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巫鸿:重新思考当代艺术的边界和混杂方式_策展方案--声音-空间-研究中心

编辑:裴刚 来源:雅昌网
 
从左至右:PaoloCaffoni、AndrisBrinkmanis、印帅、郭伟其、朱青生、巫鸿

RWdE5tg4yYAPkd4HH6LFs9i25jN6VBod740Q9guI.JPG

从左至右:Paolo Caffoni、Andris Brinkmanis、印帅、郭伟其、朱青生、巫鸿、毕大松、王子云、王欢、杜帆、潘雨希、赵玉、陈淑瑜、朱欣慰、Rupert Griffiths

  2019年8月24,“2019研究型展览:策展方案入围展”在OCAT研究中心开幕,该展览是“2019研究型展览策展计划”七份入围方案的公开展示。OCAT研究中心主办,华侨城集团有限公司支持。OCAT深圳馆、华·美术馆馆长毕大松、OCAT研究中心执行馆长巫鸿、OCAT研究中心学术总监郭伟其及七位入围策展人参加了开幕。

SH9iUR7Mwi62PuGgfuGZN3fGEQ3ExUDOIZ4dgiwx.JPG

OCAT深圳馆、华·美术馆馆长毕大松致辞

Eh4vyTcWAF37jX4LgrUvKfsLkiLuERlK2RBsTszv.JPG

OCAT研究中心执行馆长巫鸿致辞

lx7Ke6zbe6cnvGqPyufyMLSI83wrQUse1AsyHLIl.JPG

OCAT研究中心学术总监郭伟其致辞

  OCAT研究中心执行馆长巫鸿在谈到此次展览的初衷时讲道:“OCAT研究中心的此次项目主旨在于实验性,把学术研究和当代艺术的创作,美术史和当代艺术、美术批评等等在常规的学术分类中是分开的。而通过大家的力量重新考虑它们的边界和混杂方式。”

  2019年是OCAT研究中心发起“研究型展览策展计划”的第二年。经过一年的尝试与探索,项目运作日趋成熟,也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经过今年年初三个月的方案征集,共收到完整策划方案45份。根据项目主旨,评选组将“研究性”放在评选标准的首位,共选出七份入围方案:“幼年与历史”(策展人:Andris Brinkmanis、Paolo Caffoni、印帅),“焦虑的空间档案——从地洞到桃花源”(策展人:陈淑瑜),“再思考当民族志作为艺术的方法论”(策展人:杜帆),“全球回响:声音的人类学研究”(策展人:潘雨希),“光音恒久”(策展人:Rupert Griffiths、朱欣慰),“寻异志——人迹、城际与世变”(策展人:王欢、王子云),“苏格兰高原的狮子——写作的平行展览”(策展人:赵玉、龚慧)。

GiXwOBRVBxgnbblv73qwU8r1WBjtyUoGTnsOTaGX.JPG

qiRgfSQTNRfqGvjETnYsIdF7eMzIdfSGp5bMpxM6.JPG

展览现场嘉宾合影

  七份方案的策展人/团队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和路径出发,或是对既定历史叙事、理论观念进行反思,或是敏锐地捕捉到当下社会某种现象背后所被隐藏和遮蔽的部分,或是关注于某种艺术形式及艺术创作的方法论,研究对象与范畴清晰明确。如果说去年的入围方案在内容和方法上的巨大差异反映出当代艺术策展中的活跃思想和动能,今年则更趋于多元化和国际化。入围结果公布后,七组策展人/团队对原有方案进行了调整和深化,最终呈现出一场高度凝练、多样态的,兼具研究性与视觉性的方案展示。

七份入围方案

BRXKjZAokZETNLvf8fbjxU0D3xL8AC7bXSsJFI4L.jpg

  幼年与历史

  策展人:Andris Brinkmanis、Paolo Caffoni、印帅

  展览“幼年与历史”的标题与灵感来自意大利哲学家乔治·阿甘本(Giorgio Agamben)于1978年出版的同名文集,在书中,阿甘本从经验问题入手,阐述了幼年理论。对于幼年的凝视,成为一种解构历史和当下主流叙事的有效方法。

