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杭州纤维艺术展现场(浙江美术馆展区 浙江美术馆供图)
第三届杭州纤维艺术展新闻发布会现场
第三届杭州纤维艺术展艺术总监施慧(左)和许嘉
第三届杭州纤维艺术展主策展人冯博一(右)和策展人王晓松
第三届杭州纤维艺术展策展人刘钢(右)和黄燕
浙江美术馆馆长应金飞主持新闻发布会
··
三个展馆及展期
浙江美术馆展期:2019年11月26日-2020年2月9日
中国丝绸博物馆展期:2019年11月26日-12月22日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展期:2019年11月26日-12月2日
“线场--纤维艺术的多向链接”学术研讨会
时间:2019年11月26日(下午)-27日(全天)
地点:中国杭州·浙江美术馆报告厅
··
三年一见 三馆联动 浙江美术馆十周年活动压轴
2013年,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首建,后以三年为期,至2019年,第三届杭州纤维艺术展如期而至,将于2019年11月26日拉开大幕。同时,本展亦为浙江美术馆十周年庆活动的压轴之作。
本次展览有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40位/组艺术家的78件/组作品分别在浙江美术馆、中国美院美术馆、中国丝绸博物馆三个场地同时呈现,共分为“交融的间隔”、“无边的抽离”、“逾界的纠缠”、“第二皮肤”、“工作坊”、“物超所值”六个单元主题和中国艺术家尹秀珍以“七天”为题目的个展。同时,辅以研讨会、公共教育等系列相关活动的配合,试图立体地关照和认知三年来纤维艺术创作生态。
今年的主题是“无界之归”。
“‘无界之归’,意味着纤维艺术在全球化语境的相互交织、相互依存中,于探索多元纤维材料的同时,更开辟出了新颖的创作形式。”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褚子育认为展览由坐落于西子湖畔的三座展馆——浙江美术馆、中国丝绸博物馆、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联合展出,通过展品显现出参展艺术家所具有的时代敏感度,探索未来艺术和文化的发展方向,使纤维艺术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打破传统纤维媒材的单一限制,在现代化的转化中拓展多维空间,丰富纤维艺术与现实社会、日常生活与时尚引领之间无界的联拓关系,并通过形式多样的展览方式为观者提供丰富的视觉审美体验,使纤维艺术与杭州的湖光山色交相辉映。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认为,纤维艺术是现代艺术中最活跃、最具质感的品类,“但在它不断超越的另一边,又是不断地皈依,皈依人的本源、皈依生命的痛感,皈依穿梭与盘回、拆解与重生、超越与回归的无边交织。这一‘无界之归’的创造共同体还为今天艺术的多元链接提供思考的‘线场’和研讨的现场。现场引线场,思想的编织与作品的展览,相映相彰。”
今日无界之归,必是无忘初心。
第三届杭州纤维艺术展现场(浙江美术馆展区 浙江美术馆供图)
初心当归
文/许 江(中国美术学院院长 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学术委员会主任)
一缕线盘在母亲或外婆的温柔的指上,随着那根针穿梭盘还,织衣缝纫,温婉而坚定,迅疾而持久。这大概是许多人最深处的记忆。记忆牵心,既沁肌肤,又怀远念。
纤维艺术正是这样一种既切肤又怀念的艺术。它的一半在我们的身上,让我们总能感同身受。把纤维状的东西互相交错或勾连而组织起来,是谓编织。编织是一种手指的技艺,这种技艺既有女性的柔情和温婉,又有族群地域的纹样与工艺的朴素创造。在我国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陶器上,印有诸多篾席印模的纹样。浙江湖州钱山漾出土的竹编更为惊人,草木织人心,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草木编织史。织(織)字从糸从戠,本意是如布阵一般将图案织入布帛。如是,织如绘如图,如衣如袍,包蕴着人的温暖,编织着文明发展的可亲可视的衣裙与创造。
