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外宣办2010年8月19日(星期四)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中宣部副部长孙志军和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文化部副部长欧阳坚;广电总局副局长赵实;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蒋建国介绍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2012年以前基本完成文化体制改革各项任务
中宣部副部长孙志军在会上指出,从2009年8月至今,全面推开出版、发行、电影、文化市场管理等领域改革,2012年以前基本完成中央已确定的文化体制改革各项任务。
孙志军介绍说,今年以来,中央就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加强文化建设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特别是在7月23日中央政治局“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研究”专题集体学习时,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取得的成绩,全面分析了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深刻阐述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明确了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必须抓紧抓好的重点工作。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详细】
文化体制改革实行试点先行 逐步推开
谈到文化体制改革问题时,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中宣部副部长孙志军说,文化体制改革有它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既与经济体制改革密切相关,又与政治体制改革紧密相连,文化产品本身既具有意识形态属性,也具有一般产品和商品的属性。所以,如何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过程当中处理好这些关系,在实际工作当中主要把握三个方面【详细】
文化体制改革主流健康
当谈到低级庸俗的图书和电视节目问题时,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中宣部副部长孙志军说,确实社会各方面都很关注这个问题。文化精品是一个国家、一个时代文化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文化体制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多出文化精品、多出人才、多出效益,进而使文化能够真正发挥引领社会、教育人民、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在这个问题上,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过程当中,始终强调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绝不能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放弃社会责任,有损社会效益。在改革的发展实践中,总体情况是好的,主流是健康的,但确实有个别企业,包括媒体,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出现了庸俗、低俗、媚俗的现象,其原因,我们感觉:一是为经济利益的驱动,二是法制不够健全,三是管理不够到位,四是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对此,在改革过程当中需要予以重视和采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详细】
6个局级事业单位228家国有院团已完成改制
文化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 欧阳坚在会上指出,到今年上半年为止,全国转企改制的国有院团达到了228家,仅今年上半年新增量就达到106家。
欧阳坚介绍说,文化部系统按照中央的部署,积极推进了文化体制的改革。近年来,改革的步伐明显加快,改革的成效也不断显现,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详细】
国有2400多个院团中完成转制的不到10%
在谈到院团的转企改制问题时,文化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欧阳坚说,国有院团确实是文化部系统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国有院团改革难,一是身份的认同,大家对事业非常看中。二是基础薄,固定资产少。三是市场意识弱,长期在事业体制下运营,所以对市场不了解、对市场有惧怕的心理。四是经营管理能力素质偏低,这些都使它转制为企业进入市场带来很多困难和障碍。在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和中央一系列文化体制改革政策的出台,经过多方面努力,应该说文艺院团改革虽然起步晚了一些,但是从去年开始实现了突破性进展。【详细】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中宣部,年前,文化体制改革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