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12日“批评与文艺:2007·北京文艺论坛”在京拉开序幕,围绕“批评与文艺”展开持续讨论。论坛共分四场次。论坛邀请了童庆炳、孟繁华、陈晓明、朱大可、孟京辉、刘索拉、王一川、傅谨、尤小刚、李浩、朱晓军、马继红等50余名文艺批评家、作家、艺术家、编剧、导演等各方面知名人士,对当下市场经济环境中“批评与文艺”之间的复杂关系展开了热烈的理论探讨。北京市文联党组副书记索谦主持论坛并在开幕式上作了论坛主旨发言。
据了解,由北京市文联与《文艺报》《文艺研究》共同主办、北京市文联研究部承办的“2007北京文艺论坛”的主旨是基于对当代文艺面临的现实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北京市文联自2005年开始举办“北京文艺论坛”。2005论坛主题为“市场经济与文艺”的讨论使更多业内人士对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文艺面临新的矛盾和问题引起了高度重视,论坛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新思路和建设性意见。2006论坛主题为“传媒与文艺”,面对传媒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对文艺传播途径、内容和品质产生的深刻影响进行辨析,为大众传媒从业人员提供思想资源。今年“批评与文艺”主题的提出,则是基于对市场经济环境下文艺批评对文艺发展所具有独特作用的讨论。三届北京文艺论坛在主题上是连续的,充分体现了北京文艺论坛一直关注当下文艺现状,在选题上贴近当代重大的文艺现象,力图提出有现实针对性的话题以引起社会各界的进一步关注,为当代文学艺术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届论坛通过对电影、电视、戏曲、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摄影、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各类文学艺术作品进行了客观的评价和批评,力图通过这样的讨论提升人们的审美能力,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揭示社会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等方面起到积极的倡导和引领作用。
记者注意到,这次论坛批评的对象不仅包括单个的文艺作品,而且也包括一段时期内重要的文艺现象和文艺思潮。与会评论家在发言中对文艺作品内部丰富意蕴的揭示和判断,既尖锐又善意,保持了良好的批评风格,坚持了最基本的批评职能。与会评论家发表的论文,大多数对近一个时期以来重大文艺现象和文艺思潮进行评析,揭示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及社会发展和变化的客观规律,为文学艺术家准确把握现实生活提供了积极的参考。
与会评论家通过讨论达成共识,即批评需要积极地介入对当代文艺现状的参与和构建。这一点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尤其应该强调。在市场原则于文化领域广泛渗透的今天,批评只有通过对现实的积极的发言,才能凸显自身在新的历史时期的独特意义、作用、责任和使命。与会评论家认为,批评唯有怀着强烈的现实批判性,坚守自己对文艺艺术价值的公允判断,坚持对大众审美能力的引导和提升,才能实现自身在市场环境中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
有评论家谈到,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大众传播媒介的兴起和娱乐帝国的不断扩张,时代的变迁必然给文艺生态带来深刻的变化。与文艺一样,文艺批评同样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矛盾。批评标准的多元化就是一个突出的问题。销量、受大众欢迎程度等因素所构成的市场标准、大众标准冲击着批评所坚持的艺术价值标准。评论家认为,市场标准、大众标准实质上都是以商品标准来衡量艺术作品,而批评的真正价值在于在市场环境中坚持艺术标准来评价艺术作品。
论坛还就批评与媒体之间的共存与矛盾进行讨论。由于受限于专业批评传播渠道的狭小,越来越多的文艺批评家开始借助大众媒体的平台向现实发言。但是,大众传媒的特性在某种程度上也造成了对文艺批评的扭曲乃至对批评基本功能的侵蚀。如何认识批评与大众传媒之间的关系是讨论中涉及最为广泛的话题。
不少评论家表示,当代文艺批评对批评者自身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批评者不仅要充当文本意义的发现者和阐释者,发掘社会正面价值,提升人们的审美能力,而且还要能够自觉抵制来自市场、媒体的种种诱惑。评论家认为,批评者在从事批评工作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是对现实的强烈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
在论坛会上,围绕“批评与文艺”的主题,部分专家还就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批评面临的困境及批评主体的素质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文艺批评的学科建设问题;批评发展所取得的成绩与批评的诚信危机,文化研究与文艺批评之间的关系问题;批评和现实的关系、批评如何进入社会公共领域等问题进行深刻论证。
评论家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批评尤其是“学院派批评”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是,批评在这个时代遭遇到的诚信危机也是前所未有的。在市场环境中,批评的文化品格发生漂移,导致公众对批评失去信心。如何在公众中重新树立批评的威望,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评论家认为,20世纪90年代逐渐兴起的文化研究,一方面,确实拓展了批评的领域,但是,另一方面,文化研究模糊的价值判断,对文艺批评的发展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文化研究与文艺批评之间的关系是需要认真探讨的。
评论家认为,文艺批评在近几年几乎没有形成能够进入社会公共领域的话题,批评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值得探讨。面对市场经济发展形成的社会不平衡现象,批评的声音还是显得微弱。仅仅从情感上去“站队”,是远远不够的。把批评与现实之间的问题成呈现出来引起大家关注,是本次论坛的一个重要成果。
关键字: 内容标签:文艺,北京,批评,论坛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