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徐匡:感谢生活,我不断前行的艺术来源于此_独版画-徐匡-四川美术馆--木刻-作品-西藏

编辑:李璞 来源:雅昌网
 
【直播】“师造化境匠心独行”徐匡艺术展开幕式&作品导览“感谢生活!感谢李少言、牛文、吴凡、李焕民等

d3IpJMBcnS9PL5Ac8PQk7wNjVdoDfFIvuhvrPzRv.jpg

【直播】“师造化境 匠心独行”徐匡艺术展开幕式&作品导览

“感谢生活!感谢李少言、牛文、吴凡、李焕民等四川美协的老一代领导和同行!感谢所有参与展览的各位!”在四川美术馆上周开幕的“师造化境 匠心独行——徐匡艺术展”现场,展览主角徐匡在致辞中如是谈到。

徐匡,1938年生于湖南长沙,著名版画艺术家。曾就读于陶行知艺术学校美术组,1958年毕业于中央美院附中。曾任四川省美协副主席,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bmqqmjKLTEb9WEzkoAFTvDVy5Any5eXnRgRGEbtb.jpg

艺术家徐匡

作为当代中国版画界的领军人物,徐匡在美术界享有崇高的名誉。从十年文革后的1979年恢复全国美展开始,徐匡就荣获了最具权威性的五年一届的全国美展之第五届、第十届版画类别的最高奖,以及第六届全国美展版画银奖,十七届全国版画展金奖,日本国际版画研究会金奖(《洁白的哈达》1984年)等一系列高级别奖项。正如艺术评论家林木先生所言:徐匡名副其实的树立了“中国当代版画难以超越的标杆”。

本次展览是徐匡迄今为止首次在四川举办个人展览,也是徐匡迄今为止四次个展中展出作品最多、内容最为丰富、维度最为全面的一次展览。(此前的三次个展分别为:2010年1月初北京画院美术馆“阳光高原——徐匡作品展”、2011年1月底上海美术馆“刻画人生——徐匡艺术作品展”和2018年3月中旬北京画院美术馆“匠心独行——徐匡独版画艺术展”。)以徐匡独有的版画语言为基本脉络,用木版版画与先生长达五十年深入生活的素描、速写画稿对应展出,以期帮助观众更深入、生动的了解先生的创作历程和艺术追求。展出了徐匡162幅绘画作品,其中包括36件版画、31件素描、78幅独版、17幅油画作品和部分文献资料,时间跨度达六十余载,作品皆是徐匡多年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所创作的精品力作。

vWO3BEmR3P46CixpRV4maeH3E1EkltcdOL0NU9fa.jpg

主展厅入口处陈列着徐匡个人艺术史和基于徐匡所展现的中国版画小史

LCdwZbwXjNirFwXPnAYhB4o6Qv8RIpynkWPmAJVJ.jpg

lr9FMzRFbgXNbs21XApVTU4iLx2QVrj8ochJEoVM.jpg

主展厅展示了徐匡的独版画艺术

AXEYCqQjRORc5df4MJXmFG79CN5XbFIB3iuGV0cD.jpg

展厅中央展示了徐匡的工作台

GtKYKxfwwt8znPSCBrUUw28WWNmWeNkEkCvZthAc.jpg

zB9LJrqfQt4cN5mGt0m2t6gexYGhASfXPm6QlrTB.jpg

徐匡的独版画作品

zIrTtkMgy1Hz350Mp9sicIIyROum9yLem4qZM5gN.jpg

eIrOoO7zMWCbOPKqaIQ8HHePvwFtkrdnampewehq.jpg

kBgGNSAP7IoKe8CROPGiKDDoCbAo1uyllhEDaN6Q.jpg

9KLAJSLp1v3HbgEJf7KyjQ3A8Op8Mt2Uvs36Y4pd.jpg

n3J3HvZlgyzk3im6QUhufNKhQdxZJtbNlWXFyIGZ.jpg

c815dm5mHtYqJ8i4bqF6w4BKOzFI6xRvPwLqkMXh.jpg

tgE46oEXkbSmQysBJxcYFY4TjNqBYdl8tWaxWMmQ.jpg

RvY5isTOVzOJtCCWUt8b7cBj6z4IATbd20xV5lOn.jpg

副展厅呈现了徐匡的版画、素描、油画及文献资料

四川美术馆用了一楼的两个展厅,以时间倒叙为线索,以主展厅展示徐匡的独版画艺术为主,副展厅呈现艺术家的版画、素描、油画及文献资料。整场展览看下来,观众可以看到一个一以贯之的徐匡,一个紧随时代、回应时代的徐匡、一个在艺术追求上倔强又开放的徐匡,一个被广泛誉为标杆却始终孤独前行的徐匡。

