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3日下午,“撄宁 韩玉虎书法作品展”在798艺术区太和艺术空间启幕。此次展览题字中央美术学院书法与绘画比较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邱振中教授,策展人恭王府博物馆书画创研中心副主任、副研究馆员杜浩,学术主持太和艺术空间创始人贾廷峰。
中央美术学院书法与绘画比较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邱振中教授为展览题字“撄宁”
在太和艺术空间一层展厅里展出了艺术家韩玉虎近年来的楷书、行书、篆书、草书等等作品。其中有他研习已久篆书作品,另一部分草书是艺术家在师从邱振中教授的博士生以来经过潜心变法而来。篆书肃穆古朴而静态,草书豪放而动态,始见心性。一静一动,变化之巨大,令人思索,如此巨大的差异从何而来?
艺术家韩玉虎
韩玉虎对艺术网说“自师从邱振中教授以来,读博士一年来的创作。我不仅对传统的篆书仍然在持续研习,也在寻求变法,才有了这次展览中的草书,草书是最能表现我的精神状态的书体。”正如导师邱振中先生为展览题字“撄宁”,出自 《庄子·内篇·大宗师第六》:“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其名为撄宁。撄宁者,撄而后成者也。”“撄宁”作为道家所追求的一种修养境界,指心神宁静,不被外界事物所扰。在书法的学习道路上的确需要一种定力,置外界纷扰于度外,而始见心性。
中央美术学院书法与绘画比较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邱振中教授致辞
太和艺术空间创始人贾廷峰致辞
策展人恭王府博物馆书画创研中心副主任、副研究馆员杜浩致辞
艺术家韩玉虎致辞
展览开幕式现场
“我印象很深的是,韩玉虎准备博士生考试期间,在我的一个学习班上了一个礼拜的课。他作为一个已经学了七年书法,硕士已经毕业的学生,到我这里来学习。我要求每个人来的时候写一件作品,他写的是毛泽东的《念奴娇》。一个星期的训练,从执笔开始,书写方式彻底改变。结束的时候,他写了一张同样内容的作品,两张作品对比,质量不可同日而语。书法与绘画不太一样,书法才能只是通过一种训练程序,在长期的重复中默默成长,这样获得的东西很难改变。一个学过七年专业书法的人,在一周之内彻底改变,这里当然有方法的合理性,还必须有他自己的配合——自己那种改变的欲望、对所掌握的技能的怀疑和不满,以及对更高理想的朦胧的追求。这些缺一点都做不到。他考上以后,继续努力,所以会有今天这样的展览。”邱振中教授在讲到韩玉虎书法作品的变化的原因时讲道。
作为此次展览的策展人,恭王府博物馆书画创研中心副主任、副研究馆员杜浩认为:“玉虎在中央美院从本科一直到博士,美院严格的专业训练造就了他对于法度的恭敬,因此他的楷书和篆书丝毫来不得半点马虎,这种训练首先是要放弃自我,亦步亦趋。然而如若没有这么战战兢兢的阶段,后来的自信从容和闲庭信步也就无从谈起,或者说如若没有对精微的探索,豪放也就毫无价值可言。”
展览现场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月10日。
作品欣赏
草书 观音经 144×97CM 纸本水墨 2018年
行书 菜根谭之应酬篇 36×25CM 纸本水墨 2018年
楷书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112×22.5CM 纸本水墨 2018年
楷书 陶渊明桃花源记 34×34CM 纸本水墨 2018年
楷书 庄子养生主 78×46CM 纸本水墨 2018年
篆书 古墨新泉联 69×17CM×2 纸本水墨 2018年
关键字: 内容标签:太和艺术空间,韩玉虎,,太和,展览,楷书太和艺术空间 韩玉虎 太和 展览 楷书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