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1932-2008),原名梁金广,1954年起任《河北日报》记者、北京《俄文友好报》记者、《红旗》杂志编辑。1964年到北京市文联从事专业创作,任作协北京分会主席。1956年开始发表小说,1965年出版了代表作、长篇小说《艳阳天》,1972年出版了另一长篇《金光大道》。1974年发表了宣扬“文革”思想的中篇《西沙儿女》和《百花川》。粉碎“四人帮”后,出版了长篇小说《山情》(又名《男婚女嫁》)、《苍生》,自传体长篇小说《乐土》、《活泉》、《圆梦》三部等。
“他是矛盾的,有时候坚定,有时候怀疑;有时候认为自己是对的,有时候又认为错了。”“但是外界批评的时候他就会坚持。他的精神很脆弱,有一点打击就受不住。有时候他跟人说话,突然就会眼泪汪汪。”
李青是1981年认识浩然的。作为北京市作协常务副主席,李青与浩然共事二十多年。
最初在北京市文联,浩然参加活动比较少。大多时候他住在北京郊区——通州、延庆、密云以及河北省三河县。第一次见到浩然时,李青感觉他很像小说《艳阳天》中的主人公萧长春:短发,国字脸,很爱笑。如果心结不被触动,浩然的神情总是快乐的。1980年代初期他处于寂寞和抑郁之中,那时候他远离文坛,后来才慢慢地回到集体生活中。“他是江青看重的作家,但感觉他被动的时候多。‘文革’之后,他还能把自己拉回来。”“他不像文艺界另外几个跟定江青的人,比如钱浩亮、刘庆棠和张永枚,他们陷得很深,最后身败名裂。浩然一直没越过自己的底线,他还能回到一个作家的状态。”
李青最后一次见到浩然,是在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浩然在透析,在长达五年的植物状态之后,他已经完全失去知觉。”
2月20日凌晨2时32分,病卧床榻多年的浩然辞世,享年76岁。
“喜鹊登枝”
《新农村的新面貌》是叶圣陶老先生写给浩然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喜鹊登枝》的评论,这本小说集出版于1958年,其时浩然26岁。时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的叶圣陶用不无热情的文字评论道:“光就收进集子里的十一篇短篇看,已经可以从多方面见到,在被革命唤醒的新农村里,人的面貌是怎样的焕然一新,人与人的关系是怎样发生亘古未有的变化。”
浩然在《人民日报》的广告栏中看到了这篇文章的预告,随后急忙骑上自行车赶往东四邮局,买到登载那篇文章的刊物后,急不可待地坐在营业大厅的长椅上阅读起来。
跟短篇小说集《喜鹊登枝》一起来到这个世界的还有浩然的女儿春水。
此时,因为沉迷于作家梦,浩然在单位背着“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罪名,当女儿在东四一家妇产科医院瓜熟蒂落之时,印刷工人们正在装订那本天蓝色封面的书。几天后的正晌午,女儿正在母亲怀里吃奶,邮递员把散发着油墨香味的新书送到浩然供职的《俄文友好报》南门口的收发室中。
这是浩然步入文坛的开始,此后他在文学界崭露头角。
《人民文学》杂志社前副主编崔道怡是浩然短篇小说的责任编辑:www.zgny.com
关键字: 内容标签:作家,浩然,逝世,引争议,代表,高大全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