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耘陌上——耕织图艺术特展“现场
【编者语】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也是万家团圆的日子。如今,当春节文化成为我们和传统文化对话的契机,文博机构则成为最受关注的传统文化传播者,“博物馆里过大年”活动已经成为过节的时尚,新春展也成为各地博物馆、美术馆的年度重要展览。庚子新春来临之际,我们关注全国博物馆、美术馆的“2020新春展”,这一篇我们来看浙江美术馆:
浙江美术馆庚子鼠年春节期间开放时间安排
1月24日(除夕):9:00-12:00
1月25日(初一):13:00-17:00(16:30停止入内)
1月26日—2月2日正常开放(1月27日周一不闭馆)
2020年1月21日(星期二)因设备检修闭馆一天
浙江美术馆庚子鼠年春节期间展览
无界之归——2019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
(2019.11.26-2020.2.9;一层1、2、3号展厅、二层4、5、6号展厅、天光长厅)
其耘陌上——耕织图艺术特展
(2020.1.18-3.22;三层8、9、10号展厅)
金鼠闹春——庚子迎新版画小品展
(2020.1.17-2.29;四层11、12号展厅)
红色丹青 红色传承——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重大题材学生创作展
(2020.1.18-1.31;四层藏品陈列厅)
浙江美术馆农历庚子新年特展有四:“金鼠闹春——庚子迎新版画小品展”“无界之归——2019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其耘陌上——耕织图艺术特展”“红色丹青 红色传承——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重大题材学生创作展”。各有侧重,诚意满满。
其耘陌上:一场关于农耕文明的盛世图景
“其耘”为耕,“陌上”为织。
本展览主体部分聚焦清代十六件《耕织图》,8、9两大展厅以红绿两大色调为区分,链接起清代耕织图变体的各种版本。“桑农为本,诗书传家,这都是中国人过年时对未来的美好愿景。”策展人董捷说:“这个展览放在农历新年之际,有非常特殊含义,预示来年丰收吉祥。同时,这些不同版本、不同形式的《耕织图》本身就是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范老师‘书籍之为艺术'的观念已深入人心、蔚为大观。”
浙江美术馆馆长应金飞(右二)与策展人董捷(右一)导览
董捷
刘颖(右二)与周蕴智(右一)
该展有两位学术顾问:一位是翁连溪,另一位便是范景中。展品中既包含了代表清代殿版刊刻水平的康熙三十五年刊本,又包含了玲珑精巧的清乾隆袖珍本朱蓝套印耕织图;既包括了《御制授時通考》、《古今图书集成》中的耕织图,还包括了乾隆时期的石拓本。海外翻刻耕织图也不乏精品,既有英国铜版和套色石版耕织图,还有日本石印、铜版耕织图等,琳琅满目,十分可观。从这些文献中,可以看到中国农耕文明深厚的渊源脉络,而且这些文献本身就是艺术品,中国版画的成就也得以展现一二。观者身处其中,既有图文滋养,又深浸史观隧道,不啻为一趟身心激荡之旅。
“其耘陌上——耕织图艺术特展“现场
而“织”的部分,则主要来自10号展厅的装置《8字谜》和影像《船歌》,它们的作者是梁绍基:“这个装置以蚕吐丝的‘8'字轨迹出发,导出我们对宇宙和生命密码的解析,希望观众参与其中,理解并创造自己的生命密码。中国古老的农耕文明已经首先发现了这个秘密,这极其伟大,它不仅包括农耕,也囊括了现在盛行的生物学。”
梁绍基
装置《8字谜》是首度以如此大的尺寸和空间进行展示与互动,展期内一直处于生成状态,即欢迎观众用提供的砂纸(轮)在镜面上一同画“8”字,与其互动,与蚕互动。两种工具各有特点,一个爽利,一个温吞,在微有弹性的镜面亚克力上,来来回回地划着“8”字符号,意外地有种“爽”感,这个含义丰富的符号与镜面对观众的反射,加上声音的推波助澜,很有某种敬畏之趣。
它的旁边,便是浪漫非常的《船歌》。江南小调的婉转吟唱,织工手下涟漪波荡的“水纹”(编织的经纬线),阳光下丝线的五彩折射,以及部分虚镜头的,使整件作品至始至终都洋溢着满满的诗意与温情。
