览现场

TmTwOQyj2soF6DYcdpTSAxD1eHUfCAzNBmFHdF7L.jpg

北宋 苏轼 

《治平帖》

 纸本行书

故宫博物院官方供图

这幅《治平帖》从苏轼展览最初就被作为展览的重点藏品备受关注,展览现场肯定也是被围观最多的一件展品。此作是苏轼书写的一封信札,内容主要是委托乡僧照管坟茔之事。

根据帖后赵孟頫、文徵明、王穉登三人题跋可知,当是苏轼于北宋熙宁年间在京师时所作,苏轼时年三十余岁。笔法精细,字体遒媚,正如赵孟頫所称“字画风流韵胜”,与苏轼早年书法特征吻合,是珍贵的苏轼早年书法墨迹。

F2HISNGMFIiqOBNdiEdfBfNr9LojwDT37hNaoxFj.JPG

北宋 苏轼 《新岁展庆、人来得书帖》合卷

mL46mfX1nwBM6CD3zAMAPt7Mg3Ttbi9uzZTwHjZu.jpg

北宋 苏轼

 《新岁展庆、人来得书帖》合卷  纸本行书

前帖纵30.2厘米,横48.8厘米

后帖纵29.5厘米,横45.1厘米

故宫博物院官方供图

这件展品是《新岁展庆》、《人来得书》两帖的合卷,都是苏轼写给陈慥的书札。陈慥,眉州人,是苏轼老乡(陈慥为眉州青神人,苏轼为眉州眉山人)。

策展人介绍,苏轼和陈慥能“玩到一块”,完全是性格使然。陈慥少年时放诞不羁,嗜酒好剑,用财如土。他常携随从,带二箭与苏轼游,论用兵,谈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虽家有千金,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并列,河北有天岁得帛千匹,但晚年的陈慥皆弃而不取,隐于黄州,庵居蔬食,徒步往来山中,不与世相闻。这和苏轼志趣十分相投,被贬黄州时,苏轼屡探陈慥于岐亭,并为之作传,两人交往甚厚。

在《新岁展庆帖》中,苏轼谈及与陈慥和李常(即李公择)相约同于上元时在黄州相会之事。这时,苏轼才买了几十亩地,自耕自种,又造了新居,因此在信中,苏轼除了向陈慥说明近况外,还约陈慥和他们的另一位友人李常一起来黄州想会,共享新居竣工之喜。

《人来得书帖》中提到陈慥之兄陈忱过世,苏轼致以哀思并对“笃于兄弟”的陈慥加以宽慰,同时为自己无法亲去灵堂拜祭而深表愧疚,信末“苦痛”叠文的书写,更将苏轼信中的悲痛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因两帖书写时间相近,并且在历史上长期被共同保存,因而被合装为一卷。其笔意自然生动,情致俱佳,为苏轼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

PAKTxtoniFvpgurjnv1sBiEFhcp56heYDGErRX8v.jpg

宋元集册第二本-宋人赤壁图页

故宫博物院官方供图

这幅作品的画面取南宋时期流行的“一角半边”式构图,以类似特写镜头的方式描绘了苏轼与友人泛舟于赤壁之下的情景,并着力表现了水纹,显示出这一时期赤壁题材绘画与“水图”相结合的特点。

存世另有两件同题作品与此出于一稿,仅在细节描绘上略有区别,现分别收藏于美国堪萨斯纳尔逊-阿特金斯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

eZ9KVdSUO1FwcsAdojqdP81bBufTCPd6AURTkQKB.jpg

朱之蕃 

《临李公麟苏轼像轴》

故宫博物院官方供图

后世关于苏轼形象的想象很多,而这件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其为苏轼生平胸怀的直接展现。郁文韬介绍道,该画描绘的是苏轼被贬海南时,路逢雨,他向农人借雨具,披蓑戴笠归家而去的场景。苏轼的这一行为让其他人十分惊讶,要知道,当时苏轼虽然被贬,但他毕竟曾位居高位,又是当朝大名鼎鼎的文人名士,如此平易近人,实在让人目瞪口呆。但苏轼并不以为然,他认为,这本就是一件平常事。

事实上,这一画像并非朱之蕃首创,相传他有一底本,该底本为苏轼好友李公麟所绘。底本已失传,但该画中苏轼形象成为经典流传下来。而这件作品,朱之蕃绘了不止一次,足见他对苏轼这一形象的喜爱。另一幅与该画相同的作品现藏广东省博物馆。

神奇的是,这两件一模一样的作品都曾被清代翁方纲所藏。翁方纲十分推崇苏轼,经常组织给苏轼过生日,使苏轼人品、艺术、风范的传播推向又一高峰,对清代时期苏轼的影响力有推动作用。

jyhkzCkAAHSEqAD3gnOevF91zxKwJwQ8IFj3664z.JPG

北宋 苏轼

《题王诜诗词帖》

纸本 行楷书

据策展人、故宫博物院书画部馆员郁文韬介绍,这件作品是苏轼为王诜作品所作的题跋,书于作品背后。王诜非等闲人,他本是宋英宗的女婿,当朝驸马,官拜左卫将军、驸马都尉。后因乌台诗案中,与苏轼通风报信而被贬。苏轼在该题跋中表示,自己生而平凡,被贬亦不足道也。但王诜出身名门,生而富贵,却因自己牵连被贬,可他并没有自怨自艾,却以豁达的人生态度,使诗词书画更上层楼。

