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著名书画家、兰亭奖获得者陈方既辞世_享年99岁_逝者-陈方既--美术-美协-老先生

编辑:江静 来源:雅昌发布
 
当代文化学者、著名书画家、书法理论家陈方既先生,于2020年8月26日5点40分在武汉辞世,享年99

当代文化学者、著名书画家、书法理论家陈方既先生,于2020年8月26日5点40分在武汉辞世,享年99岁。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湖北省书法家协会发布讣告,将遵照先生遗愿,不搞遗体告别仪式,不成立治丧委员会、不开追悼会。遗体捐献以作医学研究。

VxA7srXUdOaaKLg0ndFpfBokmn9eIifi3SktJvRS.jpeg

陈方既(1921—2020)

陈方既,1921年9月30日出生,湖北沔阳(今仙桃市)人,1946年毕业于国立艺专。国家一级美术师。曾任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书协副主席,《书法报》编辑部主任、顾问。长期从事美术、书法创作及理论研究工作,曾获第一、二、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2013年获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

主要著作有《书法艺术论》《中国书法精神》《书法美辨析》《中国书法美学思想史》《书理思辨》《书理再思辨》等。其中《书理思辨》获中国文联第八届文艺评论(著作类)特等奖。

陈方既:汉字书写何以能成为艺术?

eiAvnbGuwxK8W7yYlM2zXivpJGr3ZsQwIJtA99rd.jpg

vYU0UN2caubRbBKhSZgfhtYuZ0cPILK7CmgPOgp2.jpg

y30kEPzZtNTKo0efOgy1lQHaeyEy7lReidcVlh74.jpg

陈方既书法作品

当陈方既先生以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终身成就奖,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著作类特等奖的获得者而闻名于世的时候,大多数人都淡忘了老先生本是一位优秀的科班出身的西画家,建国前曾受教于国立艺专林凤眠、赵无极诸先生。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老先生创作的木刻版画在已享誉海内外,只可惜如今作品已散失殆尽。在2019年3月于武汉美术馆举办的“回眸:陈方既、梁农师生书画展”中,展出了陈方既残稿不足二十幅,更显珍贵。

对于陈方既逾半个世纪的艺术生涯,批评家鲁虹认为,和那个时代美术学院教育培养出来的一代艺术家一样,老先生有着专业的艺术素养,不仅版画刻得好,书法也写得非常好;晚年在书法理论研究上亦形成了相当高的建树。

OpJ64U2PYhKEd8kZ56wxxdc15t6LTvy9WZYHQNqA.jpg

陈方既《我们当家做主》 套色木刻 55×65cm  1960年

f9QiQFObM1Qm75NfiAQfZmWPNJzXAjs4ZPwG8Adx.jpg

陈方既《公社年年好收成》 黑白木刻 48×48cm 1963年

MG7uuxMWjWvSBPnyVuxkYqUdHNENNxWvZK8lCjMX.jpg

陈方既 《春》套色木刻 49×39cm  1978年

2018年9月,湖北省美术院举办了“敢为先行——湖北群体(1976-1985)中国画探索研究展”,展出陈方既(1921-)、汤文选(1925-2009)、鲁慕迅(1928-)、周韶华(1929-)、邵声朗(1931-2014)、冯今松(1934-2010)6位老先生的作品集文献研究资料,以群体研究的形式回顾他们和同时代的一批前辈艺术家为湖北以及全国美术做出的贡献,这一批老先生即将以群体研究的形式重新进入公众的视野。而历数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一部20世纪中后期湖北美术的局部断代史。其中,生于1921年的陈方既是几位老先生中最年长的一位。艺术网曾发布《美术理论“失语者”陈方既》一文,回顾了老先生传奇的艺术生涯。

音容犹在,精神长存!谨以此文,缅怀先生!

  美术理论“失语者”陈方既

  生于1921年的陈方既是几位老先生中最年长的一位,1946年自国立艺专毕业的他,50年代中期进入中国美术家协会武汉分会(1982年更名为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从事美术工作;文革结束后,再次回到中国美术家协会武汉分会,担任创作研究部主任,为湖北美术理论建设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

  然而现在我们能够找到的关于老先生美术工作的资料却并不多,他就像是一位失语者,被淹没在纷杂的现代美术史中。历史的残酷之处正是在于它的选择性,“一将功成万骨枯”,我们看到的往往是站在终点胜利的荣姿,却忘记了在这段路上一步步的汗水。

陈方既

  “当不了作家,也当不了画家,那我就一辈子当农民吧”

  禅宗自五祖弘忍门下有南北分途,南宗主张顿悟,北宗主张渐修。对照陈方既走过的曲折前半生,以及他后来在书法理论上锁取得的成绩,我始终不认同他所说的“我这一生,是个没用的人,想做的,都没能做成”。老先生在前60年人生中的屡屡受挫,与他在后30余年人生中迅速建立起来的书法理论体系,也许正像是在南宗豁然开朗的表皮之下,以北宗日积月累的方式建立起来的艺术生命。