  在思考西方仪式与游戏、历史连续与断裂之间的关系时,阿甘本描述了一种基于时间的历史观:现代性概念下线性时间,即同质性,由生产时间、都市时间、殖民时间所建构而成。在这种线性历史观的基础上,西方意识形态的进步观点定义了从婴儿时期到成年的“生命体”发展,以及从原始到现代的“文化体”发展。

LLzjQXeo47j2nYbzQ7WO8V2BCED5lsbXxMOeTrCv.jpg

赫兹.弗兰克《十分钟年华老去》;1978;电影;作品由拉脱维亚国家电影馆提供

tf2nqOW7s2R3jPGJWzLChG3JoGuITrolosjG4Kmc.jpg

iYSXy6IZFZbMD8V2K8S6kKG6cnkPdt7C8n0jniJV.jpg

哈伦.法罗基《选自‘Einschlafgeschichten:Brucken’(睡前故事:桥)系列》;档案照片;1977;作品由哈伦.法罗基协会提供

9iBmph2hGRSmM7BSkK4snVD0pV2WZlNrDGNjS1xb.JPG

igaNBm3P3mdKHpCG9oSFtdbpYdy8LQbLsXgAUlIc.JPG

展览现场

  展览将呈现、收集和编辑物件、研究文献及艺术作品,在多样的地理和历史背景下,这些物件展示着对于“幼年”概念认知、理解的产生与变化,见证着不同文脉的文化起源,并且帮助我们重读与重构历史。

  在此情况下,博物馆作为特殊的展示空间,在置于具体范围内的物品与其原始使用价值断开的同时,却保留了一套机制与限制,只有婴儿仍然能够颠覆。因而展陈的设计也旨在使这些限制可见,开放讨论如何在博物馆、社会和政治空间中,对这些文化代码进行批判性的评估与“亵渎”。

CEEifXNgRgltQKdVpbwHaTz4gltmULTtJgXgoxv9.jpg

  焦虑的空间档案——从地洞到桃花源

  策展人:陈淑瑜

  “焦虑的空间档案”所要展开的研究,是我们在“位置关系的形势下”不断拓展的外部空间,与我们身体的、感觉的内部空间,相互嵌套、反转、穿越的关系。这一策展研究计划的起点是一条闪现在卡夫卡未完成的短篇小说《地洞》(1923-1924)与吴历的《云白山青》(1668)之间的跃迁路径:从卡夫卡所描述的、一位终日被焦虑所折磨的地下居民,为了寻求完美的安全感、而无休止地建造出来的地洞空间;到吴历在他的长卷中,以《桃花源记》为隐喻所描绘的、关于现实世界与幻象世界的出入口——我们看到那个“不断腐蚀着我们的生命、时间和历史”的现实空间在言说与图像的空间中所映射出的种种焦虑。

