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南华高速船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船坞内,一代名舰中山舰静静地躺在那里。隔着船坞墙壁的玻璃墙,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山舰被几十个铁架子整体架起停放在船坞内。舰体的上半部分涂着蓝灰色涂装,舰炮、救生艇、烟囱、指挥塔等非常完备,长62.1米、宽8.9米、高6米、重780吨的中山舰,显得虎虎生威。
只是舰身上的一个大洞,显得格外刺眼。70年前,日本侵略者的炸弹将它击穿。专家表示,中山舰在打捞出水后的修缮过程中,按照尊重历史原则保留了船体水线以下当初被侵华日军飞机炸出的裂痕。由于中山舰搬家过程中,20公里的主要路程都是长江水路,所以必须做好船体密封工作,不能让其出现漏水情况。
目前,中山舰的舰体密封工作已经完成。记者在现场看到,舰体水线以下的裂口内壁已经做了防水密封处理。而专家介绍,中山舰在经过水路时,将由浮船坞来承载漂在水上,然后用拖轮来拖动。
按照初步设定的方案,中山舰迁移主要分四步进行:舰体经滑道沿船台从南华造船厂迁移入江;将舰体置于载重1200吨的浮船坞上;以大功率拖轮拖带舰体水上运输;从金口上岸后,以气囊助舰体经陆路迁移500多米,至中山舰博物馆。记者了解到,在此次水运过程中,中山舰将经过“金口海空血战”的现场,人们可以重温当年舰长萨师俊和众将士浴血奋战的场景。
■ 最难在上岸
中山舰现在的“家”——武汉南华造船厂位于武昌武金堤,而它即将搬往的“新家”——武汉中山舰博物馆位于江夏金口,两地之间,仅水上运输距离就20公里。据介绍,整个搬家过程主要包括“陆地—水面—陆地”3个环节。
如何把重达780吨的中山舰拖入水中?专家介绍,首先用几十个铁架子将船体托离地面,挪到十几个带有滑轮的小车上,然后再顺滑道将舰体移到大车上,最后再利用滑道将中山舰整体移动到浮船坞上。
“其实最难的环节不是下水,而是上岸。”专家表示,中山舰经水路抵达江夏金口码头后,如何让巨大的舰体顺利上岸,同时确保其完好无损?这是目前摆在专家面前最严峻、最复杂的“头号难题”。
中山舰船体水线以下的裂痕将对船体的受力产生重大影响。如果上岸坡度过高,拉力过大,在没有合理安排中山舰承力点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舰体变形。中山舰作为国家一级文物,这样的损坏是绝对不允许的。
记者在中山舰博物馆后方的中山舰上岸码头看到,沿着上岸后的专用通道,施工人员已经用铲车将路面垫成梯形,大大降低了上岸的陆地坡度。
上岸处的江中,一艘货船载来了上万袋沙子,工人正忙着将沙子装袋后沿江岸沉入江底。由于此处江水颇深,这近万袋沙子将进一步减少中山舰上岸高度,从而降低中山舰的上岸难度。
仔细看去,船旁水中不时冒出水泡。原来,一位“蛙人”正在水下忙碌着。他将水中的沙袋按要求码放整齐、牢靠。负责施工的武汉罡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的王茂昌介绍,他们正在那里搭建一个临时码头,以方便中山舰上岸。在江水的冲刷下,这些沙袋可能会发生滑移,而影响码头的牢靠性。因此,他们在沙袋周围打了许多铁桩,并牵了很多铁丝。
王茂昌称,临时码头将于中山舰抵达金口前搭建完毕。迁移时,施工人员还将破除一小段江堤,以最大可能地减少中山舰的上岸坡度。
关键字: 内容标签:全国最大,文物,回归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