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北齐"蒙山大佛"应改名 (3)

编辑:秋痕 来源:中国经济网综合
 


    发现大佛 

    地名普查时发现大佛

    1980年的冬天,天气十分寒冷。刚从农村落实政策回来的王剑霓趴在南郊文化馆的办公桌上翻阅着资料。那一年他54岁,那段时间,领导安排他参加山西文物地名的普查工作。

    因为从小读书,他很早就听到过大佛的故事,在地名普查时,一处名叫“大肚岩”的地名让王剑霓感到十分奇怪。为找寻蒙山大佛,他踏遍了整个晋源的西山地区,甚至差点失足掉落悬崖。

    当他第三次上蒙山时,在路边发现了一块断作三块的残碑,上面赫然刻有五代刘知远《重修蒙山开化庄严阁记》,碑文记载,西山大佛就在“寺后一里”。这之后,王剑霓开始在附近山中寻找高大石崖,他知道,要凿200尺高的坐像,必须有至少同样高度的山岩。当他们来到“大肚”崖前,王剑霓只觉得眼前一亮,山崖中央,出现一个巨大的佛胸,他最终确认当地寺底村的“大肚崖”就是大佛。

    大佛被修复后重新面世

    大佛被发现后,王剑霓就以基层每年开一次“两会”,自己也是政协委员身份,向政府提出保护开发大佛。晋源区文物旅游局在2005年的8号文件中这样描述:除了种种自然界不可抗力的毁坏,挖煤采石爆破产生的震动,造成大佛风化部分的崩塌,加速了风化的进程,同时破坏了大佛所处环境;大佛下部35米处已形成采空区,一旦顶板塌陷,势必导致大佛垮塌。

    保护工作迫在眉睫,2006年6月,寺底村的一帮村干部成立了“晋阳西山大佛保护基金会”。2006年9月,为迎接国庆黄金周,太原市召开“晋之源文化旅游”推介活动,强力推出“晋源十六景”,鲜为人知的蒙山大佛首次和晋祠、天龙山并列其中。

     2008年春节前,经过一年的紧张施工,这座有着1400年历史、湮灭了600年的巨型摩崖石刻重新面世。 


关键字: 内容标签:蒙山,大佛,北齐,改名
下一篇:书业重炒柏杨代表作 计划加印《丑陋的中国人》||上一篇:王储查尔斯要修缮伦敦唐人街 以"风水"为指导(图)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