A0V265yqynCoAepFlHfEMsJWjSvjLlk02pbgZu8k.JPG

UJrFmdRb66xqCpXSmhzJiv5bB6D2l8jyuKBLRFnY.JPG

uUW5ORzw38wEaBBVQWU5YOXYCbWYR1O0GoESPXtf.JPG

eixGmydoCWId4DACrvTSo4SOoHxrySCI9xYGC57D.JPG

SmSYJA2NTsNfL3iSssogJTHILftXR80qmbAvDZDC.JPG

4QcKKQDBSc6gkBCyTHAjHJYZ5nw3r3XyvxYgxeXS.JPG

cXHCE2HGIH4F3VeQ6PSiI1PSlqN1089yP55K0xjl.JPG

pAkjbNH439EYCrgiKR1I2Gdgu9B9gTvtfrWNCt5V.JPG

Y0g3KHzYbSO5ADWhfzRCbtTpQDaUydxSx9qo3t97.JPG

DIRwYCROqhDgHK050tGPT3hVyEfwMYnY3JtK13gh.JPG

展览现场

  由此,策展人邀请了七位围绕着不同类型的空间概念展开研究、行动和创作的艺术家,来共同探讨如何在地洞与桃花源之间建立新的交错路径和映射方式——这也成为本策展提案所要实验的“空间策展”思路:如何为一系列“空间档案”建立特定的位置、关系以及情境,让“空间的档案”和“档案的空间”在互为对象和场所的“异托邦”里相互推动与拓展,而观者则在穿行往复之中获得“置身于其中”的感受力,并由此进入关于空间的争议——我们如何正视空间焦虑?我们如何对决定我们存在的空间提出质疑?

  在“焦虑的空间档案”的展览及公共活动中,策展人将与艺术家一起,以焦虑作为从现实通往理想之境的入口,在不以时间为轴线的维度里呈现空间与身体相互建构的历史与现实:从身体化的密室到跨越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阳台,从被升起的演讲者到重叠着集体与个人记忆的广场,从被技术入侵的身体结构到以狂欢的方式颠覆权力位置的不洁之躯,从乌托邦之城EUR(Esposizione Universale Roma)到隐身于地下的东亚移民,从母亲的房间到临时化的异托邦折屏······置身于“落日染红一切然后消失”的片刻之间,我们被艺术家带到图像空间的空白之处,来考察乌托邦和情感表达之间的关系,探讨一个时代的革命热情和重新开始的意愿。

JpdHQKhLHTZ1en5ohJC9AgmRbXxNVXBJF3kgX2kq.jpg

周盈贞 绣与秀英  单频录像 2014

  再思考当民族志作为艺术的方法论

  策展人:杜帆

  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曾发表过一篇文章《作为生产者的作者》,文中讲述了“艺术生产”的概念。此后,哈尔·福斯特(Hal Foster)基于本雅明的文本,在《作为民族志学者的艺术家?》一文中,提出了艺术家通过“民族志”范式进行艺术创作的可行性问题。继而,本雅明又打破古典艺术的理论,即以先进现代化技术(影像、摄影作品)为手段进行大量复制。1958年,曾用于研究神学和巫术的古典人类学被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évi-Strauss )重新解构。在当代艺术的发展进程中,美国导演罗伯特·弗拉哈迪(Robert Joseph Flaherty)的影像作品中采取田野拍摄的方法。基于以上当代艺术和民族志的演变和结合,我们再次带着哈尔·福斯特所提出的问题聚焦现在,探讨民族志是否可以作为艺术创作的方法论。

dIIVqtU5CZSJhPjudc3KXDoN5dpmHmWKnXM0g21R.jpeg

郭景泓《海南诸景》2019;九频录像装置;6分59秒;作品由艺术家提供

YeVOzAG2ckAZxYYXSy8Y2i3MdHikWGgayxbquVOH.jpg

致颖《雕塑品》2018-2019;双频录像;25分钟;作品由艺术家提供

kSCLFOMjX6hAfMm5kd0Ixm4eitVlOCLqPNHqO9tU.JPG

BGgHGtbkwl6Y7Rmw71zpKxOfM1BQG655e6ttKmsG.JPG

1BcGknm9PFtMiTow44zuIDGvTOFIZpxlcMfYEqJF.JPG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以“作为艺术方法论”的民族志再思为核心,研究及讨论目前青年艺术家通过使用民族志为方法论进行艺术创作的案例。为了探讨情感和梳理叙事,展览选取了四位年轻艺术家郭锦泓、致颖、周盈贞、曲若汐的作品,他们分别从自己的社会文化背景、政治经济环境和个人生活世界提取创作根本元素,发掘和研究“殖民问题”“移民身份”“经济发展”和“个人情感”,将其转化为可被具体体验的再创作影像作品及装置,以自身创作来讨论艺术作为方法论与民族志之间的可能性。展览借鉴了经典民族志电影《蛇之拥抱》(2015)的叙事方式,将展览分成阅读、作品和讨论三个部分来呈现。

