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蓝江:监控权力与话语权力_作为事件的《蜻蜓之眼》_今日美术馆-徐冰--蜉蝣-片段-都是

编辑:杨晓萌 来源:雅昌网
 
编者按:近日,世界图像:徐冰《蜻蜓之眼》在今日美术馆展出,这是“影史上首部没有摄影师、没有演员的剧情

编者按:近日,世界图像:徐冰《蜻蜓之眼》在今日美术馆展出,这是“影史上首部没有摄影师、没有演员的剧情长片”,一经展出,就吸引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如胡斌、蓝江、王小鲁、李洋、余天琦、王歌、唐宏峰等,他们以艺术为基础掀起了多轮文化思辨的热潮。为此,艺术网与今日美术馆合作制作了“徐冰《蜻蜓之眼》”专题,从社会、文化、美学等层面,对这件作品及其意义进行了更加深入的解读。下文为中央编译出版社左翼前沿译丛和重庆大学拜德雅人文译丛主编蓝江的观点。

gwOik0G6q5f8zNmeFFzzkmisMno853aYKUREaz5l.jpg

《蜻蜓之眼》是一次非常特别的尝试。

以蜻蜓为题,显然具有双关的意义。一方面故事情节的“女主人公”名字叫做蜻蜓,这是一个显性的意义,蜻蜓与柯凡之间的邂逅和感情线索,以及他们各自在尘世间为了生存,而演绎出一段段人间的悲喜剧。他们都如同毛滂诗下的蜻蜓一般,一会停在一个莠草之上,一会停在水中的荷尖上,一会又扑腾到水面,看似经历丰富,但刹那间都是一阵云烟,转瞬即逝,大地上实际上没有任何让它们可以驻留的场所,它们只能在水与岸之间来来回回的穿梭,“蜻蜓立处过汀花”,虽然表面上看起来给人一种十分美好的诗境,但实际上是蜉蝣一般的众生无处寻根,无处立足的佐证,它们只能在岸汀之间来来回回寻找自己短暂居留的场所,它们没有办法像海德格尔的此在在大地上筑造一个自己的窠臼,让自己变成一个永远漂浮流浪的生命。的确如此。蜻蜓和柯凡都是蜉蝣,是蛱蝶,更是蜻蜓,从奶牛场,到干洗店,再到装修豪华的大酒店,甚至整容后的蜻蜓担任网红主播,不过都是蜉蝣或蛱蝶一般的漂浮生命,在拍打起短暂而绚丽的水花之后,蜻蜓不得不寻找下一个立足之处。这或许是蜻蜓为什么在得罪了大明星并遭到网友人肉之后,选择了离开的意义,因为对于蜉蝣一般的蜻蜓来说,任何的辉煌和绚丽都不属于她自己,她并没有属于自己的世界。

《蜻蜓之眼》截图

但是,这些只是徐冰导演的一个非常表层的因素。换句话说,《蜻蜓之眼》的伟大,并不在于它为我们叙述了一个蜉蝣一般的故事,让一种漂浮在浑浑噩噩的世界的生命以视觉化的方式表现出来。这并不是这部影片最重要的成就,因为蜻蜓还有另一个意义。也是这部《蜻蜓之眼》具有的更为重要的意义。这个意义是技术层面上的,而重点在于后面的“眼”之上。懂得昆虫学的人都知道,蜻蜓的视觉器官是复眼,区别于哺乳动物的单眼。昆虫没有形成脊椎动物的强大的神经系统,也没有视网膜,它们对周遭世界的观察,立足于另一种方式。复眼不同于人类的瞳孔,因为瞳孔通过晶状体的折射将影像投影在视网膜上,而视网膜将这种视觉信息直接传递给大脑。蜻蜓的复眼十分特别,它是由28000多个小眼组成的。有趣的是,蜻蜓复眼的每一个单眼都只能看到一小部分事物,这种眼镜的构造只能抓住事物的片段,那么复眼的功能就是通过各个小眼的片段,最后合并成一个完整的图像。这样,对于蜻蜓这样的复眼生物来说,它们从一开始就没有后来脊椎动物那样的可以把握整体世界的眼睛结构,它们看到的世界毋宁是一个拼图,一个由28000个小眼感觉到的片段合并起来的拼图,它们所把握的世界也是一种类似于蒙太奇一般的世界,一个将各个碎片拼合而成的世界。

r3WP1LKhR8VJXgaOwQr5zWXzKEceXtuXpc8gmGHL.jpg

“世界图像:徐冰《蜻蜓之眼》”个展现场 关键词展区

或许,这是徐冰导演将这个影片命名为《蜻蜓之眼》的动机之一。在影片的开头,字幕就表达了徐冰导演的愿望,即希望完全由现有的监控视频来“拍”一部电影,这些镜头取景于现实中的监控、行车记录仪、网红的镜头,甚至包含了电影频道上的新闻镜头。这些镜头都是片段化的,好像蜻蜓的小眼所捕捉到的画面一样,最后,在后期制作中,讲这些片段化的画面拼贴成一个“连贯”的故事,这就是蜻蜓复眼的功能,将片段综合成一个“完整”图片。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蜻蜓之眼》就是一个复眼的画面,每一个小眼所捕捉的片段都被幕后的中枢合并成为一个整体,一个之前不曾存在过的整体。对于观众来说,所需要的看的不是蜻蜓每一个小眼所捕捉到的片段,而是复眼加工之后的总体影像。

上一页 1234 下一页
关键字: 内容标签:《蜻蜓之眼》,今日美术馆,徐冰,,蜉蝣,片段,都是《蜻蜓之眼》 今日美术馆 徐冰 蜉蝣 片段 都是
下一篇:深度对话周春芽&漆澜_|_东南形胜_向古代寻找高贵的对手_具区林屋图-周春芽-太白山图-当代艺术-漆澜-王蒙-龙美-瀛海-作品-东南||上一篇:赵能智最新力作《蠕行》即将亮相T6画廊_杜曦云-赵能智--艺术家-作品-展览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