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背后五大"死穴" 前门老字号小吃难留故地(1)

编辑:秋痕 来源:北京商报
 
端午节并没有让前门地区刚刚停业的两家老字号传统小吃城有新变化。昨日是端午节后第一个工作日,记者再次来到位于前门步行街南端的美食百老汇和位于大栅栏西街的青云阁,撤市的老字号传统小吃的经营者们仍然人去楼空,与几天前不同的是,小吃城门前的美食招贴被糊上了白纸;而青云阁门前原有的小吃经营介绍已被撕去。仍然留守在美食百老汇三层的炸酱面经营者王先生称,他已经看到有关报道,正在与物业方谈判,待物业管理方拿出新政策后,有意承包部分档口。王先生的“坚守”未能改写老字号小吃集体关门谢客的事实,在这背后更是折射了老字号小吃在此发展遇到的五大死穴。

    一个月内

    两座小吃城人去楼空

    2010年6月5日对于锅贴王传人王金香来说是个伤感的日子。接待了最后两位熟客后,她转身上楼,跟青云阁小吃城的负责人办理了交接手续,然后黯然离去。尽管那位70多岁的老顾客听说她要关张,赶紧吃一份,带走一份,还一再打听她要搬去哪里,但王金香实在没法儿回应老人的好意,因为对于未来,她自己心里也还没底儿。

    “我已经坚持到了最后,只剩一家苦苦支撑也无济于事。”王金香对记者表示。在她之前,青云阁小吃城的另外几家老字号小吃,包括爆肚冯、年糕钱、羊头马、茶汤李、豆腐脑白等,早已纷纷撤出。

    说起开业时的热闹,原来在青云阁经营锅贴的王金香记忆犹新。“去年10月15日,大栅栏西街开街后,包括我在内的8家北京老字号小吃入驻青云阁,开起了老北京小吃档口。开始时,来吃的人确实不少,很多老北京人听说青云阁开了北京小吃,就专门到这里来排队品尝。但是,时隔不到一年,这里就已经人去楼空了,真是没想到。”王金香告诉记者。

    6月17日,记者再次来到位于大栅栏西街的青云阁小吃城时,灯笼形状、红底黄字的“青云阁小吃”5个大字仍然高高悬挂,而墙上写有老字号小吃品牌名称的宣传招贴已经被撕得破烂不堪。一名留守的服务员告诉记者,老板正在装修改造。至于未来做什么商业用途,她表示自己也不清楚,“有可能是开旅店”。

    记者随后又前往前门大街仅有的另外一座小吃城——位于前门步行街南端的“前门小吃城”,又称美食百老汇。前几天还保留的“美食百老汇三层”宣传招贴已经被一张白纸糊上了,留守的炸酱面档口的负责人王先生表示,看过报道之后,除了媒体来的多,天街物业管理方和前门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也正在想办法解决问题。据他透露,也许今后这里一部分改造成职工食堂,剩下一部分对外招商。“我也正在考虑承租剩下的档口。”但他始终不肯给出更详尽的答案。

    周围服务员反映,停业的根本原因还是小吃城人气不足,导致商户经营难以为继。实际上,老北京炸酱面之所以苦苦支撑,并非能够吸引到前门大街的游客,而是由于价格相对便宜,给周边商户的服务员充当起了午餐厨房。在小吃城停留的半个多小时,记者只见到了两名前来消费的“顾客”,老板笑称“都是熟人”。

    五大死穴

    致“老北京”无奈撤市

    “东单西四鼓楼前,王府井前门大栅栏,惟有小小的门框胡同一线天。”这是很多老北京人熟知的一句俗语,概括了老北京最繁华的七大商业街区。其中,前门、大栅栏、门框胡同三条商业街都位于前门地区,当时前门地区的繁荣可见一斑。而门框胡同更是老北京最出名的小吃一条街,不少旅居海外几十年的华人回到北京,为了吃口地道的老北京小吃,甚至会专程到此地寻找。

    曾几何时,老北京传统小吃在北京人的心目中是北京的标志,可如今,在前门地区这块老北京小吃发家的风水宝地,青云阁小吃、美食百老汇这两座规模较大的小吃城,均因人气低迷导致商户大规模撤离,呈现出难以为继的凄凉景象。前门为何留不住老字号小吃?连日来,本报记者接连采访了数位当事人和知情者,从他们对事件的分析中,我们可以不难看出:交通不便、管理死板、资金扶持不到位、租金过高、固守传统是前门地区小吃城落败的症结所在。

关键字: 内容标签:前门,故地,老字号,五大,小吃,死穴前门 故地 老字号 五大 小吃 死穴
下一篇:古玉收藏:“东方奢侈品”升温||上一篇:苏州金鸡湖畔上演2010端午龙舟赛文化盛宴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