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南京复活老地名激活文化血脉

编辑:汀滢 来源:人民日报
 
南京市近日“复活”23个消失多年的老地名,鼓励新建居民小区和道路使用命名。这些老地名历史悠久,如位于长江南岸栖霞山风景区的“江乘”是古县名,可追溯到秦代,史书记载,秦始皇东巡时曾在此乘船渡江,遂设县。而为了留下老地名所蕴含的历史记忆,南京广泛开展挖掘、整理老地名活动,并将出台《南京市地名管理条例》,用法律为“历史地名保护”保驾护航。
包括南京在内,许多城市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有着充满古韵、脍炙人口的地名文化。然而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许多城市的老地名消失了。近15年来,作为六朝古都的南京,已有180多个有着历史蕴含的路、街、巷名从地图上消失。
没有历史记忆的城市,是缺少历史内涵的城市。对一座老城市来说,老地名便是它的记忆之一。这个记忆功能主要表现在,激发市民对自己的悠久历史的热爱,加深外地人对这个城市的历史和文化的了解。现代人对一座陌生城市的认识,往往是通过旅游“触景生情”的,旅游成了牵线搭桥的“红娘”,而城市厚重的历史文化往往成了吸引游人的重要因素。在城市古老历史“构件”中,历史博物馆、古迹堪称是“硬件”,老地名则是“软件”,共同组成了城市历史。老地名是城市独特文化的符号,老地名恰恰是对这种独特文化的传承,是提高城市知名度,增添城市魅力的“化妆品”。
在一定意义上说,我们对老地名的保护,就是让城市恢复它的历史记忆,就是让城市文化的“血脉”源源不断地向未来岁月流淌,从而滋养着生兹在兹的市民,滋润着快节奏的生活。
老地名如果只能在档案馆里保护,只能在老人的记忆里回味,它的魅力就会减弱,终有一天会随岁月而逝。保护老地名的最好方式,就是让它真正融入市民生活之中,在日常的交流交往中逐渐根植于人们心里。面向社会激活老地名,鼓励用老地名命名街道、小区、公交车站等,即是让老地名在城市日常生活中扎根的最佳方式。
令人忧心的是,近些年许多历史文化名城的老地名迅速消失,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如有的城市把公交站点、道路命名权当作商品拍卖,地名、路名、站名染上了浓厚的商业气味,历史文化气息则丧失很多。有的城市在大拆大建中,老地名的标志性建筑纷纷倒在推土机下,名闻遐迩的老地名也随之消失。这是城市的损失,是城市管理者的短视。我们应该加意保护历史文化,丰富城市文化内涵,这也是一种科学发展。


关键字: 内容标签:南京,地名,血脉,复活,激活,文化
下一篇:文物学家:埃及艳后雕像后可能藏有另一张脸||上一篇:《秦始皇:中国兵马俑》赴英国大英博物馆展出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