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沐濛濛烟雨,穿过密密的柏树林,登上陕西省黄陵县城北的桥山之巅。路旁有一座长形石碑,上面赫然刻着“文武百官至此下马”。陪同的朋友说,古代山路崎岖,谒祖祭陵者多骑马坐轿,但行至此处,均下马落轿,整理衣冠,平静心情,恭行至陵前。我沿花岗岩路面缓步前行,参天的柏树筋骨裸露,敲一下,钢铁般的音节传递而来,仿佛是远古的回声。不知名的小花开在树下,空谷幽兰。
只见青松翠柏拱卫着一座青冢。陵墓高3.6米,周长48米。墓前有祭亭,亭中立一石碑,刻有“黄帝陵”三个大字,为郭沫若1958年所书;亭后一石碑,是明嘉靖年间立的“桥山龙驭”,道明此地就是黄帝乘龙升天之处。
黄帝陵前的石碑
黄帝陵是轩辕黄帝的陵寝所在地。从唐代起,这里便是历代帝王祭祀黄帝的场所。黄陵县南距西安180公里,北至延安170公里。1961年,黄帝陵被国务院定为第一批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古墓葬第一号,所以得名“中华第一陵”。2006年,黄帝陵祭奠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黄陵县被誉为“中国黄帝祭祀文化之乡”。
循着唢呐悠悠,来到“驭龙阁”顶,眺望桥山,雾气氤氲中,真有一股龙脉气象。不太高的桥山苍翠蓊郁,茂密地生长着8.3万余株古柏,树龄超过千年的就有3万株之多。沮河水如玉带环绕在山脚下。细察周围印台山、虎头山、凤岭、龟山和盘龙岗的走势,黄帝陵的位置,恰如一颗明珠,衔在巨龙的口中。
二

黄帝陵景区包括陵园区和轩辕庙区。
黄帝陵园最早建于秦代,汉代在桥山西麓建起轩辕庙。宽阔的轩辕庙前广场上铺着5000块大河卵石(象征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印池上,跨花岗岩轩辕桥,连接95级台阶(寓意黄帝“九五至尊”)的龙尾道,拾级而上,即登临庙门。
轩辕庙门朝南,为五间廓庑式花岗岩建筑。进门,满院古树清芬,柏树、松树、枫树、紫藤……鸟跃鸣其间。
最引人瞩目的是一株高19米,下围11米,虬龙般向天空盘绕的古柏,苍劲的根露出地面,叶子却密密层层,其势巍峨。相传这是皇帝手植柏,已超过5000岁了,英国的林业专家称它为“世界柏树之父”。
另有一株枝繁叶茂的“挂甲柏”,树干斑痕密布,纵横成行,细看孔孔洞洞的,似有断钉在内,传说汉武帝在上面挂过盔甲。

龙旗猎猎
碑廊立有200余通碑石,是历代帝王的“御制祭文”、修葺陵庙的记载及题颂石刻。碑亭里陈列着孙中山、蒋中正、毛泽东和邓小平在不同时期的祭文、题词手迹。香港、澳门的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何厚铧题写的祭词比肩而列。台湾光复致敬团的题碑也在近旁。
庭中,一对大大石脚印,62厘米长,2厘米深,是黄陵县郭家洼村出土的汉代文物。据说,这就是黄帝的脚印。
再往北,是香火缭绕的“人文初祖”殿,门楣上的匾文是国民党爱国将领程潜的手迹。殿内正中,木质壁龛内,嵌轩辕黄帝石像,四周雕有四灵图案:上朱雀、下玄武、左青龙、右白虎。像前供放着牌位,上书“轩辕黄帝之位”。
后面,就是气势恢弘的轩辕殿了,殿内中央竖有花岗岩石碑,上刻黄帝像。轩辕黄帝沉稳站立,形象端庄,神情专注,行进间讲话姿势,左手指前,步履向东又回首西望,举止亲切,冠带简洁,呈现出一代始祖修德振武的光辉形象。
关键字: 内容标签:黄帝陵,绵延,中华,祭祀,探访,数千年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