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90后,自出生以来一直处于被标签的舆论风口。事实上,已全部成年的“90后一代”青年艺术家正悄然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新力量。为此,艺术网面向出生于1985年至1995年的艺术家,发起【艺术90后】系列,试图用专访的形式,走近他们的艺术世界。与前辈大不相同的时代背景成长起来的他们,正在发现、思考什么?正在尝试哪些艺术实践?如何打开自己的艺术市场,甚至创造自己的艺术影响力?这些话题,都会在【艺术90后】系列里得以解答。
龚斌在木木美术馆的工作室 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龚斌,1992年生于湖南。2014年本科毕业于湖北美院版画系,主修插画。
3月16日,他将在北京798艺术区的妙有艺术空间举办自己的第一个个展,名为“荒芜的蓝,忧郁的绿”,将展示从2017年开始创作的38件架上绘画作品。
除了画画之外,龚斌现在的另一个身份,是木木美术馆馆藏部主管,平时负责美术馆藏品梳理和出入库、画册设计工作。2014年毕业后,因为参加跟保利举办的“新势力比赛”认识了木木美术馆的创始人林瀚。恰巧那时美术馆刚刚开馆,人手不足,林瀚便邀请龚斌来到北京,并在美术馆三层给他提供了一间工作室。之后,龚斌便以驻留和工作的形式留在了美术馆,一直持续到现在。白天上班,晚上创作,两点一线。
“工作对于我来说更像是一种调剂。”在来美术馆工作之前,龚斌几乎所有时间都在画画,生活和创作时间也没有划分,神经处于紧绷的状态。而现在,美术馆的日常工作对于他来说更像是生活,成为创作之外的一种调剂。而绘画,则成为艺术家对日常生活的逃离。
龚斌绘画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浪漫场景:低纬度地区丰茂的植物、海岸尽头的日落、如度假小屋般的室内空间和无法辨别身份的脸孔。这些并非现实中的风景,也与798的现实环境相差甚远。艺术家将微博、Instgram等社交媒体上分享的“私人”风景过滤重组,构成一场的精神郊游,同时也为自己构建出一个逃避现实的居所。
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在《旅行的艺术》中曾提到,如果将一种游山玩水的心境带入日常空间,亦有可能获得非常的趣味。可能,在结束一天工作后回到工作室里的龚斌,透过那扇悬于画室屋檐下的高窗看到了阿兰·波德顿的天空。
《下雨了》 50 x 80 cm布面丙烯喷2017 图片由妙有艺术提供
(以下为对谈实录 Q:艺术网 A:龚斌)
Q:你个人的经历是怎样的?你毕业之后就作为艺术家直接进入了艺术体系里边吗?目前的生活和创作的状态是怎样的?
A:2014年毕业之后参加了跟保利举办的“新势力比赛”,然后在比赛之后认识了林瀚,当时他就觉得好像这小孩还不错,就问我有没有说想继续做艺术或者继续画画这样的一个打算。其实,当时我也挺不确定的,我不太知道之后要怎么办。比赛之后,有一天我在家接到了林瀚的电话,他问我要不要来北京,因为那个时候木木美术馆正好刚开馆,人手不足。美术馆给我提供了工作室,现在基本上属于半工作,半驻留的这样一种状态。白天上班,晚上创作。
Q:这是一份怎样的工作?日常中会接触很多艺术家,有哪些是比较喜欢或者欣赏的?
A:现在,我在木木美术馆挂的馆藏主管这一职位,主要负责美术馆的藏品的收入库,另外参与展览印刷物的设计、排版工作。
我特别喜欢林翰收藏的一巴西个80后的艺术家叫 Lucas,因为他也是一个特别细腻的一个艺术家,他经常会去描绘一些天空日和日落日出。他的笔触非常自由,可以画出空气中分子的状态。远看好像就是很平淡无奇的一张作品,但近看的话可以看到很底多细节,每一块的空气湿润的感觉都不太一样,画得非常好。其他艺术家的话,我觉得弗里德里希的天空也画得非常好。他跟Lucas完全不一样,虽然没有自由的笔触,但整体给人一种诗般交响乐的感觉,我很享受它营造出来的这种氛围。
在妙有艺术布展的中的龚斌 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在妙有艺术布展的现场 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Q:3月,你即将在妙有艺术做你的第一个个展,是什么机缘接触到妙有艺术、促成这次展览的?
