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讨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冯之浚教授和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博士分别作《文化与人生》、《儒家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信念》主题演讲,国家环保总局潘岳副局长发来专稿《和谐社会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北京办事处代表青岛泰之发来的贺词中指出:“儒家历来提倡的‘天人合一’、‘万物一体’、‘和谐用中’的思想主张,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儒学中关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广持续发展教育的信念不约而至。”青岛泰之说:“建设和谐社会是中国政府提倡的在当今中国发展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准则。在快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过程中,生产力的提高和财富的累积不应以破坏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代价。正是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构成了繁荣和可持续社会的基础。儒家思想的教诲为人们在今日中国这样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生活提供了道德和哲学的指导方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的贺词在研讨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会议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往往会影响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如果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人们的生活环境恶化,如果资源供应紧张、经济发展与资源能源矛盾尖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是难以实现的。”这是对人与自然和谐问题的精辟论述。人与自然和谐的问题关乎国计民生的大局,国家和世界发展的走向。人与自然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是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会议梳理了儒家的人与自然和谐观,较集中的研讨了儒家以“和而不同”为核心的人与自然和谐观,体现了生态文明,即天地间最高的文明形态;研讨了儒家文化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的理沦价值、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研讨了人与自然和谐与构建和谐牡会、和谐世界的关系等等。
会议认为:人与自然和谐,是人类追求并努力达到的最高的文明形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是人类的至高目标和理想。研讨这一课题,不仅是学界的任务,不仅是实际工作者的任务,全社会都应予以关注。会议还决定,本次研讨会的学术论文将结集正式出版。
记者:宋学春、乔丕亮
关键字: 内容标签:儒学,青岛,人与,学术研讨会,自然和谐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