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3年修缮,有着700多年历史的孔庙、国子监将于9月底恢复“历史原貌”,以古装示人。
今天上午8时,记者在国子监看到,侧殿及大门的柱子、窗框都已由红变黑;工人正在给大成殿匾额贴金;园内游客往来不绝。
据孔庙国子监管理处主任马法柱介绍,2004年,对于孔庙、国子监的整修是70年来最大规模的修缮,范围几乎涉及园内全部古建,修缮工程总面积达3.3万平方米。
他透露,修缮过程以“修旧如旧”为原则,工程预计9月底全部完工,6大展览将于今年底布展完毕。
大修后的孔庙和国子监处处意在还原历史,其中有三大重要的历史“还原”。此外,包括大成门、大成殿、御碑亭都将严格按清末历史原状恢复原有格局,对广大游人开放。
●看点一
利用生物科技 重现“辟雍环水”
辟雍是国子监的中心建筑,建成于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四周环绕的池水是其标志性特点。
此次大修将采用生物技术保持环水的水质清洁,通过并放养鱼类等水生动物,形成人工的水生生物链,让水、水生动植物达到生态平衡,自动净化水质。
修缮背景:为解决环水问题,负责建造的刘墉、和珅曾在国子监前院打井汲水,通过暗沟引水,但池内的水是死水。首图的工作人员曾抽取地下水注入,但也经常为池水变质发愁。
●看点二
意外发现 还原廊柱黑“本色”
孔庙国子监管理处副主任郭昭介绍,今年初,国子监内大殿进入油饰阶段。工人师傅“意外”发现红漆下面的黑色油皮。专家们根据光绪年间的《国子监全图》所绘的国子监图,证实部分建筑色彩不是传统的朱红色,而是黑色。
据此,民国至今,被图书馆借用多年,而误染成红色的国子监的廊柱终于在今年重新漆回了黑色。
修缮背景:清代传统上,凡是政府衙门机关,其建筑油饰部分为黑色,而国子监为元、明、清三代国家最高教育管理机构,属于官衙建筑,因此部分廊柱应为黑色。
●看点三
29块训示匾额“露脸”
工作人员在对孔庙大成殿内杂物进行清理时,在废物的最底层发现29块清代皇帝给国子监颁发的训示匾额。
修缮背景:匾额四周边框为浮雕云龙花纹,阳刻文字秀美清晰,字的表面可见朱红涂色,显示出自皇家,规格极高。(付丁 王瑞)
29块清帝训示匾额
康熙皇帝的1块
雍正皇帝的2块
乾隆皇帝的3块
顺治皇帝的1块
嘉庆皇帝的1块
道光皇帝的6块
咸丰皇帝的3块
同治皇帝的2块
光绪皇帝的5块
年号残损的5块
游览服务
票价:修缮期间国子监和孔庙通票暂定为10元(修缮后可能有调整)。
开放时间:周一到周日 早8:30到下午4:30
关键字: 内容标签:国子监,孔庙,古装,整容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