纤维艺术的另一半无限延展,从房屋瓦墙的编造到城市街巷的织造,从织物般的传统哲思到无际无涯的数字媒介,向世界撒开一张大网,无所而不包。在这里,编织幻变而为一种如蜂眼一般的观看与辨析的眼光。这种眼光让我们在营造房屋、规划城市中,收获一种灵异的方法,将心之所想变作图之好景。在错综复杂的层次中穿行无涯。编织还内化而为一种织物式的绵密而不断延展的思考,柔韧地化育着一种智慧。这种智慧让我们始终处在抽丝剥茧的真切感受中,始终怀有破茧而出的肉身之感,始终处身于不断拆解、重生的返本开新的境域。编织入眼入心,我们得以“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中国美院创办“杭州国际纤维艺术三年展”已历三届。第一届以“纤维,作为一种眼光”为题,从当代艺坛中卓立起纤维的旗帜。第二届以“我织我在”为主题,树立起纤维生活的存在论与在地性的多重思考。今年的主题是“无界之归”。纤维艺术作为现代艺术中最活跃、最具质感的品类,涉入现代城市消费的批判思考,检审当代社会的织物的多元语境与荒诞转换,并在数字媒体的虚拟平台上展开无边想象,可以说是“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但在它不断超越的另一边,又是不断地皈依,皈依人的本源、皈依生命的痛感,皈依穿梭与盘回、拆解与重生、超越与回归的无边交织。这一“无界之归”的创造共同体还为今天艺术的多元链接提供思考的“线场”和研讨的现场。现场引线场,思想的编织与作品的展览,相映相彰。
汉乐府歌曰:“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这是古往今来游子思乡的深情,也是所有的志业者远拓千里的挂念。当代纤维艺术历经延展,拓域无疆,它的皈依既是郁郁累累的深情,又是返本开新的策略;既是心心念念的根源,又是山高水长的远望。今日“无界之归”,怀悲念,寄远望,必是无忘初心。
第三届杭州纤维艺术展现场(浙江美术馆展区 浙江美术馆供图)
纤维的经纬度
文/冯博一(第三届杭州纤维艺术展主策展人)
2019年第三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以“无界之归”为主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和展开策展。一是通过参展艺术家们所具有的时代敏感度和未来预知性,构建纤维艺术在传承传统文化与当代性转化上的新维度,呈现三年来国内外艺术家在纤维艺术创作上的最新进展和变化,以及纤维艺术在有形与无形、虚与实、光与影的间隔结构中,所构成的个人对现实生存实在感受的多维生长的创作生态。二是扩展纤维艺术与现实社会、日常生活之间的介入关系,以及纤维艺术在消费文化中,对社会时尚生活的超日常的引领作用。三是高科技、新媒体对纤维艺术在观念、材质和视觉语言上所拓宽的新探索,尝试打破以往纤维媒材的均质局限,包括数字纤维、智能织物、数码编织、生物纤维等新媒体创作在当下以及未来趋势所进行的多维链接。我们根据以上三个面向和现有展览场地的条件,安排和组织展览,以“交融的间隔”、“无边的抽离”、“逾界的纠缠”、“第二皮肤”、“工作坊”、“物超所值”六个单元主题和中国艺术家尹秀珍以“七天”为题目的个展。共有来自 18个国家和地区的40位/组艺术家的 78件/组作品参展。并分别在浙江美术馆、中国美院美术馆、中国丝绸博物馆三个场地同时呈现。同时,辅以研讨会、公共教育等系列相关活动的配合,试图立体地关照和认知三年来纤维艺术创作生态。作为第三届的策展人,我们希望通过展览和相关的学术活动,使纤维艺术在全球化语境的相互交织的依存中,展现中国和不同国家、地区纤维艺术创作的独特性及多样性;从不同“在地”的文化语境出发,梳理纤维艺术创作的秩序、处境和问题;将纤维艺术抽离于狭义的、静态创作模式的过度纠缠,摆脱以往对纤维艺术概念、范围的聚焦性诠释。将纤维艺术作为一种媒介方式置放在宽泛的当代艺术系统之中,延伸当代艺术表达的实践和在难以预知的未来的多种可能性。从而,形成纤维艺术在形而上的不断建构,以及穿越于不知边界的、持续实验的唯一归旨。
