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安门广场向东望去,中国国家博物馆高高台阶上,原来被观众熟悉的柱廊已经看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画有窗子的封闭遮板,这不免引起路人们的想像。在昨天国家博物馆举行的改扩建工程汇报会上,该馆周副馆长向记者透露了工程的最新进展―――今年7月,老馆部分将完成外立面的装修。“届时,大家可以看到国博老馆的西侧、北侧被现代化的外窗装饰一新,那将是从上到下的漂亮的玻璃幕墙。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全面竣工并开馆定于2010年8月,但是我们对工期做了进一步调整,预计2009年建国60周年之际,大型展览《复兴之路》将在新国博建筑内向公众开放。”
从去年开始的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自动工以来备受各界关注。但是,昨天站在国博工地巨大的基坑前,看着眼前数台挖掘机正在深坑不同位置忙碌工作,“先睹为快”的记者们尚不能想像未来这座世界最大面积的博物馆会是什么样子?将近一年过去,国家博物馆的原有建筑已经拆除完毕,老馆结构加固也进入了收尾阶段,留给人最多悬念的就是眼前这个关键的“大坑”了。国家博物馆提供的一组数据这样表述:新馆基坑工程现已完成土方40万方,护坡桩全部完成,工程桩已完成180根。预计2008年8月完成地下结构,12月完成结构封顶。
人们很难从这样抽象的数据去想像未来一座宏伟的建筑。但是,从周副馆长展示给记者们的图上,新国博的样子变得立体起来,这也是外界第一次有机会了解到它的内部细节。“原来的国家博物馆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建筑。当时我们国家财力有限,老国博是靠人拉肩抗用十个月建成的。尽管它的建筑质量不尽人意,但是老国博的外观已经成为人们记忆中的符号。考虑到这一点,我们的国博新馆将‘镶嵌’在老馆之中,从北、西、南三面望去,观众们仍旧能看到老国博的样子,但是东立面以新馆为主,所以我们也顺口称它为‘留三面’工程。”周副馆长指着设计图纸告诉记者,新老馆有机结合、和谐共生,同时与周边建筑保持总体协调是设计方案的中心原则,这些又是通过精心设计的细节完成的。“新馆建成后,从天安门广场看过去,国博的高度将发生微妙的变化,尽管只是比原来高出一点,但是檐口经过设计增添了层次感。在新馆内部,老国博的内庭院被压缩了,但是我们仍旧保留了小型的中式二进院落和精致的小草坪。”
新国博地上将有四层,每层都将设有展厅做特展或常设展览,顶层将用来展示轻体量的文物。“在顶层空间参观展览将成为一种享受。这里可西望天安门、北望故宫,我们也在考虑将故宫的一些文物放在新国博作为特展展出。”周副馆长特别强调,“以人为本”是国博新馆的与老馆最大的不同。“以地下一层为例,我们的社教部将特别注重国博与社会的连接功能,在设施上,这里的多功能报告厅包含有音乐厅的功用,而电视演播厅也是原来国博根本就没有的部分。”(王岩 王晓溪)
关键字: 内容标签:新馆,首次,披露,细节,对外,镶进老馆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