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四川师大创设“国学讲坛”

编辑:Jina 来源:中国国学网
 
我校党委宣传统战部日前在四川高校中率先创设“国学讲坛”,组建国学宣讲团,将在全校师生中宣讲国学。此举既是宣传辉煌中华文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要,必将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凝聚民族精神、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繁荣校园文化建设和哲学社会科学,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据党委宣传统战部部长王启涛介绍,创设“国学讲坛”的想法在他脑里萦绕很久了,主要出于以下五点考虑:
   第一,创设“国学论坛”是弘扬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重要举措。“国学”是中国的文化之根、民族之魂,集中体现在传统的经史子集中,其历史源远流长,内容博大精深。国学所传承的中华文化价值,是涵养民族主体意识之根基,是维系民族精神命脉之源泉。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传承,主要是通过自己固有的精神文化来体现的,国学就是这种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生存数字化、文化多元化浪潮汹涌发展的当今世界,如果不“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我们就很难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有成为文化上的流浪民族的危险。
   第二,创设“国学论坛”,是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工程。党中央和国家领导人近年来一直强调,要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要把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有一个新的更大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国学是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方面。
   第三,创设“国学论坛”,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要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当前很多大学生对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中国历史知之甚少,很多懂得ABCD,却不懂诗、词、歌、赋;知道XYZ,却不知道《四书》、《五经》,国学基础令人忧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贯彻“贯通古今,融会中西,继承借鉴,发展创新”十六字原则。一方面要把民族精神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加强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和国情教育,加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道德教育,使之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放射出时代的光芒;另一方面,也要采取分析、鉴别、学习、借鉴、吸收、利用的策略,正确对待西方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国学宣讲与教育,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
   第四,创设“国学讲坛”,是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大力加强和建设校园文化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开展国学知识的宣讲,将以人文精神培养为核心,以服务全校师生为宗旨,以素质拓展为目的,将有利于创新和拓展我校校园文化活动内容,丰富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使我校校园文化朝着多样化、群体化、艺术化方向发展。
   第五,创设“国学讲坛”,是普及祖国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在以往少数知识分子对文化拥有较多独占性的时代,精英文化对大众文化的代表性和影响力较强,甚至具有主导作用。时至今日,由于教育的普及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日趋一体化,中国文化的状况已发生巨大变化。其中一个重要现象就是文化的大众化,文化生产和享用的主体已日益从占民众少数的知识分子精英转向大众,文化日益为大众共生共享,文化的一体化和整体性增强,知识分子与大众的文化观念日益趋同。主要作为中国传统精英文化的国学,也将走向大众。所以宣讲国学,重建符合于当代实际需要、以现代性为核心的价值组合和文化体系,必将推进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
   关于国学的分类,一直是目前国内外学术界的一个难点和焦点,这次党委宣传统战部推陈出新,勇于探索,将国学直接定位于中国传统意义上的“经史子集”四类。“经史子集”本是我国传统图书分类的四大部类。经部包括儒家的经典和小学方面的著作,史部包括各种历史书和某些地理书,子部包括诸子百家的著作,集部包括诗、文、词赋等总集、专集。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经史子集,区分为四,九流百氏,咸类附焉,一定之体也。”清赵翼《陔余丛考.经史子集》:“今《隋书.经籍志》已分经史子集者,《隋书》本唐人所修也。”清代编纂《四库全书》,也是按照这一分类。所以,将国学与“经史子集”紧密联系,可谓把握住国学的主旋律。当然,国学资料还可以包括所有出土文献和地面、地下的所有文物、中华民族的风俗、礼仪、艺术、衣着服饰以及思维模式,以及中国化的佛教等等。但是这些都可以与经史子集文献相互映照和相互容纳。从一般意义上讲,一切中国传统文化或富有中国特色的文化都可以包括在“国学”之中, 但是,为了讲授和研究的方便,以经史子集为主要讲授对象,同时辐射到其他领域,都是完全可以的。
   王启涛还透露,我校的“国学讲坛”可以分为国学高级讲坛、国学中级讲坛和国学普及班。“国学讲坛”集普及、研究和应用等功能。主要面对我校师生。同时,还将成立国学宣讲团。国学宣讲团将会聚一批优秀的讲授者,认真备课讲课,并利用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同时制成课件在校内外媒体上播放,并利用教职工政治学习、学生活动等形式,进行讲授。宣讲团成员都长期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而且卓有建树,具有教授职称,中青年成员具有博士学位,而且善于讲授和具有号召力。他们被要求,能够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相结合,既能够准确阐释国学的原典精髓,又能够深入剖析其现代意义;既能广征博引,又能够深入浅出,能够做到理性与感性、哲理与激情、文学与学术紧密结合。
   来源:四川师大新闻网

关键字: 内容标签:创设,讲坛,国学,川师大
下一篇:人大国学院招生58人 红学家冯其庸担任院长||上一篇: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开学典礼暨国学研究院揭牌仪式即将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