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军说,年轻演员一年下来难得在目前不多的大戏中露一次脸,哪怕仅仅是跑龙套。所以年轻演员更多靠排折子戏提高演技,但折子戏就那么几本,对演员成长不利,“为此我们想为年轻演员‘量身定做’剧本”。
多方努力后杭越才发现,浙江的专业戏剧编剧已不足10人,而从属于专业剧团的仅3人。这些职业剧作家更愿意花时间写大戏,很少愿写折子戏。折子戏创作花费精力不会比大戏小,但社会影响力远远不如大戏。
一次偶然的机会,侯军从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剧作家罗怀臻处获悉,上戏的高级编剧研修班学生手里有不少“折子戏”本子,且基本是“处女作”,未在公开场合发表和演出过。“让年轻演员可以要求自己最中意的编剧量身定制称心的小戏,而年轻的编剧也可以挑选喜欢的演员演得意之戏。这让我们一拍即合。”
前日,罗怀臻带着他的学生编剧,和杭州越剧院的年轻演员进行了一次“青春配对”。经“双向选择”,杭越买下了上戏11个折子戏剧本中的5个,分别为《李慧娘》、《家》、《剪绣球》、《弄玉》、《青春祭》。
关键字: 内容标签:剧作,垄断,上戏,学生,杭越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