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的人会认为按照这些“保健”的法门去行事“至少不会有害”。专家认为,实际上这可能是一种错误的认识。上文提到的林清就有过尝试失败的时候。去年,他按照保健书中介绍的方法用牛尾巴入药来滋补身体,结果血压和胆固醇一同升高(编者注:实际上这也未必是牛尾巴入药的结果)。
但林清并不认为保健书是错的,他说,保健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方法并不一定对所有人适用。
林清的女儿说,平时看父亲按照保健书的介绍熬一些中草药其实心里特没底,不确定这些药是否有副作用。因此,她也只能鼓励父亲多看一些比较权威的保健书,以免偏听偏信。
而在张功耀看来,寄希望于以中医理论作为基础的这类书籍是不明智的。“中医不是经验医学。经验医学的特点是不断来自经验,又不断还原经验,更重要的是,所有的医学方法要在经验过程中不断地得到纠谬和提升。”
张功耀认为,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写《黄帝内经》的作者是医生;而写《伤寒论》的张仲景和写《针灸甲乙经》的皇甫谧,明显不是医生。写《本草纲目》的李时珍,迄今为止只能证明他是一个医学著作家,他作为医生的经历至今不明确。“诸如此类,怎么可以说这些著作是经验的总结呢?尽管这样,中国的中医师却至今依然把这些不是医生写的医学著作奉为不可更改的教条。不厌其烦地在这些既没有观察依据、更没有实验依据的故纸堆中兜圈子。”
另外,张功耀不认为这些书籍中强调的“治未病”是有益的。“在所有的疾病当中,大约有一半会自己痊愈、缓解或有益。一个可以自愈的疾病,你不治它可能会自愈。但如果你盲目地去治它,就可能会再造一个病。实际上,任何盲目的治疗都可能导致‘再造病’。然而,遗憾的是,中国有许多医生漠视了这种再造病的潜在风险。其中,中医‘治未病’对这种风险的漠视是最严重的。”
张功耀举了一个例子:中国不少地方用葛根煲汤或文火煮粥来“养生”,自认为这样会对改善“脾胃虚弱”有益。还有一些“中医养生专家”甚至鼓吹用葛根为少女丰胸。这些都是很盲目的。据中国医生观察,葛根具有损伤胃黏膜的副作用。这意味着它不但不能有益脾胃,反而还会损伤脾胃。另据日本医生观察,葛根汤可引起丘疹。“可见,缺乏科学依据的‘四季养生’最有可能成为‘再造病’的温床。”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中国,否定,养生,真相,类图书,常识,医学,调查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