近些年,随着文化全球化的不断变异,全球化空间的表现形式是不以民族、国家疆界为限,也不囿于双向交流的人员、信息、知识、形象、意识形态流动,它的存在和运作形成各种各样的无法从地域中得到解释的其它文化流动形式,而是相对于地区性文化而言的一种跨地域的文化。这种空间变动产生与形成的新文化关系,既不是强势同化文化,也不是弱势被同化的文化,而是因当今世界的多向文化流动而产生的多元、多重组合的文化方式。有多少不同的流动方式也就有多少不同的文化场所,它是通过文化的交流机制对不同文化圈的组合关系的一种复数文化。因为,在文化全球化与在地性的不同区域之间,已然形成一种空间的联系,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艺术等等。具体到当代艺术创作领域,造成了艺术家的流动和各种文化在多种场合的碰撞,作为具有全球化艺术的一种再现形式,尽管带有差异性、流动性和不确定性,但已成为创作观念及视觉语言的生成,而由此的跨边界创作则代表着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之下艺术中心话语发生了转向,从而带动了文化资源利用、创作观念、媒介方式等等变化。当代艺术已经从观念艺术发展到了“上下文”的艺术,既有一些艺术家利用传统文化的资源与符号进行创作,也有一些艺术家是借助于异文化的特殊元素进行创作,还有新媒体艺术的呼啸而来。作为一种新的创作现象,我们过去谈艺术,认为是观念赋予了作品意义,现在更多地从文化上下文中发现和阐释作品意义。我们已经不能简单地说一位艺术家的创作是从某种传统文化中派生出了现代性,不能把“传统”作为批评的主要依据,而是要更多地看到他与异文化之间碰撞、磨合、沟通的结果。所以需要从全新的观点和角度判断和评价艺术家的作品。而由材质、工艺、方法所构成的纤维艺术特征,将艺术家人生的纠结穿越于历史和现实文化紊乱的底线,抽离于以往纤维艺术所形成的创作秩序和不确定未来的过度纠缠。抽离之线并非自我设限,而是以纤维之力超越纤维,以相对独立、成熟与完整的个人化作品形态,将纤维艺术的创作提升到相互交错、演绎、转化的过程中。借此形成了这些难以终结的,并具有传统叙事的感应力、识别度,甚至紧张感的作品。而持续三届的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向艺术家提供了以纤维艺术或纤维思维为主要媒介、方式的多重的交流机会,注重过程的共性与差异,而不奢求有一个明确的结果。实际上这是参展艺术家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经验,也是全球化所导致的一种反差性的经验。因此,“交融的间隔”、“无边的抽离”作为单元主题,是根据近三年纤维艺术创作形成的新现象,通过参展艺术家的思考与表达,促使新的文化资源的利用和艺术创作方式的转化。艺术家在生存空间、信息沟通不断位移的过程中,他们的创作、展示也是通过一系列时间和空间的体验、想象来完成的。对展览本身和参展艺术家来说,这不仅是一种全球化的交流,更是一种空间的替代、转化的不同效果,以及显示出一种新的多元表达方式和叙事话语。这种演绎方式是有意地打乱了纤维结构的次序,意味着突兀的扭曲、抽象的混淆。而这种神秘的震颤,铺垫了视觉主干的质地,达到了真实和表现产生的间隔、交杂与叠加,拓展了冲突的容量和隔空的变幻。这是一种相互关系的吸附,或许还是日常生存的繁杂琐碎,导致的抑或烦闷情绪的心理踪迹,也凭附出亦真亦幻的炫目与天马行空般的想象。他们是在现实与虚置的差异对比中,将自我的主观艺术创造和意识凸现在扭曲的维度之上,并又强制性地将我们带回到社会现实的处境当中。这种行动与视觉效果,恰恰是作为个人,甚至生存状态的某种真实写照。所以,与其说他们是在处理纤维的材料,不如说这是有意带有一种实验性的处理,也是拼贴与建构性的尝试,以控制观者的期待,让观者体味到纤维媒介所产生的惊奇。对展览本身和参展艺术家来说,这种结果、方式与其说是艺术家个人的,不如说是群体的,或许也是一种我们此时此地、身临其境的感受。
