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那亚艺术中心的新展《度日Long Day》于2019年10月18日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北戴河阿那亚黄金海岸成功举办。“度日 Long Day”是一个关于时间的展览,但时间于此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所有人共同拥有的具体的一天——清晨、正午、黄昏、日暮。此次展览由本次展览由泰康空间策展、阿那亚主办、单向空间联合主办,特邀11位活跃的青年艺术家展示其作品,他们包括陈维、陈哲、高倩彤、关小、胡晓媛、黄永⽣、刘任、陆平原、童义欣、姚清妹、张如怡。他们通过多元媒介的作品,如影像、装置、摄影、行为等,从视觉艺术的角度探讨日常与时间的相对感知和私人体验。
展览现场
策展理念:
一天,被分解成不同的篇章,而那些原本赋予的自然意义,最终被勾连与放大,不仅是那些可以循环的二十四小时,也更是每个人生命体验中有着不同质地的亲密时刻。这也不仅仅是一个关于一天的展览。它关于我们的时间意识,关于看似短暂不变的时间结构如何接纳并转化成漫漫长路的宽容。浓缩的瞬间可以历经万千,日复一日才累积成年。那些渗透到每日每夜之中的细微体验,留下了可以跨越时间的痕迹。“度日”的策划基于泰康空间长期对中国青年艺术家的关注与支持,同时将阿那亚艺术中心特殊的建筑结构与展览叙事相糅合,为观众创造了一个贯穿“一日”的感官通道。
传说晋朝时有位樵夫,一天上山砍柴,偶遇正在下棋的一童一叟,忍不住在一旁观棋,逗留片刻后便下了山,却发现人世间已过了数百年。
1904年6月16日这一天,布鲁姆在都柏林的街头游荡,乔伊斯将他一天之内的种种日常经历描写出来,并对照了荷马笔下奥德修斯的十年海外漂泊。
时间是一种感知。它是相对的。片刻的沉迷或是人间的百年,一天的日常或是十年回乡路。在每一天中,我们感受昼夜朝夕,在不变的时间结构中,在切身的观察和体验中,渐渐累积微妙,变得漫长;不知不觉中,光阴转瞬即逝,即便是十年,也会显得短暂。
这是一个关于时间的展览,但时间于此不再是个抽象的概念,而是所有人共同拥有的具体的一天——清晨、正午、黄昏、日暮。一天,被分解成不同的篇章,而那些原本赋予的自然意义,最终被勾连与放大,不仅是那些可以循环的二十四小时,也更是每个人生命体验中有着不同质地的亲密时刻。
步入展览,似乎是走进了一个既具象而又有抽离感的“一日”的入口,随着螺旋上升的流线通道,每个独立的展览空间从午夜起始,逆向呈现了一天中的某个时刻,直至清晨。这也不单是一个关于一天的展览。它关于我们的时间意识,关于看似短暂不变的时间结构如何接纳并转化成漫漫长路的宽容。浓缩的瞬间可以历经万千,日复一日才累积成年。那些渗透到每日每夜之中的细微体验,留下了可以跨越时间的痕迹。
此次由阿那亚与单向空间联合主办、泰康空间策划的展览《度日》,邀请十一位活跃于当代艺术界的年轻艺术家,通过多种媒介的呈现,从视觉艺术的角度探讨日常与时间的相对感知和私人体验。泰康空间长期关注年轻艺术家的创作,2009年陆续开始的系列项目“51平方”和“日光亭”等,都旨在为年轻艺术家实现具有实验性和整体性的个人项目提供支持的平台,也树立了泰康空间标识性的激励、支持年轻一代的行业声誉。目前泰康空间正在经历向美术馆转型的关键期,未来仍将持续关注当代艺术现场、支持年轻艺术家的创作、与他们共同成长。
陈维,《今晚去哪儿(故障)》,LED显示模块、LED控制板、铁盒,多种尺寸,2018
关小,《平凡一日》,3通道高清录像,彩色,有声,26分35秒,2019。《平凡一日》于2019年受香港大馆当代美术馆委托创作。致谢上海天线空间,柏林 Kraupa-Tuskany Zeidler。
陈哲,《对<赤之茧>的拓写尝试(看)》,喷墨打印,7张照片,尺寸可变,2016
张如怡,《一株-14》,混凝土、色粉、瓷砖、木板、金属,48×40×30cm,2018
胡晓媛,《无间的距离》,四频录像,3分钟,无声,2010,承蒙北京公社惠允。
姚清妹,《一个暂未命名的表演》(尚在进展中),现场行为表演,阿那亚艺术中心圆形剧场,2019
刘任,《黄昏》,报纸、油彩、综合材料,326×252×4cm,2018
高倩彤,《24小时关闭》,霓虹灯,63x63x6cm,2016
黄永生,《太阳》,实时录像装置,尺寸可变,2015-2019
关键字: 内容标签:AAC,aac艺术中国,度日,康泰空间,策展人,,艺术家,体验,录像AAC aac艺术中国 度日 康泰空间 策展人 艺术家 体验 录像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