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战争的尘埃落定,在大唐帝国的流金溢彩中,除了丰乳肥臀的丽人,连带着长安城里的马儿都丰肥了不少。
蒋勋说:“妇人与名马,构成了唐代贵族美学的中心。”在大唐帝国的审美时尚下,人马都长膘。
所以李白说的“五花马”,老让我想起五花肉。
如果从唐往上追到汉,“五花马”的祖先在最初来中原的时候,应该还是一块驰骋疆场的“腱子肉”。
土库曼斯坦的“国宝”阿哈尔捷金马(中国称汗血马)
中国对“汗血马”的最早记录是在2100年前的西汉,汉初白登之战时,汉高祖刘邦率30万大军被匈奴骑兵所困,凶悍勇猛的匈奴骑兵给汉高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而当时,汗血宝马正是匈奴骑兵的重要坐骑。
电视剧《汉武大帝》陈宝国饰演刘彻(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人说:汉血马,是那种只看一眼就会爱上的马。
汉武帝就是因为这一眼的倾慕,奔袭千里,损兵数万,发动了一场持续三年的战争。才换与大宛国的议和,按照约定,大宛国每年要给汉朝进贡上好的纯血良马30匹,中马以及杂交用马3000多匹。
对于这些来之不易的重要战略资源,汉武帝自然爱不释手,下令给这些战马最好的待遇,务必要求它们在天朝大地扎根繁衍,从而实现了汉军座驾的重大升级,以及版图的扩张。
一跃纵马出长安,霍去病墓前巨大的石马雕像,带着秦岭岩石的坚硬质感,依然抖擞着那个英雄时代属于战马的威风与骄傲。
大唐是继汉代之后又一个版图跨入西域的帝国,治理下的各个少数民族首领将唐太宗李世民尊为“天可汗”。
贞观四年,在长安居住的突厥人多达万户,而且其中多有战争中投降的突厥人,他们带来了西域的特产,香料、药材、珠宝、胡食,在大唐开启了新生活。一片繁荣盛世下,自信的李世民,将纷至沓来的各国使团、商旅、百姓都融入到了长安这个国际大都会里面,从此开始了五色迷离的日常生活。
《长安十二时辰》剧照(图片来源于网络)
马的姿态,也从曾经战火飞扬的尘埃中,恢复了端庄稳重,将霸气收敛在三彩马的骨骼肌肉里,又通过匠人的高超手法和色彩,将它们的雄姿展现出来。
进入和平时代的大唐帝国,特别注意对马的驯养,还训练了一批舞马,专供人们休闲娱乐。唐玄宗李隆基驯养舞马在自己生日的千秋节上应节踢踏,翩翩起舞,才有了“舞马衔杯”壶的诞生。唐代墓葬发掘中,还出土了众多形式各异的三彩马,一方面是厚葬之风的影响,一方面也反映了唐人对马的喜爱。
唐 三彩马 故宫博物院藏
唐三彩中的马,头小脖颈长,骨肉均匀,虽然不一定是汗血宝马,但肯定不是秦兵马俑中出现的身长腿短的蒙古马。这也与汉武帝以来对西域马种血统的杂交和改良有关。大宛马、乌孙马以及其后裔的形象,在国人的手中,不仅改变了肉身,也重塑了马在美术史中的造型。
当年李世民死时,已经安排好了把自己心爱的六匹神骏刻在自己的陵墓之侧,永远陪伴左右,于是有了著名的“昭陵六骏”。分别是:"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飒露紫"。
昭陵六骏
名字中带着的“洋气”来自于西域突厥语。例如,“白蹄”意思是“少可汗”,“飒露”代表勇健,“飒露紫”就是“威猛的紫色马”。
公元620年,李世民率军征讨王世充,“飒露紫”不幸身中敌箭,侍将王行恭下马拔箭,左手一边推抚马儿,与马头紧紧相贴,疼爱之情可见。“飒露紫”前腿紧绷,后腿微屈,工匠细微刻画出了强忍剧痛的动态。
昭陵六骏之“飒露紫”
“六骏”立于陵寝北坡祭殿两旁的庑廊中,由画家阎立本起草手稿,李世民亲撰赞语,书法家欧阳询书写,工匠在重达3.7吨的青石上以浮雕表现。遗憾的是,“飒露紫”和“拳毛騧”在1914年时被盗卖到了国外,现藏于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其余“四骏”,先是被搬运到陕西省图书馆,后来在1950年移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至今。