Onh3DiJnZoHutOEtCHY6AuGj0Z4GJW8UsA7frBmR.jpg

  全球回响:声音的人类学研究

  策展人:潘雨希

  从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以来,尽管定义模糊,声音艺术仍然成为全球当代艺术语境下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仅2000年一年,不但有三个重要的声音艺术展览在伦敦和纽约的主要艺术机构得以呈现,受到启发的中国当代艺术策展人和艺术家亦从2000年开始声音艺术的策展和实践。2013年在纽约现当代艺术博物馆呈现的展览“声音:当代乐谱”与同年在上海西岸双年展举办的“转速:中国声音艺术大展”等展览一起,展现了当代声音艺术的复杂多样:从介入建筑和表演,到声音的视觉呈现,再到各式各样的环境录音,声音艺术的外延似乎无限扩大。而近年来,声音艺术家不再满足于如过去展览所示的对声音形式和听觉环境上的探索,而是致力于挖掘声音在全球政治、历史、地缘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声音为密码重新解读社会与政治、环境与文化、历史与现实。

jNnSDoE5hoO3d28QzB78yNZJgT52fZrsr9yFQzWd.jpg

采得里克.费尔蒙特,迪米特里.德拉.费耶尔《不是你的世界音乐:东南亚噪音》_2016 书,音频,海报,传单,摄影_作品由艺术家提供,音频片段由Adeo,Astronoise, Kok Siew-Wai, Sarana, Sound Awakener, Tengal, 颜峻,王福瑞提供,照片由Emma Chang, Estang Chen, Laura Fu, 台湾《白木耳》杂志提供

lnANMT2eKaMFdqZGi3jwOHuPQp0SmuXGjcrPw8ry.jpg

王虹凯《咱的做工进行曲》2011, 纪录片, 作品由艺术家提供

Wx3OcPebVdBkbcRIuqhQbKzN6VmWTZxXUxsx8Nlm.JPG

M8CNE63nOWehl0uZ8DDdyiWDgl60yusDamSN7qrq.JPG

EcNbUaZ5udeDKFI60cgLgI1pQJpo3rmvWK5nDmKg.JPG

23lmPM71tDed27KGdfsKoJ03RNyTTHUaw30pkC8n.JPG

Kp9bmKJq2spZcrh7lPvgNcpWZ8CMu0CRPyko6tjT.JPG

QMbaGsVRhPLLVRyHsdqIqqoJYYAZC5m0TJobJc5F.JPG

展览现场

  本展览所聚焦的7位来自全球各地的当代艺术家,正是以影像、装置、录音、档案等多元方式展现了声音产生、传播和感知背后的历史、政治、经济和环境力量。与其说他们是声音艺术家,不如说他们更像是一群人类学研究者,以各自独特的方式进行并呈现着对不同文化、历史和环境中声音的人类学探索:从缅甸庙宇中响起的丧钟,到台湾制糖工厂中机器的轰鸣;从前南斯拉夫晚间新闻的整点报时音乐,到丹麦小镇中不同阶层所唱的歌;从香港的城市噪音,到阿塞拜疆戈布斯坦岩石的旋律,他们的探寻和思考将我们带入那些未知的场域,倾听那些声音背后的“声音”。

7hGv5kIDZLH96mXN6QzJVyPhClq7YYvRu77pYzoW.png

  光音恒久

  策展人:Rupert Griffiths、朱欣慰

  城市是有密度的区域,这里有密集的运动、交流、际会、游荡。城市中这些密集存在的状态充斥空气之中,是过量的波动与颗粒,是光、音、灰尘、气体。这些无形的超量物质潜入我们的想象、潜意识与身体里,遮蔽或干扰自然的迹象与节律,提供新的状态与循环节奏。人工照明点亮黑色的夜空,噪音将自然中的鸣叫遮掩,灰尘和空气中的颗粒物在夜间将城市之光反射向地面。

