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北京29家博物馆免费首日:秩序井然 管理人性化

编辑:汀滢 来源:中国青年报
 
3月28日中午,北京,中国电影博物馆,5个农民工走了进来,鞋上还沾满了灰,“俺们刚干完活儿,听说这里免费了,就来看看。”
从这一天起,北京首都博物馆等29家博物馆开始向公众免费开放。此前此后,全国各地的许多博物馆也都传出免费开放的信息。
来自河北农村的小李在中国电影博物馆附近的工地上干活儿已经有3个月了。“俺小时候最喜欢搬个小板凳去看露天电影了,一直想知道电影到底咋拍出来的。”中午工休的时候,小李总要到电影博物馆门口转转,但20元的票价让他始终没下决心进去。
“真没想到现在能免费了,还有免费的讲解,这回俺可过了瘾了。”小李今天很兴奋。但他不知道,北京市区两级财政需拨款约1亿元用于博物馆免费开放后的补贴。
博物馆免费开放后,是否会造成人流量大规模的增加?展品的质量有无保证?免费开放第一天,笔者走访了北京部分博物馆。
早上9时,下着小雨。首都博物馆馆外,领票秩序井然,没有想象中的人山人海。为了避免观众数量猛增,出现安全事故,多数博物馆都采取了观众需提前通过电话或网络预约,参观时持预约证明来领票的方式。
据了解,为了应对人数突增有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此前,北京市文物局已经组织了部分博物馆工作人员进行了急救知识培训
“之前的这些准备并非紧张过度。”首都博物馆开放管理部陈主任说:“今天博物馆没有出现想象中的火爆场面,一是因为下雨,还是工作日,另外,29家博物馆同时开放,也分散了人流量;还有就是目前好多人还不知道免费的消息。”
和首都博物馆一样,中国电影博物馆、徐悲鸿纪念馆、老舍纪念馆等数家博物馆都是在平静中迎来了免费开放首日。
针对今天的客流量平稳,各家博物馆在预约制度的基础上,都采取了更为弹性的人性化管理方式。内蒙古的吴先生来北京办事,听说首都博物馆免费开放,就想顺路来参观,可到了门口才发现需要预约。他和工作人员说明情况后,也被同意入馆参观,“这种机动的做法显得特别有人情味!”
在徐悲鸿纪念馆第一画室,笔者看到了几个提着塑料袋的中年妇女,塑料袋里装着蔬菜。她们在徐悲鸿的国画前饶有兴致地看着。“我们几个家都住在附近,以前因为要门票,所以从来没进来参观过”,其中的一位苏阿姨对笔者说,“免费了多好啊,你看,我们刚从超市回来路过就进来了,搁以前啊,肯定是不会来的。”
高大妈则是坐了近两个小时的公交车,专程来博物馆参观的。“以前没来过这儿,前几天在报纸上看到免费的消息就过来了,感觉挺有意思,了解到许多不知道的东西。”高大妈对笔者说,对于许多民众而言,参观博物馆并不是生活的必须,没有花钱来感受历史文化知识的习惯,“取消门票实际上是消除了人们心中的‘那道坎儿’,让更多的人能够多学知识。”
和高大妈有同样心理的人不在少数。此外,还有一些人未免费之前也曾去博物馆参观过,但不是很频繁,“免费了,以后有时间就会经常来的。”
博物馆免费开放,在给观众提供便利的同时,也给博物馆带来了一些压力。“免费之后,各方面的成本都要加大。”徐悲鸿纪念馆副馆长李喜云给笔者举了一个例子,“就拿上厕所来说,不免费的时候,只有买票的人才能来,免费后,外边的人需要上厕所,也会到馆里来。但是,免费开放是进行全民教育的一种方式。国民的文化素质提高了,很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关键字: 内容标签:秩序井然,首日,北京,人性化,博物馆,管理,免费
下一篇:乔冠华女儿出书回应外界关于乔家不实传闻||上一篇:诚品书店制定台湾书业新规则 大陆书店表示赞成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