从未有哪个时代的人们像现在这么对“当下和未来”如此的纠结与不确定,我们似乎也都在狂热地渴望在下一次全球转向中占据先机。也从未有哪个时代,“未来”距离我们如此毗邻,那些曾经难以置信的预言,如生物工程、遗传密码、人工智能等等,转瞬就开始实现了。高速运转的社会系统推搡着我们,甚至有时一步就能抵达曾经遥不可及的未来。而当代艺术的最新发展是和科技的结合——新媒体、新技术、新观念所带来的艺术是前所未有的艺术表现形式。这种艺术并不是根据以往的艺术观念去提供一些审美的装饰品和文化娱乐产品,而是以新媒介、新技术直接或间接地表现艺术家对数码技术控制时代艺术与新媒体之间的认知、理解与实验。从中不仅可以看到信息科技的进步和新兴艺术的崛起,以及为传统美学提炼出了未来艺术发展的新方向、范畴与课题,还提供了技术革命带给艺术的新视域和新感受,或者说这种新媒体技术所产生的视觉艺术在审美领域引起了多种的可能。由于新媒体不仅可以把现实,而且可以把非现实对象化、直观化,这就模糊了现实与非现实的区别,打破了两者之的严格界限,直接导致了艺术与虚拟距离的缩小甚至消失,以此形成了新的观看方式和审美的心境。人工智能时代,人们的思维已不是机械时代和印刷时代那种线性方式,视觉艺术的每一个形态都具有整体性和直观性,它是空间性的存在,注重的是瞬间的体验。而且,虚拟图像的出现改变了原本与摹本的关系,直接导致了对艺术的膜拜与崇敬感的消失,艺术成为人们随意浏览的对象,展示性与消费性成为它自身存在的根据之一。这种审美是我们当代人的生活节奏、生活方式与观念在艺术领域的具体体现。而新媒体技术为观者的审美能动性提供了技术保证,以及在双向互动性的过程中的体验。因为,依托数字化网络技术的新媒体艺术能够营造一种具有亲历性的审美空间。在这种亲历性的虚拟的视觉化空间中,人们可以摆脱在现实生活中的固定角色的束缚与限制,可以是对诸种可能生活的直观、体验与可感,甚至是未来生活想象的预演。由此,这次展览中“逾界的纠缠”单元,则意味的是纤维艺术在形而上的、不受边界限制的跨媒介创作,以及不断超越现有经验之外的纤维艺术的未来。尤其是高科技、新媒体对纤维艺术在媒介材料上的拓展和语言方式的探索,尝试着打破以往传统纤维艺术媒材的局限和静态的模式,以建立纤维艺术在新媒体、新材料在当下的挖掘和未来趋势所进行的多维交织与链接。借此激发纤维艺术在更宽泛的、混生的,甚至不可预见的艺术实验过程中,持续逾界、创新的多元格局。
艺术总是经由过去的、当下的碎片来创造着未来。狭义的纤维艺术的基本属性在于利用纤维的材料,使用手工编织的方式进行创作,并将传统的纤维材料作为一种当代艺术的价值转化,编织、演绎出个人独特的视觉空间。我们将尹秀珍的个展——以一位成熟的具有代表性的中国艺术家,作为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的一个平行项目。她根据中国美院美术馆的现有条件,利用七个展厅,七天展期,相对充分地呈现了她近年创作的七件作品。使用“七天”的间隔、次序和寓意构成了尹秀珍这次阶段性创作的研究性个案。尤为特殊的在于,她的一些装置作品利用了纤维的媒材,但又不限于纤维,而具有纤维思维方式,例如她用水泥、陶瓷等媒材创作的《时间纤维》、《经历之重》等作品,特别体现了公共空间的互动属性。她将私人穿过的衣服——带着个人经历和温度的纤维媒材的收集,同时邀请志愿者积极地参与作品的创作过程,使作品形态转化、潜置于公共空间之中,使作品成为集体的文化记忆,超出了一般作品互动之外而进行现成品的交感方式,形成了个人在公共领域里的价值认同和升华。这种认同的升华不是简单地使观众进入到作品之中,而是通过作品延伸、扩展了我们的记忆和经验,使作品的带入感本身就构成了一个互动现场,成为我们思考、回忆的容器。尹秀珍说:“把经历、记忆、体温以及情感编织起来形成精神和情感的宇宙。”因此,可以说尹秀珍代表和反映出中国当代纤维艺术创作现状的一个侧面,构成了邀请尹秀珍个展的直接理由。
