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沧桑独历优雅
松本楼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优雅”。餐厅的氛围自不待言,引领记者参观的小坂文乃女士身上,也能看到这种优雅。她身着素雅的银灰色套装,发型和妆容一丝不苟,柔和中透着干练。和记者谈到孙中山先生、宋庆龄女士时,她用的都是极为尊敬的语言。
谈起自己的成长历程,文乃说,自己其实本没有继承家业的想法。她中学时代在英国度过,对插花情有独钟,获得过国际园艺设计师的资格认证,同时还拥有西式糕点设计师等资格。
曾经想相夫教子,就此度过悠闲生活的她,由于母亲的病逝,接下了松本楼经营的重担,并开始从事日中文化交流活动。本次中日两国领导人的宴会设计,都由小坂文乃女士一手担当。经过四代人的不断经营,松本楼以它独特的历史和文化氛围,成为人们心目中一个风雅所在。(付颖)
1979年,“廖公船”大规模访日
1979年5月7日,载着一个606人超大型访问团的中日友好之船——万吨巨轮“明华”号,驶离上海前往日本。访问团的规模之大,人数之多,级别之高,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罕见的。
“明华”号得以成行,缘起于1973年8月周总理会见到访的日本参议院议长河野谦三时所说的一番话。他说:“应该考虑签一个中日互派旅游船的协议,即使不搞书面协议,我国也欢迎日本方面先派日中友好之船来访。”
当年9月,日本即派出两批大学生来我国进行访问。到1978年,日本相继派出了40余艘日中友好之船,共有1.7万名日本各界人士访问了中国。
1978年8月,《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中央决定组织一个超大型出访团乘坐中日友好之船回访日本,并决定由廖承志总负责。廖承志等人认为,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之初首次派出超大型出访团,需要突出自身特点。因此,访问团规模很大,并安排大型远洋客轮“明华”号做中日友好之船。
5月9日上午,船驶至日本下关附近海面。船还未靠岸,近千名当地人就已经盛装欢迎了。
很多日本人对廖承志团长有一定了解,不少日本人还是他的朋友,所以当时不少日本媒体在报道中都亲切称呼中日友好之船为“廖公船”。
廖承志和代表团顾问粟裕大将先后拜访了日本首相大平正芳、内阁官房长官安倍晋太郎等日本政要,还看望了很多日本各界朋友。
其他团员也深入日本各阶层,与日本各界进行了广泛的交流。每天的活动日程非常紧,代表团去了繁华的都市也到过偏远的农村,接触了上至政府要员下至平民百姓的各界人士。
日本百姓对中国来访者很友好。团员们在岛根县一个葡萄园参观时,一位日本姑娘一直拿着摄像机跟随,她说难得有这么多中国朋友来参观,感到非常荣幸。
1979年6月7日早晨,历时一个月后,中日友好之船回到了国内。这次活动遍及日本47个都、道、府、县中的33个,访问团参观了各行各业共1201个项目。这次访问,不仅加深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而且开创了多种形式的友好交流活动,对中日两国的友好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报特约记者/金点强)
关键字: 内容标签:日本,资助,中国革命,宋庆龄,珍藏,钢琴,饭店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推荐好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