“倔强,孤独,始终前行”,这几个关键词是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四川美术馆冯石口中频频提到的。对于徐匡本次展览的策展思路,冯石表示,希望能够透过徐匡读懂中国现代版画发展的三个阶段。在她看来,徐匡经历了解放初期延续新兴木刻的版画语言阶段,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版画向当代转型的语言探索阶段,以及版画如何解决作为传统印刷的复数性和作为艺术作品的唯一性的内部矛盾阶段。“徐匡先生是一名非常倔强的艺术家,永远沉浸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无论是他将素描引入版画,还是对于独版艺术的研究,作为一名先行者,他的一生都在以创作不断践行现代版画的困境,回答版画的独立性、艺术语言的独特性和复制性等问题。”

艺术求学时光

GVtNvELOief0Wj5XeWLgj35DQg7Pf390y6cBqwKT.jpg

徐匡在中央美院附中就读时的自画像

徐匡从小在母亲的耳濡目染下接触绘画,早年就读于陶行知创办的上海行知艺术学校,系主任为版画家王琦。1954年徐匡考上中央美院附中。附中首任校长丁井文随中国美术教育考察团访问苏联等美术学校。

sZbz7xBsLOUdRHjmsgYzGnj9McuiFFB3BqxkfMcs.jpg

徐匡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学生成绩单,1955年9月-1958年7月

55gKlBRtsXeneaEAdWqdJpY164VMbk5xnsXf7CIz.jpg

徐匡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毕业证书,1958年7月

因而徐匡在这里得以接受严格的苏联美术学院的严格训练,扎实的素描基础,也为日后现实主义题材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1958年8月,徐匡先生从中央美院附中毕业,刚满20岁。按他当时的学习成绩,完全可以进入中央美院本科继续深造,但他听说四川发现了一个很大的油田,号称四川的“克拉玛依”。于是就坚决要求到火热的油田去工作。来到重庆后,却被留在了重庆美协(现在的四川美协)工作,后来才知道是中国美协副主席华君武同志把我和吴强年介绍给时任美协负责人的李少言同志,说他们专业成绩很好,让他们留在美协工作,更好发挥他们的艺术专长。

当时的中国美术家协会重庆分会位于重庆市郊,依山傍水,紧邻嘉陵江边一个幽静的院子里。这里有从解放区来的老一辈版画家李少言、牛文等;还有已在新中国美术界崭露头角的版画家李焕民、吴凡、宋广训等,这里是四川版画创作的摇篮。徐匡先生和吴强年一到这里就感到浓浓的创作氛围,体会到一种和睦友爱的大家庭般的温暖。徐匡先生记得少言同志曾说过,“在创作上,领导的意见只作参考,怎么画自己决定,任何人不能搞特殊”。正是在这种“出作品、出人才”催人奋进的创作环境中,他们集体创作了大型组画《红岩》插图、《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抗日锋火》《南方来信》等等,受到美术界的一致好评,当时的四川版画在全国独树一帜,名列前茅。

7MCVbtt4iZ1weXiDQCn0weUAciOBB0VNcZp0unKq.jpg

徐匡 《待渡》

gPOPbs22oqpO0NOAJt3UNnbWPc0B0fhV7c50G8AR.jpg

《乡村小学》 版画 43×57cm 1964 年

JYMAXqSHA95Tce5KfMBLcdHnGB7EfkofcTAzG1yb.jpg

《草地诗篇》 黑白木刻 103x73cm 1975年

ZStOy9ZwxkD6HjJXVzIWRWjDrSA4x4b0aLLqa0ke.jpg

《主人》 徐匡、阿鸽合作 黑白木刻 70x70cm 1978年

L3REa43fYQlYlYcdQZkskFnTyXoa1vSax20T21Cf.jpg

《高原阳光》 黑白木刻 80x52cm 1984年

徐匡的第一张作品《待渡》在这里创作,第二年就被选送参加了德国莱比锡国际书籍艺术展览会版画比赛,这对他是一种激励。接着又创作了《乡村小学》《草地诗篇》《主人》《高原阳光》等等,这些作品都陆续在历届全国美展中获奖。徐匡一生的创作之路正是从化龙桥美协小院起步、成长,并收获了丰硕的成果。