服装设计作为纤维艺术的一部分,与人类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除了人类生存的遮羞避寒的功能之外,作为公共领域与私人空间在身体上间隔的“第二张皮”的服饰,既可以成为及时反映时代变迁后影响我们时尚生活的标识,也可以作为身份等级、身体政治的象征符号,承载着不同的文明和消费文化的样态,拥有无穷的种类和款式。而它所带来的一种对时尚的嗜好,也成为和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欲望的追求和想象之中,于是消费欲望就不仅仅局限于服饰的功能而具有社会化的价值与意义。服饰设计在本质上其实也是一种信息,现代的经济体系就是依靠信息化的方式来实现对消费需求的无限开拓,从而保证其自身持续的繁荣与发展。而所谓开拓无限的消费需求,实际上就是开拓人们对消费的无限欲望,即以一种社会化的普遍伦理、风尚习俗的形式将个人发展、即时满足、追逐变化等特定价值观念合理化为个人日常生活中的自由选择。同时,以不断的视觉设计去敏感地抓住消费者的感情、欲望与动机。我们还可以通过这些服饰设计和商业推广,进一步了解社会时代的审美趣味、习俗,以及工艺水平等社会性内容。我们将纤维艺术与服饰设计所构成的“第二皮肤”、“物超所值”单元,以及相关艺术家的作品,以作为这些艺术家根据各自特定语境的创作,既将消费文化的历史语境和个人的经历转化到了一个共时的展览现场。同时,还显示着她/他们对纤维材质、时装设计不同的传承、开拓和审美趣味,近距离地形成了一种“寻衣问道”式的对话交流,抑或差异、冲突的视觉场域。从而提供给观众普及、了解、释读纤维艺术与日常生活相关联的必要的视觉依据。
这次展览在策展上具有一定的专题性和规定性。对应邀参展的艺术家来说,或许他们所发现和通过纤维等多媒介方式进行艺术表达、表现的作品,不是完全远离于传统纤维艺术的文脉和现在具体生活区域的体系之外,而所呈现的是具有一个有关纤维艺术的社会空间的现实依存和交织的视觉的物质文化。他们不断地试图跨越已经形成的各种边界、限制和束缚。逾界多了,界限也就消失殆尽了。尽管还会有新的边界不断形成。而纤维艺术家其实就是实验着将一生的处境、冲突、纠结等等境遇,编织和缕成一条条具有不同经纬度的网络。如同在这些作品之间的临界点上,构成了无边的抽离与延伸的过程。作为观者的我们又仿佛被裹狭其中,象征、隐喻并体验出我们的现实和未来,始终处于无法把握和难以确定的无限矛盾之中。
部分展品
国家登记 / Country Register西蒙·凯勒利 / Simon Callery帆布、涂料、细线、木材、铝轨、钢支架 / Canvas, distemper, thread, wood, aluminium rail and steel bolts250cm×503cm×22cm 2018
《墙边(叶子)》/ Wallspine (Leaf ) 西蒙·凯勒利 / Simon Callery帆布、涂料、细线、铝、钢支架 / Canvas, distemper, thread, aluminium and steel brackets 206cm×236cm×84cm2015
珍藏我 / pin and mount me埃克特·加西亚 ektor garcia 牛皮、筋、棉线 /Cowskin, sinew, cotton thread尺寸可变,由两部分组成 Dimensions variable, 2 parts2018 图片来源 : 承蒙艺术家和多伦多的库珀科尔画廊提供 /Image credit: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Cooper Cole, Toronto
乳胶灯泡 / latex bulbs埃克特·加西亚 / ektor garcia 乳胶、筋 / Latex, sinew34.3cm×14cm×15.2cm2018
头 /cabeza埃克特·加西亚 /ektor garcia 硬绳、钢筋、青铜 / Ixtle rope, steel rebar, bronze 83.5cm×0cm×61.3cm2018
N.S. 哈沙《关于各国旗帜》
启动 / L’initiation阿卜杜拉耶·孔内特 / Abdoulaye Konaté织物板 / Textile panels(265cm×180cm)×72004辛迪卡·多克洛(Sindika Dokolo)收藏,承蒙艺术家和辛迪卡·多克洛收藏提供 / Credit: Sindika Dokolo Collection Courtesy the artist and Sindika Dokolo Collection.
