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AAC艺术中国月度观察报告之年度艺术家:薛松
重要艺术活动
《薛松作品展——涅槃 (个展)》于2019年5月18日在龙美术馆(西岸馆)成功举办。
此次展览由杰佛瑞‧约翰‧斯鲍丁担任策展人,呈现艺术家跨越30余年的艺术创作历程,展出作品包括薛松早期的碑帖残片拼贴尝试,以及艺术家一直在发展重塑的“与大师对话系列”、“历史与现实系列”、“城市与青春系列”、“传统山水系列”、“泡沫系列”作品等。
为配合龙美术馆(西岸馆)一楼展厅超大的空间,此次展览将特别呈现薛松最新创作的作品《基因族谱》。这件大型的创作由100幅小作品构成,每一件小作品都是一个中国人的姓氏,它们共同拼绘出一张中国地图。薛松从最早的艺术学生时代开始,一直对书面文字的形式有着迷恋。“书法”在西方世界是一个久已遗忘的过去,打字机,电脑和现在的语音信息翻译器几乎已经根除了手写的手艺。薛松坚持下来,他喜欢各种形式的手写文本的正式外观:古代和现代。这是他艺术的主题。
将书籍、刊物、报纸等载录的丰富历史文化图像巧妙地焚烧、拼贴,并结合实地风景,创作出极具地域特色的作品,是薛松一种全新的创作方向。此次展览亦将特别呈现一组《上海明信片》(8拼)。薛松在上海生活工作30余年,对这个城市饱含深情。透过这组作品,观众将看到一组生动的、富有时代与历史文化气息的“上海风情图”。
薛松的艺术是一种浴火而重生,他试图从“废墟”中重新塑造艺术,形成新颖的、新鲜的、独特的和非常个人化的特色。他的艺术提供了一个人为的仪式性的破坏一切的象征。90年代初工作室突发火灾毁掉了薛松的一些作品,从这些最初的火焰和正在进行的艺术史文本的清理和燃烧中产生的灰烬创造了原始材料,当与绘画媒介丙烯混合时,产生勾勒出他作品的黑色线条。
薛松对中国和亚洲数百年历史的杰出画家和书法家有着深刻的了解和欣赏,他是第一批接受19世纪和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中国艺术家之一。薛松的作品彻底搜索了艺术史,并对光辉灿烂的艺术史进行引用、挪用和颠覆,他通过将西方和亚洲的艺术史混合成一种可触知的糊状物来醒发艺术和他自己的重生。
本次展览试图透过薛松对历史的尊重与敬畏,以及其个人令人赞赏的雄心壮志,记录薛松的艺术探索历程。
艺术家简介
薛松,1965年,出生于安徽省砀山县。1988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1989年参加第二届上海青年美术大展。1992年在英国大使馆举办个展。1993年参加第四届上海青年美展以及中国油画双年展。1994年参加架上图像展。1996年在上海美术馆举办薛松个人画展。1997年分别在德国和香港举办薛松作品展。1998年参加“东—亚洲前卫艺术展”。1999年在伦敦举办薛松作品展。2000年参加上海艺术博览会,并在上海香格纳画廊举办“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薛松新作品展。2001年在伦敦和香港分别举办个展。2002年在上海香格纳画廊举办名为“不搭界—薛松2002”个展,2011年在上海美术馆举办“穿越历史与时尚”1988-2011回顾展。
展览作品
解构书法(系列:无系列作品), 2018 绘画, 布面丙烯、拼贴、综合材料, 1680x1680mm
泡沫(系列:无系列作品), 2018 绘画, 布面丙烯、拼贴、综合材料, 1500x1500mm
书法印像(系列:无系列作品), 2019 绘画, 布面丙烯、拼贴、综合材料, 1680x1680mm
四季——春夏秋冬(系列:无系列作品), 2018 绘画, 布面丙烯、拼贴、综合材料, 2500x1000mm
意象甲骨文(系列:无系列作品), 2019 绘画, 布面丙烯、拼贴、综合材料, 1680x1680mm
与蒙德里安对话——温故知新(系列:无系列作品), 2012 绘画, 布面丙烯、拼贴、综合材料, 2000x2000mm
《飞得更高》320×210cm 布面丙烯、拼贴、综合材料 2013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关键字: 内容标签:薛松,AAC,,丙烯,作品,绘画薛松 AAC 丙烯 作品 绘画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