A:跟习(却)老师合作也算是有一点缘分。因为木木美术馆就在妙有的对面,所以我会经常来这边看展。去年林瀚问我想不想去接触一下妙有艺术,但因为当时我作品还没准备完,也不确定自己状态怎样,就搁置了。然后有一天高迪过来找我,当时我正准备作品集但还没有找画廊。他帮我直接联系了习老师,并把我的作品集给她看,她那时候觉得挺不错的,就跟我取得了联系,见面看过作品后决定做这样的一个个展,所以就有了现在这样的合作。一切都还有一定的缘分,也挺顺利的。
Q:展览中的绘画作品是什么时间段创作的?
A:这个系列其实是从2017年年底的第一批小画开始的,当时我拿了这批画就去参加了021(上海021艺博会)。中间间隔了一段时间,18年年底到19年年初重新开始这个系列的绘画,前后创作了40多件,尺寸都不大,最小的15×15(厘米),最大的也就50×80(厘米)这个样子。
龚斌在木木美术馆的工作室 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Q:展览的名为“荒芜的蓝,暗沉的绿”,它是怎么由来?
A:这个名字由这次展览的策展沈乾石帮我想的。展期正好是在春天,这个名字有从冬季到春季蜕变的意思,跟我的作品有一定契合。我作品大部分都是用喷漆来完成的,它里面有工业性质的意义。
Q:你如在绘画中使用喷漆这种材料,试图达到什么效果?
A:喷漆,就是那种涂鸦喷漆用的自喷漆,我会辅助混合了一些像色粉、软粉彩媒介。画布选择使用棉胚布,而且没有上底料和乳胶,布的表面保留了毛绒绒的质感,喷漆的颗粒跟棉布的质感结合出现一种颗粒的感觉。过程跟丝网的漏版套色类似,我还是沿用了之前的创作手法,只是换了一个媒介语言。
《拳击手的客厅》30 x 30 cm 布面丙烯喷涂2018 图片由妙有艺术提供
Q:你的绘画大多数为风景,风景本身有什么隐喻?与个人经历有什么关联?
A:从整个展览来看,我的绘画中出现最多的一个元素是天空。我对日出日落的景象很感兴趣。但我所画的日出日落并非798或真实的风景。它其实是反复的出现在我的梦里,从初中开始持续到现在,每年都会被梦到十次左右同样的场景,只是颜色和状态不同。我想,这可能是我潜意识里对它的依赖,它给了我一个安全感的寄居地。
平时在798,其实视野不是很开阔,能看到最开阔的就是天了。798平时很拥挤,所以需要有一些更加开阔的景象来补偿一下视觉的疲劳。所以,我会仔细去观察日落日出,颜色渐变和色层、空气中的分子,它会有一种不同的颜色的叠加。另外,平时生活压力大,白天被工作占满,只能通过画画或者其他的一些方式来寻找一个令自己舒适的空间,就只能是通过想象或者其他的一些方式。
《无名湖里激起了水花》 40 x 40 cm 布面丙烯喷涂 2018 图片由妙有艺术提供
Q:你绘画中的素材是怎么获取的?
A:我不会直接用图片进行绘画,大部分是凭借记忆中的图像。因为平时会刷刷微博、Instgram这类社交媒体,也浏览一些国外的当代艺术网站,翻翻艺术界这些纸媒,媒体信息量很大,会有些图被自动的过滤掉一些后被大脑存取,我会将它们整合、凭感觉直接拼接到一起。可能创作方法跟其他艺术家就是有一点点出入,我不会去对照图片素材。然后画面会有一些简单的叙事性内容,可能是以前学插画时养成的一个习惯,就是给每张画编一个背景,有一个简单的情节在里边。但不是以情节为主,情节只是为了辅助我去完成画面,去处理每一个部分的细节,让它在我内心变得合理。
Q:绘画中热的植物和风景也是梦境中的场景吗?
