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应用技术学院的几名学生可谓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开场就为大家表演了马季先生早期代表作品《宇宙牌香烟》,不过他们把马老先生当年的这段单口相声变成了群口相声,还加入了很多新鲜的元素,如此演绎确实别有一番滋味。比起这几位,另两位说单口相声的同学更不简单。来自商学院的叶诚同学将候宝林老先生的《改行》模仿得淋漓尽致,无论是中间的三段京剧唱腔还是讲故事时的节奏都把握得非常见功夫,连刘喜尧老师都赞叹其台风——“怎能如此得稳”。另外一位同样来自商学院的同学将姜昆和李文山的《哺乳诗》改成单口相声,这个段子虽然经典,但其近乎“无厘头”式的台词非常难记,评委们对这个节目的表演印象颇深,刘喜尧老师表示他自己最欣赏的就是这个段子,“很多地方越琢磨越有意思”。
评委对参赛选手的表现十分满意,刘喜尧的评价是,节目比他想象中要精彩,好多方面都出乎他的意料,一是没想到学生们台风如此沉稳,二是没想到现在的年轻人会那么注重传统段子,三是没想到选手对经典老段子的演绎竟那么熟练。对于学生敢说马老、候老的段子,而且居然能有“七八分像”,他认为这相当不容易,“肯定是花功夫了,马老的有些段子也只有师兄黄宏敢去模仿”。针对相声界出现的传统与创新之争,刘喜尧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任何艺术形式,传统加上现代就等于成功”。看到有那么多的大学生喜爱相声,刘喜尧感到非常欣慰,他引用恩师马季生前最后一次来苏州时所说的话,“相声有大学生看了,有大学生参与了就有希望”。
现场有很多同学向刘喜尧请教相声学习和表演方面的问题,刘喜尧耐心给予解答。他认为,学相声首先要有天赋,在有天赋的前提下狠抓基本功,这是基础,然后要有好的本子,“师傅当年就让我们一直写本子”;在表演上则要学会“跳进跳出”,这是马季先生的原话,刘喜尧用自己的话解释就是“要学会与观众互动”,“现挂是互动的最高境界,而这来源于积累”。既要有生活的积累,还要有舞台经验的积累,由此他还提出“百练不如一演”的主张。刘喜尧希望能有更多的社会力量帮助学生接触到社会,让他们的表演真正“走出去”。(宋智、沈滢)
关键字: 内容标签:品评,学子,弟子,相声,演绎,苏大,刘喜尧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