再回到《耕织图》。民不贱农,则国安不殆。清代皇帝深谙耕织是教化之根本。《耕织图》得以迅速发展,而细窥它们间的异同更是件趣事。如本次展品中,康熙三十五年刊本与康熙三十五年朱墨印本极为相似,仅在御制序处钤朱印,每幅上方康熙御制诗钤印为普通墨印,其余形制与朱印本同,尺寸为37cm×29cm。版刻细节略有差异,远景处山石皴法镌刻水平甚至优于朱印本,但是墨色钤印应为木刻章,字形略逊于朱印本。(温怀瑾撰文)
董捷
温怀瑾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勒石拓本是清宫画院据元代程棨本耕织图翻刻而成,尺寸为32cm×25.5cm,二十一开,扉页钤有“静明园宝”朱文殿座章。卷前冠有乾隆御笔楷书大字“艺陈本记”,有钤印“乾隆御笔”;以及序言一篇,钤印有圆印“乾”、方印“隆”、方印“几暇临池”。石刻原嵌于皇家清漪园延赏斋左右廊壁,残石今存于国家博物馆。该拓本原陈设于静明园内,位于北京颐和园昆明湖西,为“三山五园”之一。(温怀瑾撰文)
《耕织图》清康熙三十五年刊本(部分)
《耕织图》 欧洲铜版本
《耕织图》乾隆三十四年勒石拓本
欧洲铜版刻本名为《The Rice Manufactory In China》,铜版干刻为主,尺寸为23.5cm×31cm。仅有耕图,凡20幅,并无耕图最后三幅“砻”、“入仓”、“祭神”。 刊刻地点位于英国伦敦舰队街(Fleet Street),这里曾是出版商聚集地。封面写明该图源于中国,图可以溯源至《御制耕织图》,其构图与康熙三十五年本呈镜像翻转,粉本可能源于石刻。画中人物身着汉服,面部刻画则带有高加索人种特征,为典型欧洲“中国风”(Chinoiserie)作品。背景处的树石丘陵亦改换为欧陆样式,天空未有留白,改画饱满的云朵。(温怀瑾撰文)
红色丹青 金鼠闹春
“金鼠闹春——庚子迎新版画小品展”以肖鼠形象为创作元素,邀请全国版画艺术家参与创作,展出近60幅版画小品,有传统木版、铜版、石版,凹版、凸版、平版,也有新颖的综合版、数码版,传递了庚子鼠年的美好愿景和诚挚祝福。
庚子大吉 应金飞 铜版画 18cm×18cm 2020年
金鼠闹春 代大权17×12cm 木刻版画 2019年
彭瑾 《庚子大吉》 10×10cm 套色木刻
田晋玮《小精灵Ⅱ》15×12cm 铜版套色
王继刚《庚子和祥》22×18cm 铜版套色
王昆《老鼠娶亲》 16×13cm 凸版套色
赵佳玥《鼠年快乐》18×12.5cm 综合版
2019年11月26日开幕的“无界之归——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是由中国美术学院和浙江美术馆共同发起的具有杭城品牌特色的国际展览项目。开幕一个多月来,观展热度持续飙升,吸引了近10万的观众流量。展览以“无界之归”为主题,呈现全球范围内纤维艺术创作的生态变化并借以勾勒纤维艺术的边界。在结构和场馆分布上,展览由“交融的间隔”“无边的抽离”“逾界的纠缠”“第二皮肤”“工作坊”等五个单元构成。共有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40位/组艺术家的78件/组作品受邀参展。
胡尹萍“小芳”项目参与者合影
计文于、朱卫兵《瞧,上帝看着我们呢》上帝
利亚姆 杨《瓦解》
米里亚姆•梅德雷斯《谁在吃谁》
米里亚姆•梅德雷斯《谁在吃谁》
应歆珣《天鹅绒计划——不确切的美好生活》
由浙江美术馆和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共同主办的“红色丹青 红色传承——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重大题材学生创作展”在四楼藏品陈列厅展出,共计作品18组(件)。
蔡俊杰《先声——新民学会创始者》180cmX150cm 布面油画
王淑慧《百年先驱》140cmX225cm王淑慧
庚子吉祥·文化惠民
为迎接农历庚子新年,浙江美术馆及大运河(浙江段)美术馆联盟的书画家们集体现身浙江美术馆,写春联,送祝福,以艺术的形式为广大群众送上新年问候,为美丽杭城传统佳节增添浓郁而温暖的文化氛围。美术馆还为观众准备了“福”字拓版,让大家把幸福“拓”回家,传递新年祝愿,现场感受传统木版刻字印刷艺术。
庚子吉祥·浙江美术馆文化惠民送福写春联活动现场
关键字: 内容标签:2020新春展,其耘陌上,无界之归,浙江美术馆,红色丹青,金鼠闹春,,版画,乾隆,艺术2020新春展 其耘陌上 无界之归 浙江美术馆 红色丹青 金鼠闹春 版画 乾隆 艺术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