A:那倒不是梦里面的。可能是平时看惯了周围平庸的风景,我在工作室里面冥想把自己带入到一个去游走的状态。因为平时也经常会看一些图片、视频、纪录片,它们会有带入感,我就会想象这些场景是什么样的,然后再把他呈现出来。大部分还是自己想象,算是对现实中日常生活的逃离。
Q:你如何平衡工作和创作?他们会不会相互影响或有冲突?
A:工作状态影响不到我的创作状态,他们完全是分开的。工作对于我来说更像是一种调剂。因为工作对于个对我来说更像是生活,因为我就是体验的跟大家都是一样的,就是白天上班,做差不多的事情,然后这个时间其实是因为我是之前有寄验过,全是前段时间的创作,对我来说其实很疲劳的,就是长时间处于一个创作的一个阶段,你会容易造成神经特别紧绷,然后完全是处于一个创作的一个状态,我几乎没有那种平时的那种生活的感觉,所以我觉得工作对于我来说其实是一个挺调剂的一个状态里面,对,因为在工作中可以跟同事朋友就聊天什么的,或者是一些工作,其实是一个很放松的一个状态。
Q:工作和艺术创作对你来说哪个更重要,或者说哪个才是你的主业?
A:创作是我的主业。工作目前对我来说说压力不是很大,只是给了我一份生活的保障。
Q:你平时工作在美术馆,接触形形色色的艺术家,对你而言什么是好的艺术?
A:我平时会与不同的人聊艺术,学过一点艺术、没学过艺术、完全不懂艺术的、或者是艺术圈的老炮、艺术行业从事的从业者,然后他们对于作品的状态就是完全不一样。怎么说呢?这个差异让我觉得很有趣,就是这对于同一件作品他们的态度。
但总的来说,从一个艺术行业从业者的角度,我是一直保持着一个相信艺术态度,对于我来说艺术品不一定要贵,但它一定要真诚。虽然这不是衡量艺术品好坏的唯一标准,但是我觉得艺术品可以直接看出一个人。如果某个作品特别好,但是接触艺术家后,觉人跟艺术品出入很大的话,我可能会觉得这个作品就不太成立。所以艺术家还是要跟作品保持一致,这是我看待艺术的价值观。
比如说可能某一个时间段某一个材料或者是某种呈现方式让大家都觉得特别酷,很多人都会转向去做这一类的东西,对这个就让我觉得如果你是真的是这样想的,那是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你是有其他目的,我就觉得这个事情不可取。衡量艺术家的好坏是从一个长时间的维度来看,如果你坚持这么做了,然后到最后你不后悔,其实也是成立的。但是如果你做到后面你后悔了,这个事情就说不过去了。
Q:个展完成之后,创作上会有哪些调整和规划?
A:我可能会先休息一段时间。之后,可能会把工作的时间给缩短,以全职艺术家这样一个状态,然后进入到艺术创作这个领域的。之前完全在摸索,刚毕业那段时间每天就是画画,什么也不知道。但是现在如果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方向,或者确认要坚持的东西,我觉得慢慢往那个方向走应该是不会错的。
Q:你觉得自己是一个有天分的艺术家吗?
A:我不属于那种特别有天分类型的艺术家,但是我觉得我是属于那种能学的艺术家,这也是我觉得特别自豪的一点。我可以保持10年或者15年这样一个耐力去做一个事情。并很庆幸自己坚持下来、慢慢往里走。
龚斌,1992年出生于湖南,2014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版画系,现工作并生活于北京。近期参与的展览及项目有:《Art Book in China》(北京,上海 2018) ;《ART021博览会》(上海展览中心,2017);《随机森林》(时代新世界艺术中心,武汉,2017);《春日地陷》(RS PROJECTS,武汉,2016);《什么令你如此愉悦》(RS PROJECTS,武汉,2016);《诚信超市》(RS PROJECTS,武汉,2015)。
关键字: 内容标签:龚斌,艺术90后,妙有艺术,,工作,创作,状态龚斌 艺术90后 妙有艺术 工作 创作 状态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