ZyZbTBQNo5uDFpjkFkhUXqzDIko7MSUeM0UNeSgk.jpg

马修.史若耶尔《DustDuino原型》2014-2015;作品由艺术家提供

KvTEtbBxQ3Z8qwaxsAC3hFkeacrlk4uYLDLKxkA3.jpg

南希.霍尔特《太阳隧道》1973-1976;混凝土;刊载于《艺术论坛国际版》1977年4月

k3ZHfWbmD75gFyGjHF46qx6QY1xxNCjonp1JbhPC.JPG

悸动软骨、克里斯蒂安维兰特《软骨主义》 2009 作品由张荐提供 克里斯蒂安维兰特、张荐《唱佛机》 2005-2017 作品由克里斯蒂安维兰特提供

OVMMFcUQoFO9WQegYwWCg5AN6jLYfM4QE2KdoHl2.JPG

托马斯萨拉切诺 《Aerocene背包》2019 作品由托马斯.萨拉切诺工作室设计,获得Aerocene基金会4.0的CC许可

  鉴于城市空气的可视与可听性,本项目探寻艺术家如何呈现我们身边空气中可听、可见、以颗粒状存在的杂质,在有关聒噪与过量的作品与有关静默与缺场的作品之间建立对话,围绕“过量”与“缺场”之间的张力展开,探究现当代及历史上对自然与城市的想象,以及这些想象如何相互知会、相互定义与相互质疑。

q1hUNSqCj747rUAgPcmLjvQAKHxeXMLHAFR5MIrD.JPG

veQczASp7h1syZLc2sbeq0Sm5vMIrgUL498oKw1E.JPG

g5w1YaZxbVp4nCqRHoqmUncsaTzhoV9m6G7eImp0.JPG

展览现场

  本项目以文化地理的学术视角切入艺术作品,不仅考虑艺术家作品中的再现,还观察与思索他们履行的实践、使用的工具以及其作品的物质性,旨在探究:艺术家为何以及如何捕捉和呈现空气显见的空无性并赋予其所在——无论是通过搜集光、声音还是颗粒——以及作品如何塑造自我并与文化构建的自然对峙?对原生自然的想象如何构建有关光、声音、空气污染的艺术话语与实践?有关静默与缺场的艺术作品如何在对自然和城市的现有观念中成形?

jMp2qGmgIkxgmuAlQ9zqWn66K8fCNOeTkTZr1HNm.png

  寻异志——人迹、城际与世变

  策展人:王欢、王子云

  这是一群当前正身处夹缝状态的群体——他们远远不只是中国官方所定义的“小镇青年”,甚至还包括部分于一二线城市已然扎根的“城市精英”。

  过去的40年里,中国以近乎不可能的速度实现城市化。在20世纪80年代,当超过百分之八十的人们还生活在农村时,县城生活无疑是令人向往的;如今,出生在县城及农村的年轻人大规模流向了更加巨大和繁华的现代都市,而县城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夹缝空间,这同时意味着,即便快速拥抱都市生活的绝大多数“小镇青年”也似乎还没有做好充足准备,生活却早已一步步逼着人们不可逆转般前进了,这种错位感不动声色地隐藏在生活习惯、爱好品味、个人信仰和人情世故等层面。

r6xkqmHyRIZofNDUmGuykQJ2CyGm8UXXakrCxTZD.jpg

黄晓亮《东窗》2016,收藏级微喷摄影,120 x 90 cm,作品由艺术家及97M画廊提供

44R1JQlzl3gbiNnY1J6hrhjy0VA6vQVeUCjnngCu.jpg

慕容拖鞋《山河故人》2012-2017,艺术微喷,作品由艺术家提供

  展览“寻异志——人迹、城际与世变”以这样一种携带着姑且称之为“县城气质”的群体为对象——他们面临不断地流动、寄居与适应,他们隐蔽、起伏且几乎不可命名。研究提案以寻踪访迹式的行动将他们身上散发与掉落的“气息”拼凑与整合,并以期在个体与群体、空间与地域、物件与记忆之间,勾连出我们所试图关心的问题:面对全球化、城市化、数码化等诸多加速度的冲击,人们如何重临那些不断“被遮蔽的在地化视野”?当身体遭遇加速的世界里种种猝不及防或潜移默化的变化时,人们的心理防线又是如何移动的?