超胆侠/ Daredevil 爱国者 / The Patriot双枪小子/ The Rawhide Kid Y形人/ Y-Man毛衣人 / Sweaterman 马克·纽波特 / Mark Newport
当一切尘埃落定 / When everything falls into place约翰·劳斯坦 / John Raustein棉花、木材、金属、喷胶棉、泡沫橡胶、聚氯乙烯管 / Cotton, wood, metal, 尺寸可变 / Variable dimensions (1000 cm× 800cm× 360cm)2019承蒙艺术家提供 / Courtesy of the artist
自传之四 / Autobiography IV欧尼拉·里道内 / Ornella Ridone 棉布、刺绣和应用 / Cotton cloth,embroidery and applications90cm×90cm2002
物灵的困倦/Corn Spirit is Tired欧尼拉·里道内 / Ornella Ridone 棉布、刺绣和应用 / Cotton Cloth, Embroidery and applications164cm×164cm2002
门 / Gate徐道获 / Do Ho Suh丝、刺绣、不锈钢管 / Silk, embroidery and stainless steel tubes326cm×211cm×100 cm余德耀基金会收藏 / Collection of Yuz Foundation
盒子中的一半背心 /Halbierte Weste im Kasten (für Jörg) 弗兰兹·艾哈德·瓦瑟 / Franz Erhard Walther 染色棉织物、木头 / Dyed cotton fabric, wood 尺寸可变 / Dimensions1/3 盒子约 47cm×62cm,2/3 背心约 70cm×47cm,3/3 背心约 70cm×47cm/ 1/3 Box: H 47cm×62cm approx. 2/3 Vest: H 70cm×47cm approx. 3/3 Vest: H 70cm×47cm approx.1984
两个演员,手的七个元素 / Two Actors, Seven Elements For Hands 弗兰兹·艾哈德·瓦瑟 /Franz Erhard Walther织物 /Fabric 176cm×40cm×7 1969
白虎 -4 / White Tiger-4 伍伟 / Wu Wei纸 / Paper 30cm×30cm×8cm 2015
瞧,上帝看着我们呢 /Behold, God Is Looking at Us计文于 & 朱卫兵 / Ji Wenyu & Zhu Weibing人造毛、铜丝、泡沫、布、线、填充棉、木框、绒线 /Artificial wool, copper wire, foam, cloth, thread, wadding, wooden frame, worsted164cm×164cm×82cm 2014
水很深 / The Water Is Very Deep计文于 & 朱卫兵 / Ji Wenyu & Zhu Weibing木、布、泡沫、铜丝、线、纱 / Wood, cloth, foam, copper wire, thread, yarn 210cm×75cm×16.2cm2013
谈不拢 / Compromise Failed计文于 & 朱卫兵 / Ji Wenyu & Zhu Weibing人造毛、布、填充棉 / Artificial wool, cloth, fiberfill227cm×108cm×84cm2018
这里什么都没有 / There's Nothing Here林仪 / Lin Yi行为影像 / Video of Performance 6’44”2019
谁在吃谁? /Quién se come a quién? (Who’s Eating Whom)米里亚姆·梅德雷斯 /Miriam Medrez布料、刺绣和厨具 / Cloth, embroidery and kitchen ware230cm×80cm 2018
原始档案 /Archivo Nativo卡罗莱纳·埃斯特拉达 /Carolina Estrada材料:铜线、天然羊驼毛、骆马毛、人造毛;工艺 : 四轮织布机和腰机300cm×150cm2019
荡秋千/Swing On A Swing野田凉美 /Suzumi Noda提花织机穿孔卡片、漆线 /Jacquard-Loom punch-cards, lacquer thread800cm×500cm×5cm2019
挽歌 /Elegy米格尔·罗斯切尔德 /Miguel Rothschild印花织物、鱼线、铅球、环氧树脂、亚克力、框架摄影 /Print on fabric, fishing line, lead balls, epoxy, acrylic, framed photography约 300cm×550cm×280cm/Aprox. 300cm×550cm×280cm2017
手牵手 / Hand to Hand盐田千春 / Chiharu Shiota混合媒介装置,包括红色许愿纸、红色毛线Mixed media installation comprising: red paper with people’s wish, red wool2019
线 / Thread邢丹文 / Xing Danwen双视频影像装置,全高清,立体声配乐 / Two-channel video installation, HD, stereo sound11’30”2018致谢 / Credit:丹文工作室 & 博而励画廊Danwen Studio & Boers - Li Gallery
无题/Unyitled上野真知子/Agano Machiko不锈钢丝、尼龙线、楮皮/Stainless wire, nylon thread, kozo300cm×800cm×800cm2011