cmpkmVqFnIO1CyrxpxC5ATewpeA75bUXG2UZBfif.jpg

上世纪八十年代徐匡、阿鸽、李焕民、黄德珍、其加达瓦等人在藏区

刻画人生:艺术进入藏族人民生活

坚守来自生活的艺术,来自生活的真情。在艺术创作中,徐匡始终执着于生活的情感体验。其艺术成就既得益于他扎实的基础,更在于他孜孜以求的对艺术真善美的表达。

1974年,徐匡开始到藏区深入生活。第一次是到四川阿坝若尔盖的军马场生活了2个多月,回来便创作《草地诗篇》,创作形象明显具有那个时代的特殊审美,刻画人物及环境比较细致。1975年,他又随阿鸽等五位画家一起深入西藏腹地9个月,回来后就创作了大量与西藏有关的作品,并一直影响到他40多年来的创作题材。

j7YGyxAaYoPImDQ3BkEDA83HYtqMvhDpjyIiOgWa.jpg

1977年8月徐匡在西藏写生

NGw1774yceo3E5RAIoKUeACRd59ZsLr5Yycj7GVh.jpg

1977年徐匡和阿鸽在西藏写生途中

nHlaYW4IpOy1p1cTcW9hFFmaYMG7dnMQgbhQ7Qgp.jpg

1977年8月徐匡在西藏写生

回来以后创作了大量木刻作品,如《主人》《高原阳光》《纳木湖畔》《小骑手》《洁白的哈达》《在那遥远的地方》等等。自此,徐匡几乎每年都去四川藏区和西藏,足迹也遍及了青海、大小凉山,他享受着,并让观众也分享自己在藏区、在彝区无尽的快乐,也用刀、笔肆意描绘雪域高原上的蓝天白云、鲜花草甸,当然还有生活在那里幸福的人们,《老阿妈》《西藏老人》《阿爸》《兰朵和小黑马》《红衣少女》《彝族妇女》《背柴妇女》《斯朗卓嘎》《扎西和他的女儿》……这些艺术家笔下的形象如同就生活在我们的周边,获得新生的老人、壮硕的汉子、勤劳的女人、可爱的孩子。透过一幅幅生动的作品,我们能体会到作者的浓浓真诚,能感受到作品的温度和生活气息。正是这种执着于对生活真善美的表达,徐老的作品才能够与观者产生共鸣。他曾说,“人们说我艺术常青,其实没有什么奥秘,就是要关注生活,不要脱离生活关在画室凭空想象,久而久之画的东西就只能是概念的,感动不了人,自己看了都烦,手艺也提高不了”。

1gYGEs677PDz8IU3H69bGXB1Jkt9nT3BlkUApmKZ.jpg

20世纪80年代初,徐匡在重庆化龙桥美协工作室创作中

C6HrA1IcPGYEk5SGWGo1xwz1POE7h0BRdCYFCcS9.jpg

1980年徐匡在安徽黄山参加中国版画家第一次代表大会后在黄山留影

作为新中国版画家群体当中的四川版画家,一直在建国以后的版画创作当中异军突起,风骚独领,他们创作出过一大批影响深远、具有时代代表性版画作品。特别是新时期的1980年中国版画协会成立以后,在常务理事当中的四川版画家,以李少言、牛文、李焕民、丰中铁、徐匡为代表,在这个代季之间徐匡显然是中青年一代的优秀代表与承继人物之一。

rF4s6Cqb3bXN9OVYu80ivXftCavJjddEaUvznR9R.jpg

《洁白的哈达》 黑白木刻 65x88cm 1984年

CSKysaeZ81DzELJqnFYm5LZhVGVlcDPsHBVHmVJ1.jpg

《守望》 素描稿 75x50cm 1985年

这一时期的作品画面留白很多,以白色的背景衬托画面的主题人物形象,以强烈对比衬托草原青年的强壮、藏族少女的质朴、藏族儿童的天真、草原动物的原始等特点。

如与阿鸽合作的《主人》是具有少数民族题材里程碑的作品,此外《新路》、《小骑手》、《牧场上的小学生》、《两个小演员》、《高原的阳光》和《洁白的哈达》等反映真实藏民的美好生活。这一时期还穿插其他风格的作品,如水墨画意味的套色版画如《花裙》、拓印风《珠峰的女儿》,以及具有中国传统木板画线刻为语言创作的《大渡河畔》及《阿噶家的羊群》。

这一时期的徐匡信奉传统艺术原则,表现世界与自然的美好和希望,与其早年受苏联版画的影响有关。苏联画家作品大多体现来源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理想。苏联画家讲究扎实的造型基本功,强调对生活的观察体会,并从中加以提炼。徐匡重视构图的灵活性,善于利用刀与木头的质感特点组织刻画人物在事件中的形态变化,作品当中洋溢着一种磅礴的浪漫主义精神,将抒情和宏大历史背景相互融合。