M1IgUdJGaYYCENWj7DamlXmyJyhOD2hXkXX30Epp.JPG

7pSaDZsVeVwNtju2ydH0THby46mGfGFg9jS3YebQ.JPG

gK3ZyfNBil0htAt6FNkIHEHeNUFq2eUZJWVBqwsd.JPG

MBCPrpYRSqEFCrIC5mcf2gcfCWWQ92k9euB9db39.JPG

061ffQpn6zNYCfy4Lh8IweuIQQR8p7ChwltUWGY6.JPG

展览现场

  这是一群当前正身处夹缝状态的群体,但事实上,也可以说你我都在遭遇着这个急促转变的洪流并不自觉地调整姿势,平衡前进。

gruLcqkfA6fnCNGFg5JH4XSEhGoj0STNM34G6Ji6.png

  苏格兰高原的狮子——写作的平行展

  策展人:赵玉、龚慧

  如今,以小说为呈现对象所做的平行展览屡见不鲜。如简·霍夫曼在CCA Wattis项目里连续做的四个改编自小说的展览以及斯蒂芬妮·莫瓦东对米歇尔·维勒贝克的小说《地图与疆域》进行的改编。在文字被转换的过程中,展厅本身开始被我们重新思考,成为了故事叙述的新场所。与小说改编的电影不同的是,展厅使观者真正地置身其中。

hx4pApq44kAKA9JhRQiDXaR110eTZvcB50PJJKo7.jpg

胡枢《Eón》2019,单频录像,手稿,笔记本,作品由艺术家提供

jsrekcV2zS1lkMEH3u8Vc71wA9xeWnOwUhpINKxc.jpg

卢卡斯·勒格利《Bolex Macrozoom 155 super-8》2015,但频录像,作品由艺术家提供

3zho5lxgoxWMSb6pPW9NE56lOcPhb58BEUrds2Rr.JPG

9G7s0cki0i5qrksWtl8SDxKKObl95qe8IkBYtQEf.JPG

8BdZy3oPQhkeVWOvnROxlBKFyjIz1nWqFgR8LjuR.JPG

aDE2zz5WZUkcorCkJypR1qYNAjz7VEeNoZh7n5RY.JPG

展览现场

  “苏格兰高原的狮子”是赵玉与龚慧策划的写作项目,集结了12名写作者创作出15篇文章。与改编小说不同的是,“苏格兰高原的狮子”作为被分割且独立的期刊又如何进行平行展览并将其有效延续?随着问题的指出与写作延续性的欲望,本次的策展方案被确定为——写作的平行展览。展览由包括2位策展人在内的8位艺术家的作品构成,从“真实与虚构的谈判”,“叙事延续性中的杜撰”,“有关虚空及如何坠入虚空”以及“时间在虚构中的延续”四个方面展开讨论。

  在当代艺术惯用叙事手法中,“叙事的连续性”顾名思义使其需要建构一个或数个“麦高芬”(MacGuffin),使作品有合理的线索,从而完整地成立。而叙事本身在艺术创作中往往最终会成为一种“麦高芬”,重要的不只在于它本身,而是它使概念成为可能。“麦高芬”一词促成了展览,而“麦⾼芬”本身却成为一个托辞,或者说麦高芬本身也成为了一个“麦高芬”。在这环环相扣、循环往复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深陷于这个由“麦高芬”钩织出的“巨型”展览之中。

hfJpOkLv767iSuPXRqF0hUQYZqOfGubQmReWwcWt.JPG

OCAT研究中心执行馆长巫鸿

pK5SsEGXXZYLEbSXmHvJXfuiqWVLKJeUzOlUiQyd.JPG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国际艺术史学会主席朱青生

