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米高的华严洞,由于地形隐蔽,有数千平方米的大型洞厅,当年被选作理想的藏宝之地。据悉,这批秘藏洞中六年的国宝中有唐寅的《山路松声》、马和之的《闲忙图》等,如今都是台湾故宫博物院的“镇院之宝”。据贵阳文物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当年的国宝在这里一放就是六年,其间还参加过国内外的文化交流活动。在昨日的考察中专家指出,这些南迁历史在以往的史料中虽有提及,但往往是轻描淡写略过,“实际在今天重新考证这段历史,可以感受到即使在战乱时期,战火丝毫没有泯灭人们对国宝的热情。特别是在贵阳‘毛公馆’举办的文物大展期间,观众纷至沓来,不少人把能够看到国宝当作一件幸事。尽管这是国宝南迁中颠沛流离的插曲,但如同当时民众的一种说法,如果不是由于文物南迁避寇,许多人可能永远无缘这些国宝。同时,与国宝相遇的经历甚至可能影响了有些人的一生。”
睹物思人,如今已是古稀老人的庄灵先生回忆起两次华严洞之旅,都念念不忘自己的父亲。他说,第一次来是为祭奠父亲百岁冥诞,和自己的几位兄长一起来到这里,“当时还是乡村景观,乡野平和,与儿时的记忆无异”。可是2004年再度拜访华严洞,“差点就不认得。山洞入口变成新的佛堂,金碧辉煌,甚至遮蔽了原来的样子,与原来的记忆完全没有关系了。”这位“南迁”后人表示,故宫文物南迁路沿线的环境变化很快,有一些类似华严洞的遗迹正面临消失的危险。他提议有关部门能够从整体考虑文物南迁景观的历史文化价值,并对这些“南迁遗迹”进一步加以保护。
关键字: 内容标签:故宫,之旅,艰险,遗迹,文物,异常,消失,面临,南迁故宫 之旅 艰险 遗迹 文物 异常 消失 面临 南迁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