创变不息:创作新的艺术语言“独版画”

作为版画家的徐匡,尽管在专业领域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依然没有停止创作、创新的步伐。独版画就是他在创作道路上的一个大胆尝试,作为传统版画制作媒介的“木”被直接展示出来,连同它的原木的形态、质感、木纹肌理、木质本色,乃至木材的厚度、原生态般的树皮、疤纹节理,通通成为原版木刻艺术的构成因素。版画艺术的刻工和刀味在这种木质原版状态中得以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徐匡的独版画艺术最初是在非自觉状态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90年代以后周思聪、詹建俊到四川写生看了徐匡的版画,梨木板可以更好的体现徐匡刻制的丰富性。他们认为徐匡的技术已炉火纯青达,到达艺术极致,木版原版就可以成为一幅绘画,建议他留下一些刻板不再印制。徐匡希望有所突破,渐渐放下木刻刀,转而对油画产生了浓烈的兴趣。此段时间的油画体验的沉淀为其2010年以后独版画的创作打下了基础。他大量去学习西方经典油画拉斐尔、米勒、维米尔、梵高等艺术大师的作品。

de7wJippeeA57aHA2kSsnOFfanNAnXHvTtDwPjZr.jpg

《花朵》 90x45cm 1988年

aGUmCTro5iUTL7qCqnQTsgAfbSjmYD6mNmZDdgeD.jpg

《守望》 125x60cm 1988年

beF2Tn5zrruS113QZv9zClisN1W0BdRy07dXNbci.jpg

《老阿妈》 54x70cm 1999年

虽然这段时间版画作品不多,但是他也没有停止操刀,如原版画《花朵》、《老阿妈》、《守望》、《背柴的女青年》。从素描稿直接起刀入手,光影、明暗、质感、触感,一挥而就。木版的原木色、特殊纹理以及起稿所绘制的素描相配合正可谓一种艺术形式。

FFs8n33jRgVi6NIgLTeMUgA9kYNx3EXtUR4i05ex.jpg

《奶奶》 135x64cm

5mGHSKmV2HI9v3Gqkj2ek6WjTlOK9k4WO8ft5YH3.jpg

《山寨依然美丽》 100x150cm 2009年

xc3eIdNXcWo4At2VHxFyHCzdodktiaReVeccDeVQ.jpg

《斯朗卓嘎》 100x150cm 2010年

本次展览还特别展出了徐匡的部分油画作品,1985年后的约二十年间,他还将部分创作精力转移到了油画上,直至2004年才又操刀刻出版画《奶奶》,这幅他应四川美协要求所绘制《奶奶》是其转变期的又一个高峰。随后他又创作了《走过草地》、《扎西和他的羊》、《家园》、《山寨依然美丽》等一系列作品,对于环境的处理刻画可谓精细入微。

2000年以后,先生开始有意识地创作一些独版画。其多年来的目标是在他今年80岁之际,力争创作100幅独版木刻。正是得益于艺术家在版画艺术上的潜心开拓,版画艺术门类中又增添一个极具魅力的、具有美术史意义的“独版画”(或称“原版木刻”)新品种。

从本次展览中,我们可以窥见徐匡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的一个大致脉络,通过一幅幅让人称赞叫绝的作品,感知作者对生活的真诚以及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正如著名艺术评论家林木先生所言:“徐匡艺术给人的启示太多太多。他的低调,他的安静,他的投入,他对生活与艺术的热情,他对自己艺术强大的自信,在这个浮躁、炒作、苍白和无病呻吟充斥的当代画坛,显得那样的另类与格格不入。但是,徐匡艺术的天才表现,版画技艺上卓绝的创造,原版木刻的全新开拓,连同无数观众的感动与震撼,却为中国乃至世界当代版画树起一根难以超越的标杆,显示出来自生活出自真诚的现实主义艺术无限的生命之力。”


关键字: 内容标签:师造化境匠心独行,独版画,徐匡,四川美术馆,,木刻,作品,西藏师造化境匠心独行 独版画 徐匡 四川美术馆 木刻 作品 西藏
下一篇:中国古代封泥学术研讨会暨科研出版战略合作签约仪式西安美院举行_西安美术学院-西泠印社--封泥-集团-出版||上一篇:艺术头条直播带你去开卷有“艺”听收藏_收藏-摄影-策展-直播--艺术家-演讲-海参崴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