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国学”奇葩竞相绽放中华

编辑:Jina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07月30日第04版)
 
今年5月底,北京国学院为落户国子监做组织筹备工作;6月,武汉大学国学院成立;6月底,北京大学儒学院挂牌成立;日前,“2010年海峡两岸儒学交流研讨会”在台北举行……在充满热情的夏季,一朵朵“国学”奇葩接二连三竞相开放。
国家大力提倡,民间积极推进

6月29日,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成立大会暨中国经学史研讨会在北大举行。据悉,儒学研究院将由汤一介任院长,开展一系列对人类社会有重大意义的项目,包括《儒藏》精华编的编纂、多卷本《中国经学史》以及《儒学与马克思主义》等著作的编写,同时将开展若干面向中国现实社会的核心课题,如儒学与道德建设、和谐社会研究等。

如今在高校成立儒学院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从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国学院以来,全国各地国学院或者儒学院如雨后春笋般林立而出。中国政法大学儒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国学传播中心、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在这几年中相继成立。这些国学院、儒学院的成立,在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袁济喜看来,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产物”。

正如中央党校一位专家所说: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上,首次将“构建和谐社会”这一任务与三大文明并列,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提出。“和谐社会”这一来自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成为中国着力推行的建设目标。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再次强调:“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著名学者汤一介指出,上世纪末我国学术界出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重视的趋势,进入21世纪后逐渐成为一种社会潮流,读经、读古典诗词,恢复优良道德修养传统蔚然成风。不少中小学设有《三字经》、《弟子规》、《论语》、《老子》等有关课程内容,社会各阶层、团体、社区也办起了读古代经典的讲习班和讲座等。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文化也有了新认识和新评价,200多所孔子学院的建立,儒家经典将被翻译成多种外文,都说明了国学将在新世纪复兴。

成立研究机构,举行国宝展览,电视台的百家讲坛讲述《三字经》……北京大学儒学院副院长王博说,“现在全社会都明显感觉到对国学的需要和热情”,体现在政治领导、社会精英、大学校园乃至普通大众各个层面。

立足当代社会,传承国学精粹

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在儒学院成立大会上指出,儒家文化深刻影响着中华文化的思想进程,自近代以来,北京大学始终是儒学研究和思想发展的重镇。院长汤一介也论述道,目前中华民族正面临着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自古以来儒学都是中华文化的主流,影响着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

重视中西交流是全国各地儒学院、国学院教学方针的一贯主张。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袁济喜介绍说,人民大学国学院课程的教学方案的设定,既有很多原典研读,又有很多方法课;既有很多传统文化的课,又有很多西学方面的课;外语要求也很严格,在课程设置中有西方文化、西方学术、海外汉学、现代科技等课程。北大儒学院是一个以研究为主的学术平台,院长汤一介介绍说,如果招收博士生,古文献学和外语将是开始两年的主要课程。

古为今用是传承国学的必经之路。现在不少高校将儒商班开展得十分火热就是一个例证。华夏儒商国学院成立于9年前,面向国内外优秀管理者及领导者,先后开设了中国管理哲学系列课程、中国管理思想系列课程、中国国学系列课程,许多知名的企业家先后在学院参加学习,近3000名各种层次的企业家在这里得到训练。不仅如此,在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成立大会上,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郭齐勇呼吁儒家思想还应该参与到加强干部培训的课程中去。

袁济喜认为,“我们理解的国学有两种含义:一是历史的存在,历史积淀下的中国三千年的学术史,五千年的文明成果。二是国学要不断创新,通古今之变,中国国学追求知行合一,讲求实事求是。”现代社会所提倡的国学,并非只属于过去,而是常用常新的。汤一介也指出,现代儒学应该是“反本开新”的儒学。使儒学在21世纪的“反本开新”中“重新燃起火焰”,以贡献于人类社会,将是北大儒学院不可推卸的责任。汤一介说,北大儒学院将以“放眼世界文化潮流,传承儒学思想精粹,阐释儒学特有理念,寻求儒学普遍价值,创构新型儒学体系”为宗旨和目标,以“事不避难,义不责逃”的精神团结奋进,以期为当今人类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字: 内容标签:奇葩,竞相,中华,国学,绽放
下一篇:《中国民歌榜》完成专家评审||上一篇:养“书”千日 古籍保护硕果累累 抢救势在必行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