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砥柱铭》长卷何以拍得4.368亿

编辑:Jina 来源:中国文化报
 

砥柱铭(书法) 黄庭坚  
资本的狂欢让中国书画拍卖市场再次上演了一场质的飞跃。4月3日晚,北宋黄庭坚的书法长卷《砥柱铭》经过68轮激烈竞价,在北京保利2010春拍现场拍出4.368亿元人民币,此纪录不仅打破了去年保利诞生的1.69亿元的国内艺术品成交纪录,而且远远超过5年前“元青花鬼谷下山大罐”在佳士得伦敦拍卖会上创下的2.3亿元中国艺术品成交世界纪录。这也使得发展了17年的内地拍卖市场,迎来了第一个在中国本土创造的中国艺术品拍卖世界纪录。
黄庭坚书法一字百万
《砥柱铭》书法长卷由黄庭坚作于1095年前后,全卷字体修长奇崛,呈放射状,笔法开张、挺拔,章法参差错落,气势磅礴、淋漓潇洒。该卷主体部分长达8.24米,共计82行407字,以成交价计算,每字价格均超百万元。《砥柱铭》长卷前半部分内容为唐代名相魏征所作《砥柱铭》,铭文之后为黄庭坚所作跋语,加上历代题跋,总长近15米,是现存最长的黄庭坚大字行楷。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著名词人、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的开山三宗之一。他早年拜苏东坡为师,是著名的苏门四学士之首,其文学修养与苏东坡齐名,世称“苏黄”。黄庭坚的书法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其行书和草书中。黄庭坚书法最初以宋代周越为师,后来受到颜真卿、怀素、杨凝式等人的影响,又受到焦山《瘗鹤铭》书体的启发,形成自己的风格。黄庭坚大字行书凝练有力,结构奇特,几乎每一字都有一些夸张的长划,并尽力送出,形成中宫紧收、四缘发散的崭新结字方法,对后世影响很大。
《砥柱铭》长卷是黄庭坚晚年书风成熟时期的重要代表作。黄庭坚一生仕途坎坷,多次遭贬,《砥柱铭》长卷即是他在贬居四川期间,为其门生杨(皓)明叔所写,而且是其传世作品中为数极少的几幅鸿篇巨制之一。黄庭坚曾多次书写《砥柱铭》,此举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且与其自身经历和对魏征的敬仰不无关系。黄庭坚所处的北宋朝廷,内部斗争激烈,新旧两党矛盾交织,政治混乱,他所以被罗罪遭贬,实受政治斗争牵连。元祐年间,黄庭坚担任国史编修官,参与《神宗实录》编撰,因其记录了当时“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等史事被指毁谤朝廷。兴师问责时,黄庭坚对所记事实皆直辞以对,表现出刚正不阿的耿直本性,但最终因此事遭贬。所以,他屡次书写《砥柱铭》实际上也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宣泄和对人生志气的深刻表达。
《砥柱铭》长卷缘何如此高价
黄庭坚书法成就不光逊于王羲之、颜真卿这样的大师级人物,而且水平与苏轼、米芾这样的同时代书法家持平,为何他的作品能拍出如此高的价格?除了热钱炒作和作品本身具备的名家名作等价值以外,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恐怕是作品完整而显赫的传世经历。《砥柱铭》长卷中的26则跋文便是最为直接的著录,从这些跋文和卷上近300方印鉴可以得知,《砥柱铭》长卷流传完整有序,在宋代时为王厚之、南宋权相贾似道收藏,是贾似道收藏的“黄庭坚双璧”之一;明代时则为著名收藏家项元汴所藏,天顺年间归黄庭坚十一世族孙黄洵所藏;清代为项源、伍元蕙、罗天池等著名藏家所藏,并曾经历火灾,但化险为夷;20世纪上半叶从广东流往日本,为日本收藏家藤井齐成有邻馆收藏;数年前,被台湾藏家购得,本次为首度在拍卖场中出现。
虽然流传完整有序,但《砥柱铭》长卷的真伪认证在历史上也并非毫无争议。因为文字内容、书法风格等方面与黄庭坚的其他作品存在差异,此作品早在乾隆时期曾经被认为是赝品,有诸多猜疑,并长时间流落民间。但今经台北故宫博物院指导委员、台南大学艺术史研究所博硕士导师傅申等专家考证,从笔法、异体字的写法和辅笔方面,最终确认为黄庭坚真迹,且为黄庭坚书风转换时期的作品。
此次天价成交,《砥柱铭》长卷不仅续写了中国古书画在拍卖市场的“疯狂”态势,也几乎成为一个里程碑,它标志着国内外藏家仍然看好中国书画市场的未来潜力。在《砥柱铭》创造纪录之前,中国艺术品拍卖的世界纪录属于2005年伦敦佳士得拍卖的“元青花鬼谷下山”,当时成交价折合人民币2.3亿元。不过与动辄几千万甚至上亿美金的西方印象派绘画相比,中国艺术品在国际市场的认知度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此前的5月4日,毕加索的《裸体、绿叶和半身像》在纽约佳士得拍出1.065亿美元,创下了所有类别艺术品的世界拍卖价纪录。


关键字: 内容标签:砥柱,长卷,拍得,4.368砥柱 长卷 拍得 4.368
下一篇:庐山移民出景区的隐忧||上一篇:《道藏辑要》恐"绝版" 珍贵印版面临保护难题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