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霖是谁?
1995年,他的个人文言笔记《耕心庐论词笔札》,陆续被画家孔仲起、杭州大学前人文学院院长吴熊和、中国美术学院前副院长冯远等惊为天人,其笔札手抄本在当时的美院与杭大师生间迅速流传;
2002年,在中国美院院长许江的积极推动下,由吴熊和、范景中、章祖安、王伯敏等学术界知名教授大力举荐,当时最高学历仅为高中的王霖成为美院讲师,在上千人的大教室里传授“老庄”哲学,教授诗词题跋、先秦学术;
2007年,经季羡林、王元化、汤一介3位著名学者向教育部联合推荐,王霖成为中国首位以技校文凭被破格录取的博士生;
而在此之前,王霖,是一个在建德田间地头挑鸡粪种瓜果的农民、一个在食堂切菜烧柴的厨师、一个在裱画店里饿着肚子看师傅脸色的学徒、一个在粮油化工厂磨大米运机油的工人、一个因玻璃店老板不肯加薪愤而辞工的工匠、一个强烈感受到社会“身份”高下差别而愤世嫉俗的漂泊者……
他曾历经漂泊离家出走,在画店当学徒,去工厂扛大米
2003年,中国美术学院南山路新校园落成,王霖在众师长的推荐下以文言文写了落成碑文。在这座如画的校园中,从院长到学生,几乎每个人都慕名听过他的课。这个被院长许江亲昵地称为“高中生”的国学老师,一夜间激发了所有人的好奇。
王霖是建德农村地道的农民之子。小时候,他每天天蒙蒙亮就带着饭盒,翻两座山走六七里地去上学,“记得教科书的封面上书法写成的书名,边上是一个红色小印章,我就觉得很美。”王霖去小溪里找石头,用小刀歪歪扭扭地刻上自创的“篆书”,为自己刻一枚印,盖在自己写的检讨书上。
王霖的国学天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他只依稀记得,在建德技校学园艺和烹饪时,借到了一本俞平伯编的《唐宋词选释》,开始领略到诗词的魅力,还为了练习硬笔书法,在伯父家抄下了《聊斋志异》全本。
但曾经一度,王霖误以为自己是为画画而生的。
1990年,王霖冲动地离家出走,来到黄宾虹故乡安徽歙县,在一家裱画店边做学徒边学习画画。
1992年,王霖的画开始有了不错的销路,立志要考取中国美院成为一位有正统“身份”画家的他,带着卖画所得的一千元钱来到杭州。但一年近万元的读书开销,迅速浇灭了他的梦想。
初到杭州,唯有艰辛苦楚的求生。在南星桥边的粮油化工厂扛每袋180斤的大米,拉400斤的油车,又在滚油中烫伤左脚……在这样的困苦里,工厂图书室的书籍给了王霖另外一个世界,一本夏承焘的《姜白石词编年笺校》,看得他如痴如醉,他开始大量系统地阅读词论与诗词历史,并尝试用文言写作。
1993年,王霖积累下了自己第一本讨论唐、五代、两宋的词人及其词风的文言笔记《耕心庐论词笔札》。
关键字: 内容标签:国学,传奇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