  幼时开蒙之际,陈方既就读的小学中有老师办了份儿童刊物,在老师的培养下,他开始陆陆续续写几百字的小文章,在刊物上发表。这种兴奋激起了陈方既对文学的兴趣,让他萌发出当作家的梦想。

  进入中学后不久,陈方既认识了出生于湖北黄陂的一位文学爱好者,这个人就是40年代“七月诗派”的后期代表诗人绿原。“与绿原的交往,是幸事,也是不幸的事”,在风云涌动的社会背景之下,绿原的少年成名让陈方既看到了作家梦的实现近在咫尺;同时,两人的结识为陈方既后来的命运埋下了一颗不安的种子。

  1943年,陈方既进入国立艺专西画科学习,“我一边画画一边写文章,心里还是想当作家的。”也正是在这个时候,陈方既接触到了美学理论,“那时候,我看了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蔡仪的《新美学》,还有一些从国外翻译过来的美学书,跟美学相关的书我都找来读,也很想做这方面的研究。但是越研究却越糊涂,连最简单的‘美是什么’都弄不明白了,我就把它搁下来了”,尽管如此,却在陈方既的人生中又增加了一个伏笔。

  生于1921年的陈方既成长于中国新旧社会的交替之际,尽管40年代中后期参加了革命工作,但是和他的同龄人相比,陈方既的青少年时期还是相对完整平顺的,一方面他如同生活在改革开放之后的青年人一样,接受了自小学至大学这样一条比较完整的学院教育;另一方面,在学业之外,他也建立了自己在文学、美术上的兴趣,形成了相对丰富的知识体系。

  解放之后,很快就进入中国美术家协会武汉分会(1982年更名为湖北省美术家协会)工作的陈方既的生活看起来也仍然是平顺的。然而,进入美协工作的陈方既却几乎不再画画了,“那时候不是不想画画,而是因为‘反胡风运动’开始以后,一有‘运动’我就是‘运动员’;没有‘运动’的时候,我就要赶紧做完‘运动’时候积累的工作”。

  工作间隙,难得的慰藉则是还可以见缝插针地做做版画,“版画有个和其他画种不一样的特点,可以随时放下随时提起。只要你有时间,随时可以开始做;一旦有工作了又可以马上停下来。所以在美协的时候,我就一心钻在版画上”。在美协时间并不长的这几年,陈方既的版画创作获得了不错的成绩,其作品《我们当家作主》获全国年画创作三等奖,为中国美术馆收藏;版画作品曾参加多届全国版画展和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但可惜的是,现在这些作品均已不存。

  曾经与绿原的相识,让陈方既与胡风也有了关联。“抗战时期,胡风介绍发表了我的文章介绍,所以后来我也成了‘胡风反革命集团’,接受了一年的审查,不过后在《长江日报》上专门登报为我们做了平反。

  “文革”开始,我又随省市直机关下放到崇陽农村,本以为一辈子待在农村了,这就让我铁了心,既然当不了作家,也当不了画家,那我就一辈子当农民”。

1982年9月在湖北神龙架参加美术理论研讨会留影(右一陈方既,右二鲁慕迅,右三沈鹏,左一彭德,左二皮道坚)

  回归的8年:“他们的工作,催生了80年代中后期湖北美术理论勃兴”

  1978年,周韶华从湖北郧阳地区调回武汉任湖北省美术院院长,并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武汉分会副主席主持美协日常工作,他将陈方既从武汉豫剧团调回湖美协。这时的陈方既已经50多岁了,他在70年代初干部回城的浪潮中,从农村分到武汉豫剧团画布景,这一画就是8年。

  “那时候还没有什么设计,北京来的豫剧背景是不能改的,所以其实不存在要去画布景,每天晚上我的工作就是把布景搬上搬下。50多岁毕竟体力跟不上,往往他们把舞台拉开了我的布景还没摆好,所以总是挨批评。那时候只是盼着早点早些天亮,做梦都没有想过后来还能做美术”。

  回到美协后,陈方既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武汉分会创作研究部主任。因为已经没办法再画画了,于是就带着大家做一些理论工作,这其中既包括美协的日常文字性工作,同时也担任着“晴川画会”顾问,参与到画会的理论宣传中。

  批评家鲁虹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受到陈方既的赏识调入湖北省美协开始接触美术理论工作:“79年第二届全国美展举办,我们班有4件作品参展。陈方既老师请我们在《湖北美术通讯》上发表文章,我就写了一篇《创作谈》。陈方既老师说我的文章写得还可以,鼓励我继续写。后来我又写了一篇文章给他,他就希望能把我调进美协,并希望我以后主要从事理论研究工作。后来进了美协,因受到几位老先生的影响,我是一边写文章,一边画画。当时还参加了5次全国美展,并以艺术家的身份加入了全国美协,后来才慢慢转向了理论研究。”

