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an-Pierre Busson
【导言】你还记得散步时,自己曾在想什么吗?Jean-Pierre Busson便用插画记录了他在巴黎散步途中的“天马行空”,而这批作品正在上海之禾空间展出。
“在巴黎散步才是正经事”Jean-Pierre Busson巴黎街景插画作品展由ICICLE之禾空间主办,旅法多年的潘玥玲女士出品,由致力于插画艺术创作与文化交流的平台鲸字号策展,将展至8月11日。
“在巴黎散步才是正经事”Jean-Pierre Busson巴黎街景插画作品展现场
Busson从小对绘画感兴趣,毕业于法国国⽴应⽤艺术学院的他具备扎实艺术基础,为他走上广告行业创造了优势。作为巴黎知名⼴告人,Busson先后任职于世界顶级广告公司,如GGK、阳狮、⻨肯及FCB。也曾为多部电影设计海报,包括《情人》、《玛戈王后》及《云裳⻛暴》。现担任巴黎Fauchon食品集团创意总监及ICICLE之禾时尚集团项目创意总监。
“在巴黎散步才是正经事”Jean-Pierre Busson巴黎街景插画作品展现场
每当脑海中浮现任何灵感,Busson会第一时间画下来,因此他更偏向用插画来表达。当他意识到想要画自己喜欢的事物时,便开始在工作闲暇让自己漫无目的的散步。
在散步过程中完全放空自己,不自觉跟随路人脚步或被某条路名、某种动植物所吸引,然后联想到小说、歌剧、电影,并展开不着边际的联想,并记录下来。
冯芙丝汀宝广场,6区
散步途中的第一件作品,是在1年前创作的《冯芙丝汀宝广场,6区》。当时卢浮宫举办法国画家德拉克罗瓦作品展,Busson观展后偶然散步至冯芙丝汀宝广场,巧合的是这里曾是德拉克罗瓦的画室所在地,他脑海中画家、画室和街景联系组合后诞生了《冯芙丝汀宝广场,6区》,也奠定了《巴黎街景》插画系列的风格。
《巴黎街景》并不是写实作品,而是受“路名及背后文化含义”启发,画面除⾼密度线条的几何建筑外,还有耐人寻味的服装设计、艺术圈、歌剧等元素。Busson表示:“并没有刻意地去想某个路名或某个地方、某个人,纯粹在迷路中发现惊喜。”
蓝之路,9区
Busson最兴奋的事,是能用自己的作品赋予一条路新的文化涵义。
不久前,散步经过蓝之路时,Busson觉得它与大多用名人或名地来命名道路不同,似乎太过普通。“我们是不是可以把一条平凡的路,把它画得有意思?”他联想艺术家伊夫·克莱因作品中的“国际克莱因蓝”,为向大师致敬而创作了《蓝之路,9区》,画面中除了建筑和蓝色手印,还附上了克莱因的头像。这件作品也是最能代表Busson《巴黎街景》系列创作理念的代表作之一。
意大利大道 ,13区
2018年,Busson第一次来中国举办个展,也首次将中国元素运用在作品中。意大利大道是华人在巴黎的聚集区,“Busson发给我的第一版并没有红灯笼,整体画面很忧伤。后来受中国农历新年氛围启发,才有现在的这件作品”,展览出品人潘玥玲介绍。
画家Jean-Pierre Busson与出品人潘玥玲
在潘玥玲眼中,Busson是最善解人意的合作方,也是对自身极为挑剔的艺术家。他会为一个细节而推翻之前的十几个版本,尽量将作品完善至最佳审美状态。
艺术网对话Jean-Pierre Busson(以下简称Busson)
艺术网:您从散步到创作,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散步时,您一般是什么样的状态?
Busson:当我很明确要画某一地方时,会以速写的形式先构思整体草图。虽然我的场景并不是完全还原现实,但我还是希望不要有太多虚构,所以会选择某一角度拍下建筑,尽量多地去呈现真实的巴黎街景状态。
创作的过程其实很传统,当完成建筑素描后,我会在电脑上将这些线条再重新勾勒,然后添加其他元素。整个创作过程可能会让出品人很痛苦,因为经常同一幅画会收到了数十个版本。
我的散步并没有终点,也有固定的时间。因为工作本身非常忙,自从开始认真去创作这些作品后,只要有机会,我就一定让自己走路,不去坐任何交通工具。
Jean-Pierre Busson在展厅现场交流
艺术网:除建筑外,作品中运用到的元素很广泛,都是您的个人经历吗?
