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即墨古墓三次被盗 文物丢失频繁保护成难题(1)

编辑:秋痕 来源:半岛都市报
 

位于即墨盟旺山的这处古墓,已是第三次出现盗洞了。

作为胶南的一名古墓看护员,卢其聚经常到此巡逻。
近日,本报连续报道了胶州市双岭村西侧汉墓群因非法取土,导致部分墓葬被毁坏事件,引起市民热议。记者近日调查获悉,受盗墓活动猖獗、乱开发乱建设行为等影响,本市野外古墓被盗情况严重、文物丢失频繁,一些古文化遗址也频遭到各种有意或无意的破坏。尽管国家《文物保护法》已颁布多年,本市文物保护工作也早已形成了多级保护网络,但在各种强大的利益驱使面前仍显得力量单薄!
即墨:盟旺山古墓三次被盗
“盟旺山上的古墓又被挖了一个盗洞!”7月17日上午9时许,记者闻讯来到即墨市城区东侧的盟旺山,一个像是山包的古墓矗立在山顶,墓顶足有半个篮球场大小。在墓顶中间,有一个3年前被盗墓贼挖开的盗洞,当时记者还曾来这里探访过,如今,这个盗洞洞壁上的土层已干裂,而在墓顶西南侧,又多了一个倾斜着通向墓室的盗洞,据当地村民介绍,这个盗洞是去年被盗挖开的。
没想到的是,这个已连续两次遭盗窃的古墓,前不久竟又被人在北侧挖开了第三个盗洞。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个盗洞只有2米多长,底部被石头垒建的墓室墙壁挡住了继续深入的去路。盗洞周围地面散落了一地青砖,这些青砖应是从坟墓内部掏出来的,这说明盗墓人已经进入墓室内部。据即墨市博物馆专家介绍,该古墓已有600余年历史,从规模上分析,应该是当时即墨一户大户人家修建的,很多人都认为这座古墓藏有价值不菲的宝贝,正因为如此才会频频遭到盗墓贼光顾。
在即墨市温泉镇石桥村村西的山岗上,有几个汉代古墓也曾在前年遭到盗挖,记者当时到现场采访时,发现盗洞旁的土层里,还散落着五铢钱等物。而此前,在滨海大道即墨温泉段海边,也有一个古墓被盗,专家鉴定古墓修建于汉代,墓主身份至今是谜,内部文物却已所剩无几。
胶南:盗墓人持猎枪作案
胶南的文物和古墓分布很偏僻,但保护情况也不容乐观。在胶南海青镇和大场镇交界处,有一个分布在农田附近的古墓群,非专业人士一眼看上去很难分辨这是不是古墓,但是据胶南博物馆负责人介绍,此处经常被盗墓贼“惦记”。去年一伙来自外地的盗墓团伙先后将这里的古墓盗挖,作案过程中甚至使用上了猎枪。
据胶南警方介绍,2009年7月下旬,马某结伙老乡刘某等8人驾车来到胶南市大场镇前老窝村村南的一个汉代古墓,手持猎枪等作案工具,采取用探针探、铁锹挖等手段盗掘古墓葬,盗得两个碎坛子、碎铁剑等物品。胶南警方接到群众举报后,蹲守一个月将这伙“武装盗墓团伙”抓获,胶南博物馆专家在对文物进行研究后表示,被盗文物有青灰陶壶、陶罐、铜镜子和铁剑等,都是西汉早期的,非常珍贵且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幸亏犯罪嫌疑人被警方及时抓获,才没有造成文物流失。
另一伙当地盗墓贼刘某和徐某,为了能找到古墓,大白天以“抓野兔”为幌子在乡间到处搜寻。在泊里镇七固墩,两人发现一处古墓曾被盗掘过,前作案者还留下了一条通道,欣喜若狂的刘某和徐某大白天就开始就地开挖。据警方透露,两人先后两次在这个墓穴里挖出一个铜计量器、两个陶罐和一个油灯壶,其中的铜计量器已经被卖入市场,当时只卖了1500元。


关键字: 内容标签:即墨,古墓,被盗,文物,频繁,丢失,难题,保护
下一篇:中国戏曲的"活化石":不能湮没的大笛子戏||上一篇:江西婺源发现北宋千年古罗汉松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