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信息来得迅捷而且透明,真是四川发生了强震,震中在汶川,离成都市不足一百公里。马上给二哥二嫂拨电话,座机不通,手机也不通,着急!二哥已经八十一岁,二嫂也快八十,儿子在加拿大,是空巢老人。但傍晚终于拨通了电话,二哥说楼房摇晃虽然厉害,但家里只跌碎一只花瓶,有惊无险。楼里人都到外面旷地暂避,有私家车的住到车里,他们吃完晚饭后,也决定多穿衣服到外面过夜。我把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北京市民住防震棚的情况讲给他听,我的意思是,主震过后,如果房屋没有裂缝或其他被破坏的迹象,那么,底下的余震一般会越来越小,即使再有几次级别较高的余震,总超不过主震级别,因此,不必过分紧张,不一定非在室外生活,特别他们年迈之人,遭受风寒派生问题划不来,这经验当然仅供他参考。
第二天二哥二嫂已回楼照常生活。第三天他们说楼里几乎所有人都已回到家中。水、电、煤气供应如常。他们已将注意力从自身的安危,转移到对那些遭受震灾严重的地区和同胞,和我一样,大量时间守在电视机前看有关的直播。
就在今年年初,《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举办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活动,让专家和读者一起共同选出今日中国的“十大新天府”,结果原“十大天府”的成都仍名列榜首,在揭晓那一期封面上,以美丽的成都平原照片为背景,以大字标出:“为何成都天府之冠地位难撼?”再以次大字点明三条:“福地:远离灾害的成都;遗憾:老天府纷纷失去桂冠;意外:新天府分布边陲海疆。”二哥在成都买到这本杂志后,兴奋地给我打来电话,对成都的挚爱之情里,带有许多的自豪。其实人们一想起“天府之国”的称号,就不仅想到成都,还
一定想到包括都江堰、汶川、九寨沟……的整个四川。我出生在成都,童年在重庆度过,虽然八岁后随父母到北京后就一直定居北京,但许多亲人一直居住在老家,我也多次回去。天府四川,你的富饶美丽,时刻不能忘怀!
然而这次天府大震。这里不讨论地质地理方面的学术问题,即使“福地:远离灾害的成都”这一论断看来不那么准确,即使突如其来的大震使四川遭受重创,而且成都也已有一千多老乡死亡,但那片广袤的土地,仍然堪称天府!因为天府的首要条件是人杰地灵,从电视上我看到许多感人的画面,我故乡的那些普通人,他们在灾害面前当然难免有悲痛,有眼泪,但那份镇定,那种自己遭难却更关怀比自己受灾更重的人们的表情,那种救援队伍到来前的积极自救,救援到来后的恰当配合,以及二哥电话里所描述给我的,成都人的那种互助友爱,和及时回复到正常生活里的那种健康心理,都令我感动不已!
伤痕并不可怕!我们有治愈它的信心与力量、程序与方法!《中国国家地理》上刊登过一幅四川平原春天的对开照片,桃花盛开,农田碧绿,村屋质朴而洁净,远处黛色山脉起伏如歌,那时凝望着那幅照片,我已怦然心动,啊,我要能化为一朵云多好,飘到故乡上空,俯瞰,并将我心中全部的爱,辐射到那每一寸生我养我的土地!
震灾的伤痕最终会被我们完全治愈!我相信,再一个春天,四川的桃花仍会灿烂开放,然后是满山翠绿,还有坡上坡下一格格金黄的油菜田……而新的具有抗强震能力的新学校,就在那桃花深处……经受了灾害考验的故乡人,他们那特有的高亢而悠长的山歌,仍将向世界昭示其难撼的天府地位!(刘心武)
关键字: 内容标签:天府,永远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