Busson:可以这么理解。这些都是我个人特别喜欢的电影、艺术作品或者崇拜的人物,比如电影《北方旅馆》、音乐家莫扎特、艺术家克莱因等等,所有作品可以看作是我个人迷路幻想的宝藏。另外,在散步路上遇到的人和景会成为偶然的瞬间,往往带给我极大的创作愉悦感。
《比利牛斯路,20区》
例如《比利牛斯路,20区》,这条路的创作灵感很有意思也非常具有偶然性。某日炎热的夏天,我沿着一条很长而且有坡度的街道,汗流浃背地走到了另一条街道时,看到了一间咖啡馆,里面所有人都在看环法自行车比赛。我突然发现,正站着的这条街就是环法比赛中最难骑的一段路,也许我想要画的已经在我眼前,并不需要再去想象。
“在巴黎散步才是正经事”Jean-Pierre Busson巴黎街景插画作品展现场
艺术网:在巴黎生活了那么久,为什么会经常听您提到“迷路”巴黎?
Busson:生活在一座城市久了,自以为非常了解它,其实我们仅仅是非常了解很熟悉的地方,如经常会光顾的餐馆,经常走过的路。作为城市中很小的个体,我们走过的地方也相当有限。尽管巴黎相较上海,城市占地面积要小很多,但还是有很多的地方我没有去过。
在散步过程中的“迷路”,对我来说是生命中很珍贵的时刻。我经常让自己在一个小时内漫无目的的散步,期待在这段时间里会给我带来什么新灵感,亦或什么都没有,但都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
《首战路,14区》
艺术网:如何选择建筑,它的什么特性会让您产生创作灵感?
Busson:建筑是我创作的出发点,但并不是为了画某栋建筑而创作。我的创作灵感源于路名和街道,恰好这条街上有不同风格的建筑。虽然建筑中很多细节值得慢慢琢磨,但我还是希望根据路名去创作。
对我来说,通过街道可以接触到不同年代的建筑,本身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如19世纪中期雕花阳台、落地窗的奥斯曼风格建筑,30年代的装饰主义风格建筑,也有60年代现代风格建筑以及20世纪的新式建筑等等。
艺术网:在作品中,表现手法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Busson:我在作品中选用的表现手法无外乎两种:精准与写意。在体现建筑及街景细节时,专业、精准地描绘。但对于其它富含文化内涵的元素,我选择随性写意的创作手法。
《委拉斯凯兹大街,8区》
艺术网:您说自己的作品并不是道路指南,但您介意观众将它作为认识巴黎的“指南”吗?
Busson:作为一个创作者,我的心态很开放。每个人对待事情的看法都是动态变化的,对我而言,有很多年轻观众能从他们的视觉看到想要的东西,就已经很高兴了。
艺术网:您作品中的几何风格,是因为受到广告设计的影响吗?
Busson:其实我自己并没有刻意去传达到作品中的几何美学。但通过与观众交流,发现这是大家一致认为的。所以我也在想,可能在不自知的情况下,广告人身份还是影响了我的作品风格。
《乔治五世大街35号,8区》
艺术网:您提到上海的“美学”会成为未来创作的方向,上海哪些地方打动了您?
Busson:因为工作关系,我来上海大概近10次,也没有时间好好欣赏这座城市。去年在上海举办个展时,我与儿子晚上在外滩附近散步,从老邮政大楼穿过苏州河,从苏州河上看东方明珠,一下子就爱上了这座城市。
我喜欢现代与过去历史交织的城市,这能触动我创作欲望。所以从今年开始,我们就一直在探讨,应该用什么样的视觉去为上海而创作。
艺术网:谢谢!
关键字: 内容标签:插画,Jean,PierreBusson,,作品,街景,建筑插画 Jean PierreBusson 作品 街景 建筑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