加密档案 03.FFF/ Encrypted Archive 03.FFF迪伦·费什携同丹尼尔·约翰斯通,艾玛丽·卡特李奈,斯蒂芬·格洛瓦基 / Dylan Fish with Daniel Johnstone, Amay Kataria & Stefan Glowacki提花织物(黑色人造丝经纱与白色人造丝纬纱)、19 个编码霓虹灯(氩气)、19 个变压器、19 个 LED、Arduino Due 微控制器板、亚克力、导管、GTO 电缆、18 号电线、树莓派 3B+/Jacquard woven cloth(black rayon warp & white rayon weft), 19 coded neon lights (Argon Gas), 19 transformers, 19 LEDs, Arduino Due board, acrylic, conduit, GTO cable,18 gauge electrical wire, raspberry pi 3 B+初始装置:76.2cm×15.2cm×15.2cm / Initial Installation:76.2cm×15.2cm×15.2cm织物尺寸:10.1cm×381cm / Cloth Measures:10.1cm×381cm2017特别鸣谢:斯蒂芬·格洛瓦基、丹尼尔·约翰斯和艾玛丽·卡特李奈 / Special Thanks to Collaborators: Stefan Glowacki, Daniel Johnstone, Amay Katarina资金支持:芝加哥大学艺术、科学与文化协会 / Funding Provided by: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Arts Science and Culture Initiative
寻觅时光 /Searching Time黄文英 / Wen-Ying Huang数码提花手工梭织,棉、缧萦、聚酯纤维、反光线 /Computer jacquard hand weaving; Cotton, rayon, polyester, reflective yarn790cm×253cm2014
方 /Square姜绶祥/Kinor Jiang 金属、棉、香云纱,物理镀覆 / Alloy, cotton, gambiered silk; Coating160cm×160cm2017
擦印画 /Frottage 约翰·保罗·莫洛比托 /John Paul Morabito 棉花、羊毛 /Cotton and wool2017
失踪 /Desaparecidos索莱达·法蒂玛·穆奥兹 /Soledad Fátima Muñoz 铜丝、棉花、电子元件 /Copper wire, cotton and electronic components 203.2cm×111.8cm×0.3cm2017
电子艺术100年/100 Electronic Art Years玛吉·奥思 /Maggie Orth棉、人造丝、导电纱、热变色颜料和丙烯颜料、银墨、定制电子器件和软件 /Cotton, rayon, conductive yarns, thermochromic and acrylic pigment, silver ink, custom electronics, and software121.9cm×165.1cm×17.8cm2009
条码员/Barcode Man玛吉·奥思/Maggie Orth棉、人造丝、导电纱线、热变色颜料和丙烯颜料、银墨、定制电子器件和软件 /Cotton, rayon, conductive yarns, thermochromic and acrylic pigment, silver ink, custom electronics, and software172.7cm×126.6cm×12.7cm2008
电皮 /The Electric Skin徐维静 /Vivian Xu 可穿戴 /Wearable塑料、电⼦元件、布料 / plastic, electronics, fabric37cm×26cm×25cm2016
种植 2018/Planting2018尹秀珍 /Yin Xiuzhen水泥、不锈钢、尾喉、植物 /Concrete, stainless steel, exhaust pipe, plant尺寸可变 /Dimensions variable2018
天鹅绒计划——不确切的美好生活 / “Velvet” Project:Inaccurate Good Life应歆珣 /Ying Xinxun装置、影像、摄影、天鹅绒、土豆、仿草坪、塑料椅、天鹅绒衣服、衣服商标吊牌、天鹅绒珠宝盒、包装盒、丝带、高尔夫球、假发、硅胶、玻璃酒杯、橡胶等 / Installation, video, photography, velvet,potatoes, fake lawn, plastic chair, velvet clothes, clothing logo tag, velvet jewelry box, box, ribbon, golf, wig. silicone, drinking glass, rubber, etc.2019
瓦解/Unravelled未知领域/Unknown Fields设计&制作:纺织品由“未知领域”设计,并与沙石·康德和瓦拉纳西纺织和工匠协会共同完成/ Textile designed by Unknown Fields and produced in collaboration with Shashi Kant and Varanasi Weavers and Artisans Society导演:“未知领域”和图莎尔·普拉喀什/ Film directed by Unknown Fields and Tushar Prakash摄影总监:拉维·基兰·阿雅加里/ Director of Photography Ravi Kiran Ayyagari主演:莫妮卡·贾/ Starring Monica Jha2017
听妈妈的话/Listening to Mom张克端/Zhang Keduan100cm×100cm校服、棉线/ School uniform, cotton threads2012
向父亲诉说/ Talking to My Father张克端/Zhang Keduan本白棉布、本白棉线/ Raw white cotton sheet and threads195cm×152cm2015
天境之音/Heavenly Sound -III郑闻卿 & 郑靖/ Zheng Wenqing & Zheng Jing综合材料/Comprehensive materials(180cm×60cm×167cm)×82019
