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民俗专家细说各地春节习俗(4)

编辑:秋痕 来源:北京晚报
 

民俗专家崔普全

除夕怎么吃饺子煮破了要说“挣了”

除夕晚上的活动是讲究最多的。人们认为三十儿是个“煞时”,新年是个“吉时”,在这个新旧交替吉凶交错的时候,就要特别小心。

三十儿白天是最忙的时候,有个说法是“忙年”:贴门神、春桃点灯之前必须做完,房子总要象征性地扫一扫,花生、瓜子、糖和泡的水仙都要准备好,还有晚上的年夜饭和饺子。

过去的说法是“不祭祖不过年”,但是现在,最重要的是“大团圆”这个民族意识的传承,这种有特殊凝聚力的传承是最稳定的。

按老北京的规矩,年夜饭在掌灯的时候吃,这顿饭可以吃的时间长一点,一家人边吃边玩,到八九点钟撤了,等夜里十一点的时候再摆一桌。

吃年夜饭,桌上一定得有条鱼,这条鱼可以吃也可以不吃,是一个“连年有余”的寄托。在陕西、甘肃这些很缺鱼的地方,这道“菜”在年夜饭上也必不可少。人们会用一个木头刻的鱼来代替,上面也一样要倒上糖醋汁,你去夹它才发现原来连盘子带“鱼”是一起的。吃年夜饭的时候,还不能吃得太干净。

除夕夜还会有十二三岁的半大小男孩和乞丐在门外说吉利话“送财神”,人们要欢迎财神,就会给赏钱。这个时候如果不愿意“请”,也不能说“不请”或者“不要”,而要说“请过了”。以前,大家还在院子里铺芝麻秸,全家人都去“踩岁”。

包饺子的时候要说“馅儿多了”,不能说“面少了”;饺子煮破了,得说煮“挣了”,摔了东西要说“岁岁(碎碎)平安”,裂口的馒头得说是“笑开了口”。

如果家里有病人,除夕这天晚上要把药渣倒掉。“守岁”的时候灯要亮一宿,不能呵斥孩子,不能翻箱倒柜地找东西。

过节讲究入乡随俗,年三十儿的民俗习惯各地也会有自己的特点。在北京除夕夜要吃饺子,南方一些地方会吃年糕,而在四川,人们则要包汤圆。

以前三十儿即使不放假,实际上到了这天,人们在单位里也表现的很“浮”。以前我们在工厂里的时候,大家擦车的擦车,洗工作服的洗工作服,打电话订约会……现在给了假,大家就踏实了。除夕之外,清明、端午、中秋也被定为法定假日,体现了对传统节日和传统民俗文化的尊重。


关键字: 内容标签:细说,习俗,民俗,春节,专家
下一篇:传承千年传统工艺 福州花灯艺人收徒传艺||上一篇:民俗专家细说各地春节习俗(2)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