  在鲁虹看来,陈方既对湖北美术界的理论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在彭德、皮道坚这批理论家还没有成长起来的时候,和同样专门做理论的邵劲之,还有边画边写的周韶华、冯今松等人一起为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前半期的湖北美术理论的发展做了很大贡献,也留下了非常珍贵的资料”。

《湖北美术通讯》1983年第5期、第1期

  在陈方既的美术理论工作中,周韶华和鲁虹等人一致认为,老先生在湖北美协编辑的会刊《湖北美术通讯》,成为催生80年代中后期湖北美术理论勃兴的萌芽。

  现在回头看,陈方既认为与当下很多刊物不同,《湖北美术通讯》的创办并不是那么有规划性或者目的性。“当时湖北美协有创作研究部、展览部,还有一个部门叫会员工作部。周韶华是美协负责人,鲁慕迅是驻会专业画家,只我一个人是创作研究部负责人。有时候展览部办了展览之后我们就组织些活动,大家也都很愿意在这些活动上进行一些创作问题的研讨。没有想到我们的这种做法当时在全国还非常少,产生了比较好的反响。后来美协又创办了《湖北美术通讯》,开始把这些研讨会上的发言,以及一些展览、活动的信息汇集起来,发表在这个美协内部的刊物上,它事实上就是湖北美协的会刊”。

  这本刊物基本上是每月一期,“像报纸那样很简单的铅字排版印刷,既不能刊登图片,也没有封面”,陈方既和鲁虹那时的工作就是画版、阅稿、校对等等。在当时全国的美术刊物都比较少的情况下,它发布了大量的活动信息以及简单的理论讨论,对活跃湖北美术界的氛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后来这份刊物的理论分量虽然逐渐加重,但还仍然满足不了理论发展的需要,于是湖北美协就委托陈方既创办了一份《美术理论文稿》,“《文稿》是方形的,文字不限,篇幅、内容都非常灵活,一月一本,一年一集,鲁虹也参与到了编辑工作中。有的作者可能会写到一两万字,有的文章则可能写七八千字,像彭德、皮道坚等人都在这上边发表过文章。相较于其他地方的美协,这也成为了湖北美协一个非常大的优势”。周韶华认为,《美术理论文稿》为后来过渡到《美术思潮》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2年9月,陈方既获首届兰亭奖理论奖

  书法理论研究:60岁开始的人生下半场

  对于汤文选、鲁慕迅、周韶华、邵声朗、冯今松等其他同一时期的老先生,这十年他们的艺术生命精彩在宽松的文化氛围中厚积薄发;而对于陈方既,这十年最主要的意义莫过于触动了他对书法理论的研究。

  谈到陈方既逾半个世纪的艺术生涯,鲁虹认为和那个时代美术学院教育培养出来的一代艺术家一样,老先生有着专业的艺术素养,不仅版画刻得好,书法也写得非常好;晚年在书法理论研究上亦形成了相当高的建树。

  而其进行书法理论研究的开端,正是陈方既80年代在美协的一天,有个青年带着一本书过来,老先生便问:“什么书啊?”他回答说:“一本谈美学的畅销书,总共发行了一万多本。”陈方既借来看了之后,“发现作者连‘美是什么’都搞不清楚,就出了这样一本书瞎扯”,马上写了一封信给作者,诚挚地说书中观点不妥,同时表达了自己的想法,结果被作者回信臭骂了一顿。

  适逢上海书画出版社和中国书协联合举办“书法理论研究讨论会”,陈方既便把这个稿子寄过去想提点意见,结果来了一封信让他去参加研讨会,到了研讨会又通知他重点发言。到第二届“书法理论研究讨论会”的时候,陈方既被聘为中国书协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年逾60的老先生受宠若惊,对书法理论的兴趣越来越大。到2015年,94岁的陈方既已经先后出版《书法艺术论》、《书法技法意识》、《书法艺术精神》、《书法美学思想史》、《书法美辨析》、《古书论选释》、《陈方既论书法》(四卷本)等十余本书法理论专著;在全国各书法报刊发表文章近400篇;先后8次在举办了九届的“全国书法理论讨论会”中获奖;并于2013年在“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评选中获中国书法艺术最高奖——终身成就奖。

2012年11月,《书理思辨》荣获第八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著作类特等奖,图为湖北省文联举办的颁奖现场。陈方既(中)

(图文作者:洪镁 )


关键字: 内容标签:书法,逝者,陈方既,,美术,美协,老先生书法 逝者 陈方既 美术 美协 老先生
下一篇:teamLab的新作怎么样?好看啊!美就足够了!_-人类-身体-采集||上一篇:web3.0时代_如何满足国际画廊对中国线上平台的诉求?_国际画廊-豪瑟沃斯-线上展览-法国巴赫利耶画廊-雅昌平台-作品-艺术家-展览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