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6日,《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走访了天津市塘沽区卫生局、塘沽区药品监督局。
卫生局医政科的王姓科长说,刘弘章从未在卫生局做过登记,不是通过卫生局审批的医疗机构,也没有职业医师证。几年前药监局就查出了此人,查完后对他进行了处罚,拖走了一些药品。但是仍旧有群众举报。王科长便于今年9月份去了刘家检查。
“最近去看,他的一些诊疗行为、诊疗设备都没有了,所以他好像是涉嫌药品销售。”王科长说,“一般情况他是不给别人看的,为嘛呢?他不是一个医疗机构,只是一个咨询住户。但是那次我去,他把门开了,我带着药监局的同志。接待我们的是他夫人,他最后才出来。他说自己第一是不看病,在家主要是写书;第二是研究秘方。我在他家里没有发现任何诊疗设备,连听诊器都没有。没发现不等于没有,我们不是公安机关,也无权去搜。”
尽管王科长说由于刘弘章没有职业医师证,也从未做过任何登记,对刘的资料、技术完全不了解。然而由于群众们的举报,卫生局对刘所宣传的斯里兰卡、香港的药行、会员入会买药等行为都有所了解。王科长也注意到,在天津书市上,刘弘章的“刘太医养生系列”的书曾一度脱销。
“9月份查的结果是在我们卫生局的管辖范围上,他没有违规行为,整个很隐蔽。来了病人,肯定就是卖那个药,相当于药品销售,应该是药监局的管理范畴。”
记者找到了塘沽药品监督局的一位负责人。
“所谓这个刘太医,他自称是明代太医刘纯的后人……”这位负责人对刘弘章的底细显然十分了解,“当时我们接到了一个浙江的群众举报,因为亲属吃完药后不管用,还花了很多钱。后来我们去查,发现影响面相当广。现在已不是对他处罚的问题,他已经犯罪,是要判刑的。”他从办公室内屋的柜子里拿出一只大号的白塑料瓶,贴着深蓝色标签,上书“变痊散”三个白色大字,一旁还标着“香港刘家药行”等小字样。“他的药很粗糙,都是自己买的白塑料瓶,里面装着他自己灌的胶囊。”
根据这位负责人的介绍,目前这个案子已经移交给公安局,进入了刑事侦察阶段。公安局立案调查,从去年4月开始查得通过邮政汇款款项是80多万元——这是不到一年半的数据。通过邮电局的汇款,已经查到的买药人分别来自辽宁、吉林、黑龙江、青海、内蒙古、西藏、浙江、江苏、上海、广东、广西等24个省市区,基本覆盖了全国。查到汇款金额最高的一个人来自青海,买了三四万块钱的药。
“刘太医”通过利用患者自己的账号给他汇钱的部分则很难通过这种方式查出。
“这个案子有五点特征:一、自己做药,有制售假药行为;二、涉案金额相对较大;三、涉案面广;四、欺骗性大;五、假药的宣传销售通过书籍和网络这种现代的手段,速度快。”这位负责人这样总结他们的调查结果,“上半年我们已经送公安局立案,下一步就看公安部门如何处理了。”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中国,否定,养生,真相,类图书,常识,医学,调查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