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基民”出版自传
“每当夜深人静睡不着的时候,我就自己点一支烟抽。脑子里过电影一样过着那些人,那些事。那些被我‘千’过的人,形形色色,都会很清晰地出现在我的脑海里……”,从2006年下半年,曾当过“老千”的腾飞开始在天涯论坛连载他的自传,自述他金盆洗手后的惨痛人生,其中不仅有刺激和精彩的故事,还有对众生相的细致观察,对金钱、人性、时光和真情的思索,仅半年多时间,他的作品就创造了600万的点击量。日前,他的自传《我的老千生涯》正式结集出版。4月17日,记者在香港中路书城的畅销书专柜见到了这本书,它旁边还摆着《希拉里传》、《洛克菲勒日记》等,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很多人喜欢看,一周能卖20多本。”
在书城,与腾飞的书同样受到很多人欢迎的还有《大国基民》,一个普通上班族将自己投资基金以来的经历、感悟以手记的方式如实记录下来,便有了这本书,基本上可以作为中国平民智慧与生存状态的一个样本。作者王仙客说:“拿自己的悲惨遭遇现身说法,一定能赚不少善良读者的眼泪,还能收到警示世人的效果,实在功德无量———古人‘立德、立功、立言’的人文理想都能实现,在投资亏本跳楼之前,我也能带着永垂不朽的虚荣心闭上双眼了。”
平民写自传渐成气候
记者在书城逛了一圈发现,与近年来名人纷纷掀起出书潮一样,普通人著书立传也不再是个别现象。《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听的哥讲故事》是几位的哥的自述,很多人都经常乘坐出租车,但也许没有谁有时间或感兴趣来了解他们的故事,那么他们就通过这本书主动讲给你听,他们的收入、从业经历、婚姻等等。
目前书市上这些普通人的传记既有自说自话型的自传、回忆录,也有他们执笔的传记文学。如当前被很多文学青年奉为必读本的《山楂树之恋》就是作者艾米以本书主人公静秋在1977年写的一个类似回忆录的东西为基础写成的,对话仍大多是静秋原文中的。《执政能力:一个县委书记的故事》也是对山西某县一个县委书记执政过程的真实记录。
其实,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的开风气者、著名学者胡适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就提倡人人都可以写传记,哪怕是不识字的人也可以让别人代写,因为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历史、文化的一种独特折射。日前,余秋雨在青歌赛比赛现场也表示,与名人传记相比,普通人的传记更能让我们看到历史的纵切面,看到历史压缩在小人物身上产生的后果。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现代传媒和出版产业的发展,说不定下一个出版回忆录的人就是你。
本报记者 王法艳
关键字: 内容标签:平民百姓,扎堆,热销,回忆录,自传,大国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