事实上,苏轼谈被贬的王诜,也是在谈自己。时过境迁,度过艰难岁月,人生再次进入上升期的苏轼,回望被贬黄州之时,回忆起的不是苦楚,而是身处江烟风波之中的旷达。文虽短悍,但内容十分丰富,对研究苏轼思想十分重要,因此被收录进苏轼诗词集中。

OeAGhagSwYxgnxTRZpS7oC1hWcVssVgAwyWb2ZwE.JPG

北宋 林逋

《自书诗》 

纸本行楷书

7kHbMrjgKz8jq1P0BMWPLbCLzQgNCXaP9JSnwgHb.JPG

北宋 林逋 《自书诗》苏轼题跋部分

林逋是宋代重要的隐逸诗人,他隐居西湖孤山,终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养鹤,自谓 “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林逋曾命童子,有客人造访,即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

这件作品不仅是林逋诗书合璧的精品,后又有苏轼诗跋,两大诗人诗作同出,十分难得。此跋和《题王诜烟江叠嶂图》不同,是现在唯一保存在原件背后的苏轼题跋,距今已有一千余年。

这首诗是苏轼有名的诗作,诗中谈到林逋人格风范,卷后有明代人王世贞题跋。王世贞认为,林逋本为隐逸诗人,并不为人所知。正是苏轼对林逋的推崇,让后人对林逋认知增多。“这也体现了本次展览的主题‘千古风流人物’,苏轼是诗人、书法家,但他流芳千古,他的诗作艺术,让后世对其时代许多人有了重新认知,影响深远”,郁文韬如此说道。

CxuogF4SWRY4pcjmciuN1OvtMMnlZFQtx4F3n54W.JPG

Ukawwz62t6CgAapwwfJIJHTtrHoKIYNdX8EaljSb.JPG

宋拓

《苏轼书丰乐亭记》 

纸本墨拓本

《丰乐亭记》是苏轼的老师欧阳修所写。师生二人甚笃,每逢路过欧阳修居住之地,苏轼总要上门拜访。

欧阳修去世后,其写下千古流传的《丰乐亭记》与《醉翁亭记》的地方——滁州官员,找到苏轼,希望他能把这两篇铭文写下来,苏轼欣然答应。苏轼以自己最具代表的大楷书风格写作该诗,态度十分庄重。苏轼辞世后,朝廷禁止他的诗文,其所作碑帖亦被销毁,这两件也不例外。

因此,在刻成之后,销毁之前所拓的拓片弥足珍贵,而此次展出的展品就是拓片原物,是难得一见的碑帖珍品。

lcubeM3I1vDxxjogp8cH4NmG8LbEavGUn61NkiPT.JPG

元 鲜于枢

《玉局翁海棠诗卷》 

纸本墨笔

故宫博物院藏

U003VWmkozfZMn4Bc99SbPHFJmHDZpYSxZN9SKf0.JPG

ahRVqHrEMqHDV3cp4m8FQp7dWyqzBa0j1T7HMlOX.JPG

kRyOObB1JAQOZsLNoaQ6pgfT5OrQ0dDinHuZeGe8.JPG

元 鲜于枢《玉局翁海棠诗卷》局部

这是鲜于枢的代表作,所录为苏轼名作《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士人不知贵也》。此诗是苏轼在黄州寓居定惠院时所作。一次外出,苏轼发现,自己居住的定惠院不远处,有一株自己家乡常见的海棠花。因此,他感到花与人同,海棠亦是流落黄州,客居他乡。因此,在此诗中,他以海棠自喻,并认为此诗是他平生最得意之作。

正因因此,鲜于枢也颇为着力,通篇大草书风格,元气淋漓,一气呵成。值得一提的是,卷末题跋中,董其昌也“毒舌”了一把,说道:“欲附名贤之诗以传其书,故当全力付之也”。

mTdfNClLKT8VphM6kGytNuII0xgOwAc3Csk5x6SE.JPG

明拓《苏轼书醉翁亭记》

m6BTzadkJZ34c8UNzHv0M95rDdTsQ2vchLkWVyF3.JPG

清 黄慎

《东坡玩砚图》

 纸本设色

苏轼其人

那么,苏轼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林语堂曾在《苏东坡传》中,评价苏轼为“耶稣所谓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

他如此写道:“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

诚然,苏东坡多面、复杂,却又单纯、天真。

kKEgbOVEBAdK9boztQKsDa7FT4UIltcYhVxPcQXV.JPG

明 李宗谟 

《东坡先生懿迹图》

绢本墨笔

0lhoDADUAlr1zkoO90oxnZGx1WsDB4IwEJXbM2W5.JPG

明 李宗谟 《东坡先生懿迹图》局部

HiVnp93ebzYRSMPclr591qSJ3szJSAk6nhYqbYNT.JPG

北宋 欧阳修

《灼艾帖》

纸本行楷书

HMwx053JqBw8LeHyv8NIfQAQWkDFrLKzR71znqaN.JPG

明拓《姑孰帖》 纸本墨拓

43岁之前的苏轼,春风得意。生于1037年的他,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父亲苏洵因父丧居家,闭户读书,言传身教,把自己的学识品行教授给苏轼与幼子苏辙。因此,少年苏轼就显露出放达、率真的性格,深得道家风范。他广交友,创美食,品香茗,游山林大川,日子好不惬意。

