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畑
策展人简介 :
刘畑,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博士,长期致力于「研究-创作」的共同推进,工作贯穿策展、作品创作、理论研究及写作。2006年起,作为策展人参与策划了众多学术性展览,近期包括:第11届上海双年展「何不再问?——正辩、反辩、故事」(策展组成员)及“理论剧院”(Theory Opera)项目总监(2016)、达达100周年瑞士苏黎世闭幕论坛特别项目“达-da行动”(2016)、「灰/刃/框/洋(首届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节参展主题展)」(2015)、「虚空:禅意之维」(2015)、首届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青年策展人项目优胜项目「大地备忘录」(2014)、「偏好:汉雅一百」 (2014)、「进程(Reflecta):首届西岸建筑与当代艺术双年展」(2013)、「关于某物的报告:吴山专&英格•斯瓦拉•托斯朵蒂尔」(2013)等。2010年,创建独立研究-创作机构「开放问题研究所(Open Matter Institute)」,开展广义的研究、创作和策展工作。当前的研究聚焦于「媒体-现实」方向,进行中项目包括「近反物质材料(Almost Anti Matter Material)」等。
艺术活动:
2019年5月18日,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池社推出“池社”成员宋陵的个展“瞌充梦东”,展览由刘畑担任策展人。
策展理念:
据策展人刘畑介绍,此次展览主题“瞌充梦东”是宋陵的一枚印章,语出杭州方言的发音,描述人在半梦半醒之间的迷迷糊糊、晕晕沉沉。“人们常谈论宋陵画中的‘超现实’意味,下探梦境与潜意识,也正是当年超现实主义者的重要方法。‘瞌充梦东’,是半梦半醒的时间,也是‘创造’发生的空间,处在有意识和无意识之间、控制与失控之间。”刘畑在前言中谈及。
如何做到一件本来做不到的事情?自我的改变和超越之机如何出现?人在半梦半醒之间晕晕沉沉、迷迷糊糊的状态,对于艺术创作而言,何尝不是一种大梦初醒、妙手偶得的神仙状态?
迈进几何形的空间入口,眼前瞬间一片漆黑,眼睛跟随着通道里唯一一张抽象水墨的光亮,才渐渐适应眼前的黑色空间,才敢穿过狭窄的黑色几何通道,这条通道依然是几何形的,而且由宽变窄,一组只有简约线条组成的水墨画,预示着下一个拐角。拐进展厅,就像是进入了一个封闭空间,依然是纯黑色,仅有的光线都从作品而来,四周的作品一览无余,都是艺术家宋陵此前从未展出过的水墨创作。
在展览中,我们可以看到艺术家2013年以来的《虚构》《临摹》《美妙的痛苦》等系列创作。《虚构》系列是宋陵数年来以金属器械为对象的创作,包含了他画的一组真实的手术器械工具,一组加入想象色彩的变异的器械工具,以及十余件被异化后的3D打印机械雕塑作品。《临摹》系列则是宋陵对中国传统宋画的致敬,他按照宋画的构图、形象进行临摹,只是画面中原有写实的鸟儿、树枝、叶子变成了几何形,鸟儿的翅膀变成一个切面,鸟儿的头也是由多个三角形切面构成。《美妙的痛苦》系列是宋陵创作的写意人物画,水墨运用和线条都随意自如,其中所描绘的,是人和自我分离的时刻,或者人在醒着的时间内,最为接近“瞌充梦东”,作品被拆分并不规则排列挂在一整面墙上。
《临摹10》 74x74cm 纸本水墨 2017年
《临摹11》 74x74cm 纸本水墨 2017年
《美妙的痛苦5》 170x100cm 纸本水墨 2013年
《美妙的痛苦3》 170x100cm 纸本水墨 2013年
《虚构02号》55x85cm 纸本水墨 2015年
《虚构01号》 55x85cm 纸本水墨 2015年
关键字: 内容标签:AAC,刘畑,策展人,,虚构,美妙,痛苦AAC 刘畑 策展人 虚构 美妙 痛苦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