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五六十年代
艰苦创业的岁月
激情燃烧的年代
-关键词:志愿军建设边疆研制两弹
-偶像:邱少云王进喜
-歌曲:《我们是共产主义的接班人》《咱们工人有力量》
-阅读:《毛泽东选集》《红岩》《青春之歌》
-青春寄语:我们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我们要到祖国最艰苦的地方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对投身于社会主义火热建设中的青年来说,青年节是一个欢快的节日。
让我们回望那个岁月。新中国刚刚成立,国家百废待兴,热血澎湃的青年面对工作干劲十足,他们将一腔的热血献给了祖国的建设。
“我们不是说空话的人,不管边疆的路程多么遥远,也拦不住我们建设的决心!不管边疆的风雪多么寒冷,也吹不冷我们劳动的热情1
“我是一名青年志愿垦荒队员,当年志愿来到柴达木盆地。面对祖国的河山,我们宣誓:坚持到底,要把边疆变成家乡,勇敢劳动,打败困难,一定要把荒地变成乐园……”
1965年12月,基承祖作为西宁市首批知青,踏上了开发柴达木的滚滚潮流中。当年19岁的他和众多青年一样,发出了坚定的誓言。在一批批热血青年的建设中,沉睡了千年的荒地惊醒了。劳动号子的呼喊声,垦荒队员追逐玩耍的欢笑声,汇成了一支壮美的青春交响曲。
朴素的生活蕴藏了无数的乐趣。在那个时代,对于像基承祖一样的青年,戈壁滩上的一场电影,晚饭时多加的一两个菜,就会让青年节变得丰富而又有意义。献身祖国建设、奋战在劳动第一线成为了这个时代青年节的主旋律。
关键字: 内容标签:回望,飞扬,十九年,激情燃烧,年代,青春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