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文化扩大基础
每年的“海南岛欢乐节”,全岛放假1天,各地纷纷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万众参与、万民同乐,至今已成功举办了7届;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一年一度的农历七月初七“七仙温泉嬉水节”,整台节目全部自编自演、气势磅礴,感染力很强,接下来是万人参与的嬉水活动和彩车大巡游,各族群众相互泼水祈福,热闹非凡……海南目前已形成了7个全省性的“节日文化”大型群众文化活动。
“一个以民间传统节日为载体,将健康的、群众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的古今文化‘移植’其中的‘以节兴文’活动悄然兴起。”省委宣传部外宣处处长张春明说,长期以来,民间传统节日长期处于群众自娱自乐、自家庆祝的状态。为此,海南省在推进群众文化建设中,特别注意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创新转化,鼓励出精品、出人才的同时,把目光放在为大多数群众服务、让大多数人共享之上。
据统计,如今海南不到两个月就有一次全省性的大型群众文化活动。正月的“春节文化联欢节”、农历三月的“‘三月三’黎族歌节”、农历五月的“龙舟赛”、农历七月的“‘七月七’七仙温泉嬉水节”、农历八月的“中秋文化节”,再加新兴的10月“东西南北中广场文艺会演”、11月的以旅游与文化活动为主题的“中国海南岛欢迎节”等等,通过这一个个涵盖一年四季、有着最广大群众基础的节日,生动活泼的群众文化日益红火。
县城每周一次会演
广场文化激发热情
全省每年举办“海南省东西南北中广场文艺会演”,前后已连续开展了7年,群众中的业余文艺爱好者踊跃参与竞技,成为海南省群众文化的品牌。
省委宣传部每年以每人2万元的赞助,鼓励搞个人演唱会、个人独奏音乐会、个人作品展。全省去年仅书法展就先后办了37场,平均每月3场。
为使“大多数群众都能参与”,曾经唱响全国的“颂海南”,如今再次在每个乡镇唱响。每个乡镇选拔出50名选手参加县里预赛,最后全省决赛,为此省里特地安排40多万元活动资金。
据了解,7年来,全省共举办广场文艺活动1000多场次,观众达360万人次,上演各类节目7760多个。广场文艺汇演不仅乐了广大群众,而且还极大地激发了各地群众参与文化活动、创造出大量丰富多彩的源于生活、源于群众并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
“开展广场文化,是我们省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副省长符桂花介绍说,如今县城以上每周保持有一次广场文化活动。这些年,在财政还不是十分宽裕的情况下,省政府投入巨资建设文化广场,使全省有了博物馆、省图书馆、演艺中心,而且很快就配套;各市县只要财政允许,就着手建设文化广场、宣传文化中心,体育健身中心,购买图书,组织群众性的文化活动。去年以来,省、市、县级财政累计投入扶持创建文明生态村的资金5.2亿多元,建成23个乡镇宣传文化站、108个文明生态村宣传文化室和150个农村图书室。
每年评10个“文化名人”
地方文化催生品牌
开掘地方文化资源,是海南省推进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全省举行评选本土文化名人活动,每年评10个。连续5年来,省委宣传部已经拿出50万元奖励资金,奖励获奖者。此外,宣传系统也设立了“文字奖”、“活动组织奖”、“创新奖”、对外宣传特别奖、宣传门类奖、社会宣传奖、精神文明奖等,鼓励和培养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能人。
海南还推出了文明生态村、广场文化汇演、“七仙嬉水”等叫得响的群众文化品牌;积极开展“乡镇一级建立书法乡、行政村建立书法村,校园内建立书法校园”活动;通过创办本土海南文化节等活动,振兴改革琼剧;整理出版海南历史名人长篇小说;收集描写海南的古诗词、匾、碑、铭、额出书;100卷的《海南历史文化大作系》,作为建省20周年献礼图书出版。
如今,海南省的群众文化建设已形成“六大板块”:文明生态村建设板块、广场文化活动板块、节日文化板块、弘扬优秀历史文化板块、广播影视出版板块、旅游文化板块。文明生态村总数6900多个,占全省农村30%;海南的人民日报、海南日报等中央和地方党报党刊万人拥有率一直位居全国省市自治区前三名之列。
“十七大报告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令人振奋。”海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周文彰表示,海南对进一步推进群众文化活动在宝岛蓬勃兴起,充满了信心。
关键字: 内容标签:群众文化,海南,皆有,天涯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