颠覆的身体/The Subversive Body艾美·齐托·利玛/Aimée Zito Lema装置、木箱、5张黑白照片(II)/Installation of wooden case, 5 black and white photographs (II)木箱/Wooden case 231cm×75cm×13cm整体尺寸/Overall dimensions 230cm×172cm×43 cm 2016摄影:约瑟夫·范·韦图姆/Photo: Sander van Wetttum承蒙Wilfried Lentz Rotterdam画廊提供/Courtesy Wilfried Lentz Rotterdam
纸的记忆/Paper Memory 艾美·齐托·利玛/Aimée Zito Lema纸/Paper140cm×90cm 2016独版/Unique现场图由Rijksakademie Open提供/Installation view at Rijksakademie Open承蒙艺术家和Wilfried Lentz Rotterdam画廊提供/Courtesy the artist and Wilfried Lentz Rotterdam图片:莱米现代艺术博物馆/Photo: Gert Jan van Rooij
土地 /The Earth马可 /Ma Ke纺织面料、棉花、金属等综合材质 / Mixed materials such as textile fabric, cotton and metal尺寸依现场而定 /Site-specific dimensions2006
2017 秋季高级定制秀/Fall 2017 Couture 服装 10/Look 10100% 涤纶 /100% polyester 100cm×85cm×48cm 模特:蒋笑伊 /Model: Jiang Xiao Yi 摄影:雅尼斯·弗拉莫斯 /Photo: Yannis Vlamos
编织亭/Weaving Kiosk罗莎·托尔诺夫·克劳森/Rosa Tolnov Clausen公共编织工作坊系列/Series of public weaving workshops尺寸可调整/Flexible 2017—持续中/2017- ongoing
大家同我一起干/Work With Me People巴特·赫斯/Bart Hess网眼织物、胶水、乳胶/Mesh fabric, Glue, Latex展出尺寸依现场而定/ Site-specific dimensions2012所有图片由艺术家提供/All images by Artist
小芳/Xiao Fang胡尹萍/Hu Yinping事情,影像,13'26'',1920×1080,16:9,彩色,立体声;图片c-print,装置/Story, video, 13'26'', 1920×1080, 16:9, color, stereo; picture c-print, installation2015—持续中/2015-ongoing
“触”艺术项目/“Touch”Art Project林依凡/Lin Yifan献、彩色沙、粗棉线编织物/ Documents, colored sand, coarse cotton braid尺寸可变/ Variable size2019
剩余价值——十二月花/Surplus Value: Flowers of the Twelve Months卢镳镳小组/Lu Biaobiao Team服装生产余料/Discarded materials from clothing production12件西服,尺寸可变/Twelve suits, Variable size2019
职业女性李奈·怀博2009—2011
行思/Walking Thinking尹秀珍/Yin Xiuzhen 200只宁夏本地人穿过的鞋子、织物 /200 shoes worn by Yinchuan local people, fabric尺寸可变/dimensions variable2018
时间纤维/Time Fiber尹秀珍/Yin Xiuzhen陶瓷/Porcelain尺寸可变/Dimensions variable2019
7尹秀珍/Yin Xiuzhen穿过的衣服、行李箱、不锈钢、尾喉 /Used clothes, suitcase, stainless steel, exhaust pipe每件高度470 cm至 530 cm不等,宽 106 cm,长 106 cm,共7件 /Variable height (470 cm - 530 cm)×106 cm×106 cm each, total of 72017Collection Jas Hennessy & Co
公社/Commune尹秀珍/Yin Xiuzhen穿过的衣服、缝纫机/Used clothes, sewing machineDia. 1000cm×500cm2008
消化腔/Digestive Cavity尹秀珍/Yin Xiuzhen铁架、穿过的旧衣服、布料、不锈钢、海绵 /steel frame, second hand clothes, fabric, stainless steel, sponge325cm×818cm×835cm2015
经历之重/Weight of Experience尹秀珍/ Yin Xiuzhen水泥/Concrete尺寸可变/Dimensions variable2019
权力机构/Authority尹秀珍/Yin Xiuzhen不同人穿过的衣服、木框、墙壁/Recycled clothing, wood frame, wall450cm×240cm×20cm2014/2019
关键字: 内容标签:浙江美术馆,中国丝绸博物馆,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冯博一,尹秀珍,无界之归,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纤维,,美术馆,杭州,文化浙江美术馆 中国丝绸博物馆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冯博一 尹秀珍 无界之归 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 纤维 美术馆 杭州 文化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