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样一项有关国家门面的改造工程,专家们难免会提出高要求,昨天中央美术学院文化遗产系主任李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有专家介入论证,它在某种程度上仍缺少整体考虑,仍缺少科学性,很多古镇建筑从建筑尺度上就已经与历史不符。为了实现现代商业用途,这些建筑的尺度早已大大超出了原貌。
据北京天街置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田耘介绍,已有十多家清末民初在前门大街内土生土长的老字号已确定回迁,重新开张。其中包括:月盛斋、全聚德、大北照相馆、中国书店等。同时,为保证让更多的老字号餐饮、小吃也可以“回家”,在前门大街的南端路西将修缮一处6000平方米营业面积的“老字号餐饮楼”,但专家担心,这6000平方米营业面积,也会是历史的再现?
事实上,北京目前对历史风貌进行修缮的区域还包括永定门城楼等。由于历史原因,东单西单等处的牌楼已销声匿迹,现在真正算得上文物的牌楼仅限于国子监两处。专家希望,修缮应尽量恢复北京文化古城的历史风貌。对于古城中轴线的历史风貌,更是不能马虎。不是说一造牌楼就有“假文物”的嫌疑,只是希望在工程中要时刻把保护历史放在第一位。
据宣武区政府相关部门介绍,前门大栅栏商业街改造工程,一期工程明年4月完工。经历多次变迁之后,大栅栏的建筑风貌主要包括传统中式建筑、仿中式建筑、中西合璧式建筑、洋式建筑及现代商业建筑五类。此次改造将依据民国时期的老照片为样本。照片上能找到的就按照片进行恢复。没有照片的,将拆除与现有建筑不协调的外立面和广告牌,让隐藏其后的建筑重见天日。
曾对保护历史建筑发出呐喊的上海文化人尔冬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单纯借助照片是难以恢复历史的。在欧洲,每一幢历史建筑都备有维修专用手册,任何数据信息都已建立起完善的科学档案,而在中国,眼下,对于历史建筑修缮保护连标准都还未制定出来,这样的改造难免操之过急。事实上,我们也可以看到,目前国内历史街区成功改造的个案并不多,大家虽已有了意识,但经验还不算充足,仓促之下改造出的街区能保持多久活力,这就要让时间来说话了。
“北京做出这样的榜样,以后全国各地皆来效仿,一方面拆真文物,一方面又大造假文物,其造成的后果将是无法想象的。”尔冬强对此表示担忧,“国家这么大,专家就这几个,为了成功改造,我们不能再操之过急。”
关键字: 内容标签:前门,民初,清末,风貌,北京,大街,恢复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