虽然其名中“轼”字原意为车前扶手,取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但苏轼注定不平凡。

1056年,21岁(周岁为19)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科举。当时的主考官为文坛领袖欧阳修,小试官为诗坛宿将梅尧臣。当时,二人正锐意于诗文革新,苏轼清新洒脱的文风,一下子把他们震动了。但因欧阳修误认为是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

苏轼谒谢欧阳修与梅尧臣时,二人以文中典故出处问轼,苏轼答道:“何必知道出处!”欧阳修听后,不禁对苏轼的豪迈、敢于创新极为欣赏,并在致梅尧臣的信中写道:“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欧阳修的推举,让苏轼名声大噪,他每有新作,立刻就会传遍京师。当父子名动京师、正要大展身手时,突然传来其母病故的噩耗,苏轼与弟弟苏辙随父回乡奔丧。守丧期满回京的两年后,即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

1066年,苏洵病逝,两兄弟扶柩还乡,守孝三年。三年之后,苏轼还朝。此时,震动朝野的王安石变法开始。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欧阳修在内,因反对新法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

RjVpgmHrJCN06Z1INqbfDvr6YmomOVcBh8CWew1T.JPG

grgNbpFT51PPjQFoet0eNdXPsEgO63c5jnDrCpDk.JPG

明 沈时

 《烟江叠嶂图》

绢本设色

OHNrEvbkP4lZLRp7uzC7aGVYDH6uhFFiAX3XGdlN.JPG

KbYd0IPcyVw2FLiK7tthryqnjG3kntLV2AY6SleN.JPG

 《烟江叠嶂图》局部

朝野旧雨凋零,此时的世界,已不是苏轼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不久,因苏轼上书谈论新法弊病,王安石震怒,苏轼于是请求出京任职,调任杭州,但很快就又被调往山东密州,随后又被调任徐州。

苏轼不愧是苏轼,他进能入朝为官,出能退隐山林,明明是一介书生,治理水患却也得心应手。在任徐州知州时,黄河决口,梁山泊泛滥成灾,洪水汇聚徐州城下,生死攸关,苏轼却泰然自若,坚决不离,还劝富民留在城内,士兵感念太守如此,皆不逃,奋力效命治理洪水。

苏轼对徐州很有感情,他曾如此说道,我在彭城两年,乐其土风,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

乌台诗案,是苏轼人生的转折点。此案后,境遇急转直下,苏轼迎来了人生最艰难的时光。谪居黄州,苏轼心灰意冷。他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篇。转任汝州的路上,幼儿又不幸夭折。虽然苏轼曾因新党崛起,短暂入京为官,但终因与其政见不合,自求外调,二任杭州。

9kBqypxn6BqUbjmBJcdPoaDniRLt7gqXgOGMEjRc.JPG

北宋 黄庭坚

《君宜帖》

纸本行楷书

tOABZVBqvilPzVS1lq4djM0UYHiqATP3OBKyIDtq.JPG

3msGfwC0zcXe9pQsu5WSwdLzS6s0ZVotHrFvOZEf.JPG

清 丁观鹏

《西园雅集图》

纸本设色

fPnw2WHmtpkOpYNJEpq2Jg8pDIHFv5CM0SLoZ5sV.JPG

8xtulf5ZTnzUmOKpkfnXdDFctuMxtviz4TeUV30B.JPG

BvkGFkv0N7dyY4HhhnXtOt3EC4zgImtWBZ7EwaRB.JPG

XwidtjVTUVXoLqddCr4QptYoUOyOrgb7RNleaP03.JPG

《西园雅集图》局部

62岁时,新党再度执政,苏轼被一叶孤舟送到了徼边荒凉之地海南岛儋州(今海南儋州)。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但他却将这荒夷之地视作自己的家乡,并写下“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好不容易熬到朝廷大赦,复任诏书,却在北归途中病逝,享年65岁,宋孝宗追谥“文忠”。

苏轼一生跌宕,43岁至65岁,22年的时间里,他数次入朝,又数度被贬。回顾一生,他作何感想?或许,这首《定风波》最能表其心境: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关键字: 内容标签:书画,故宫,故宫书画大展,文华殿,紫禁城600年,苏东坡,苏轼,,作品,题跋,赤壁书画 故宫 故宫书画大展 文华殿 紫禁城600年 苏东坡 苏轼 作品 题跋 赤壁
下一篇:拥有30亿美元藏品的富翁罗纳德,扛不下去了吗?_培根-佩雷尔曼-一周必看-露华浓--美元-拍卖-价值||上一篇:高古轩画廊:在线展厅成功的关键是差异化_高古轩--线上-作品-中国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