8wWjQxWmSs1cBDvuRZp2IXjaw6rSyd2arvulvbID.JPG

OCAT西安馆的执行馆长凯伦•史密斯

ZViocOUB38Xtjjlmd4HVmidJ1vhHU9mJp1WHuyCD.JPG

OCAT研究中心学术总监郭伟其

HKbSr6dV1AU8LrLPRnshfKuTX4OnHQHhkMvxm2tH.JPG

华·美术馆执行馆长 冯峰

R4ZdUcmZdthzNQ0ERItBib6fMJ1TM7QZqrcv6nDW.JPG

策展人Andris Brinkmanis

nIbh3bgRISV3FLvU0hdtUJEaKCM0hqFnJGBEm4rd.JPG

策展人Paolo Caffoni

OzW5Qb9ub6HhitE4Bf2zgOjV4aHeRIhewnMpfdxS.JPG

策展人Rupert Griffiths

pghXV1hN0L884sXJJVbhi9oHXLdcFEQMmnZ7Wt1X.JPG

策展人 印帅

Uf4bIdAaQ358LoR2zjD13TBiyZCuY2CmVbQdLbXs.JPG

策展人陈淑瑜

vPRonyCHDeiAgPK4AalaQ0KirzgkxU4RVn5xoBlU.JPG

策展人 杜帆

SeFQIqSfGbReV1oyZQtly7s5rbfu4IVoo8id3N4y.JPG

策展人 潘雨希

6nKH7zkGMCZHJi1gXDyHu7yTMYDRhbyIEDgFJBZt.JPG

策展人 王欢

kn358MgQyIyjjDTpHZsrmkmqMLGs1Rsh8L7heijL.JPG

策展人 王子云

BfUIVFfjVyzFVfHEIaQGnMpyrvk7KfIQJPQACyE9.JPG

策展人 赵玉

icbDHKHB91tXhjyCRcH0d4x9o73UZlRQCIpfQwT4.JPG

策展人 朱欣慰

Go1Sqf2RU795wyjREaYtG9FuWwcdX2AiFUEVzDfL.JPG

8M3Vn2u0Lf5AgNhK5jPCU0T0aumMo0OjI8Ok8I2A.JPG

ON8XC5bSBmbNCqiuIzDlODzTGDq8fyZFfdSDEUd7.JPG

“2019研究型展览策展方案工作坊”xian现场

  开幕当天,OCAT研究中心将举办“2019研究型展览策展方案工作坊”,OCAT研究中心执行馆长巫鸿、学术总监郭伟其及特邀评委朱青生、凯伦·史密斯、冯峰等人将与七组策展人/团队围绕各自的研究方案展开对话。最终评选将参考特邀评委及观众的反馈选出一份优胜方案,在方案展结束后通过OCAT研究中心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平台公布,并于2020年春季实施。

  此次“2019研究型展览:策展方案入围展”将持续呈现至11月24日。

UNMBxW50zcvT9L0XMDmRPT71sOL1pOp1iKFye38c.png

2019研究型展览:策展方案入围展

展期:2019.08.24 - 2019.11.24

开幕:2019.08.24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蝉西路OCAT研究中心

主办:OCAT研究中心

支持:华侨城集团有限公司


关键字: 内容标签:OCAT研究中心,策展方案,,声音,空间,研究中心OCAT研究中心 策展方案 声音 空间 研究中心
下一篇:_从西市“十字街”遗址___看长安人的日常_大唐西市博物馆--考古-水渠-发掘||上一篇:1043平方公里的七年锻造_纪念福州亚太艺术展二十周年_-艺术-当代艺术-福建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