《昭陵六骏图》卷 金 赵霖 绢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
当年关中一战,李世民就骑着"白蹄乌"一路追杀薛仁果,一昼夜奔驰二百多里,把薛军围定在折慧城内,只能乖乖投降。五个多世纪后,金代画家赵霖,用一卷《昭陵六骏》,向辉煌的大唐致敬。
昭陵六骏浮雕在宋初被勒石摹刻,赵霖很可能参酌了北宋的石刻拓片,所以画作与石刻拓片的线条结构几乎一致。他还原了六骏驰骋疆场的雄姿,无论是奔驰、腾跃,还是徐行、伫立,都曲尽其态,在历代战马图像中堪称上乘之作。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在微醺的李白诗句中,曾经厮杀在战场中的“西极天马”,慢慢脱离了普通军队体系,沦为了名门贵族的座驾,或是土豪斗富的筹码。
有人说,“五花马”是带有多种花色纹理的马,可能是当时西域于阗出生的一种花斑马。也有人说,是指马的发型。当时的人们把马的鬃毛剪成花瓣的形状,剪成三瓣就叫做三花马,五瓣的就叫做五花马。
《虢国夫人游春图》中男装仕女骑着“三花马”开道
虽然早在隋代,敦煌壁画中的人和马都变得丰满起来,再也不像汉代画像砖那样的清瘦,但到了唐中期以后,马的造型愈发膘肥体厚。
唐 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局部,宋摹本)辽宁省博物馆藏
天宝十一年,宠妃杨玉环的三姐虢国夫人及其眷从外出踏青游春。前有男装仕女骑着“三花马”开道。位于中心的虢国夫人身形丰润,头梳“堕马髻”,身穿淡青色窄袖上襦,下着描有金花的红裙,裙下露出绣鞋上面的红色绚履。一旁的秦国夫人正侧身聊天,随后有侍女、保姆、小孩同行。
人皆丰硕,马尚轻肥。张萱精致勾染下这八匹马,也堪称“肌理细腻骨肉匀”,尤其是壮硕的脖颈和臀部近乎浑圆形体。走起来一副悠闲的模样,那体态、那神情都在告诉你,什么才是贵族。
《长安十二时辰》冯嘉怡饰演李隆基(图片来源于网络)
《长安十二时辰》徐璐饰演杨玉环(图片来源于网络)
盛唐的奢侈与骄纵,终会成为一条导火线,在安史之乱中爆发。杨贵妃在马嵬坡以三尺白绫自尽,虢国夫人得知后,慌忙逃奔陈仓,自刎未死,被薛景仙抓获。不久,因为脖子伤口出血凝结堵死了喉咙,活活的窒息而死。
《照夜白图》唐 韩幹 纸本水墨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天宝初年,民间小有名气画马名手韩幹奉诏入宫,看见了唐玄宗的坐骑“照夜白”——因为义和公主远嫁大宛,宁远国王特别向唐玄宗回献了两匹汗血宝马,取名“玉花骢”和“照夜白”。为了不与其他画家陈陈相因,韩幹专门跑到御厩中写生,记录下这些骏马的各式姿态留作素材。
《照夜白图》局部
在《照夜白图》完成后的岁月里,成为历代收藏家们争相追求的至宝。
“韩干画照夜白”六字出自南唐后主李煜,还有北宋的米芾、南宋的向子湮到元代危素及清代沈德潜等十一人的题跋,历经项元汴、安岐等人的收藏。再后来此卷于清代入藏内府,被安置在淳化轩,得到乾隆帝的珍视,“疯狂”盖上了26方印。清末,《照夜白图》从清宫流散民间,而后辗转海外。1977年,迪隆基金会(The Dillon Fund) 捐赠给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至今。
韩幹《牧马图》局部
与韩幹另一幅经典作品《牧马图》中,马儿透出的憨厚温顺相反,“照夜白”被栓于一根马桩上,面目狰狞、鬃毛飘逸,两耳高竖,昂首嘶鸣,虽然四蹄拼尽全力但也逃不出绳索的束缚,无力回天。
在落日斜阳的晚唐,韩幹选择去刻画这样一匹狂野不羁的汗血宝马,或许是来缅怀帝国从前的驰骋疆场、信马由缰。
大唐的梦呀,也在咯哒咯哒的马蹄声中远去了……
关键字: 内容标签:唐三彩,汗血宝马,照夜白图,虢国夫人游春图,,帝国,宝马,夫人唐三彩 汗血宝马 照夜白图 虢国夫人游春图 帝国 宝马 夫人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