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因佛与日本人结缘
昨日,在太原市小店区114小区内的一处平房中,记者见到了已经84岁的、晋阳西山大佛的发现者王剑霓老人,老人正独自坐在家中吃着早饭。
虽然王老年事已高,但身体十分硬朗。他1925年出生在忻州市车道坡一个贫寒的山里,襁褓时父亲去世,靠爷爷养大。16岁时,他就冒着生命危险在村里的小学当老师,为抗日民主政府做秘密工作,他一辈子谨遵祖训,“不读日本书,不办日本事,不挣日本钱。”
但是2008年春,已83岁高龄的王剑霓老人和日本富山县日中友好协会的副会长、光明寺住持栗三直隆先生见面了,而促使见面的正是“大佛”。
王剑霓是西山大佛的发现人,而栗三直隆先生10年间曾三次来到蒙山拜访大佛,他盛赞大佛是全世界佛教徒的瑰宝。
建议给大佛改名
老人生活的十分清贫,不大的家中几乎堆放满了书籍。王老从小喜欢汉学,对历史有很浓厚的兴趣,这与他的爷爷王建屏(生前为山西佛教协会的创始人力宏法师)有很大的关系。老人说,他的爷爷是同盟会的会员,是著名的汉学学者,曾跟随孙中山致力于辛亥革命,后因与阎锡山政见不合,放弃官位,做了僧人。
谈起历史文化,老人思维敏捷、记忆力惊人,不论谈到历史的任何部分,老人都能脱口而出。对于大佛的定名,老人说,他认为大佛被叫成“蒙山大佛”是不合适的,根据《北齐书·幼主恒纪》中记载:“凿晋阳西山为大佛像……”从字义上讲,“蒙”有蒙昧之意。“蒙山”曾是匈奴族入侵汉族之处,会让人联想到流血与悲愤,“西山”却可寓意向往西方极乐世界,自然与尊佛修寺、慈悲祥和相融。
对于太原来说,“西山、蒙山”一佛两名,本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但涉及到全国,单单的把大佛称作“西山大佛”或是“蒙山大佛”都不太合适,据他了解,在全国有六个叫做蒙山的地方。
“《北齐书》上所说的‘晋阳西山’是个很宽泛的概念,它包括了现在晋源区的天龙山、龙山、蒙山直到尖草坪的崛围(应该加“山”部),而且全国也有六处‘蒙山’,可在中国地名中,‘西山’的使用率更高。我认为,在国内可称‘晋阳大佛’或‘晋阳西山大佛’,对世界可称‘中国晋阳大佛’。”王剑霓说。
那为什么“晋阳西山大佛”会被叫成“蒙山大佛”呢?老人说,2007年,太原市30多名政协委员联名提案,指出大佛应尽快拥有一个确切的名字,他们当初给大佛定名为“中国太原蒙山大佛”。王老说,地名是历史上形成的,必须“史有所据”,如要更改重大地名,须经中央民政部全国地名委员会并按《中央地名管理条例》审核批准方可,省、市、县、区均无此权。(山西青年报 王莉莉)
关键字: 内容标签:蒙山,大佛,北齐,改名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